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宗得专利>正文

一种儿童自行车侧轮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1366 阅读:4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儿童自行车侧轮机构,它包括侧轮、轮叉及支撑主梁,其特征在于支撑主梁上设有两个通孔,并各固定有一根导向管,轮叉上段为双纵梁,与上述所说导向管对应,双纵梁的上端设有外螺纹,加装螺旋弹簧后插入上述所说导向管内,并于支撑主梁的上面用螺帽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两侧轮可始终保持同时着地。有利于避免童车侧向歪斜,保障骑车儿童直身骑行,培养儿童正常骑车习惯;在非平坦路面上骑行时,不会造成主轮悬空和失去动力,可保持正常行走。(*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属童车技术范围,涉及一种儿童自行车侧轮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儿童自行车侧轮,在童车上,一般都是完全固定的,高低不能调节,在主轮的支撑作用下,两侧轮不能同时着地。一是使童车总处于侧向歪斜状态,因此骑车儿童也得歪扭着身子骑行,不但别扭,也非常不适,不利于儿童正常骑车习惯的培养;二是在非平坦路面上骑行的情况下,当主轮处于凹陷位置时,常出现两侧轮同时着地,主轮悬空的情况,致使主轮失去动力,以至无法行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儿童自行车侧轮机构,用以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弊端。本技术的目的是在现有儿童自行车侧轮机构的基础上改进实现的它包括侧轮、轮叉及支撑主梁,其特征在于支撑主梁上设有两个通孔,并各固定有一根导向管,轮叉上段为双纵梁,与上述所说导向管对应,双纵梁的上端设有外螺纹,加装螺旋弹簧后插入上述所说导向管内,并于支撑主梁的上面用螺帽固定连接。使用时,和常规侧轮机构一样,通过支撑主梁另一端的固定孔用螺帽固定在主轮轴上即可。 本技术设计新颖,结构合理,与现有儿童自行车侧轮机构相比,由于螺旋弹簧的作用,两侧轮可始终保持同时着地。一是有利于避免童车侧向歪斜,保障骑车儿童直身舒适骑行,也有利于儿童正常骑车习惯的培养;二是在非平坦路面上骑行的情况下,当主轮处于凹陷位置时,不会造成主轮悬空和失去动力,可保持正常行走。 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附图给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根据附图所示,图中1是侧轮,2是轮叉,3是支撑主梁,支撑主梁4上设有两个通孔,并各固定有一根导向管5,轮叉2的上段为双纵梁,与上述所说导向管5对应,双纵梁的上端设有外螺纹,加装螺旋弹簧3后插入上述所说导向管5内,并于支撑主梁4的上面用螺帽6固定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儿童自行车侧轮机构,它包括侧轮(1)、轮叉(2)及支撑主梁(4),其特征在于支撑主梁(4)上设有两个通孔,并各固定有一根导向管(5),轮叉(2)上段为双纵梁,与上述所说导向管(5)对应,双纵梁的上端设有外螺纹,加装螺旋弹簧(3)后插入上述所说导向管(5)内,并于支撑主梁(4)的上面用螺帽(6)固定连接。专利摘要一种儿童自行车侧轮机构,它包括侧轮、轮叉及支撑主梁,其特征在于支撑主梁上设有两个通孔,并各固定有一根导向管,轮叉上段为双纵梁,与上述所说导向管对应,双纵梁的上端设有外螺纹,加装螺旋弹簧后插入上述所说导向管内,并于支撑主梁的上面用螺帽固定连接。本技术设计合理,两侧轮可始终保持同时着地。有利于避免童车侧向歪斜,保障骑车儿童直身骑行,培养儿童正常骑车习惯;在非平坦路面上骑行时,不会造成主轮悬空和失去动力,可保持正常行走。文档编号B62H1/00GK201086750SQ20072002784公开日2008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7日专利技术者张宗得 申请人:张宗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儿童自行车侧轮机构,它包括侧轮(1)、轮叉(2)及支撑主梁(4),其特征在于支撑主梁(4)上设有两个通孔,并各固定有一根导向管(5),轮叉(2)上段为双纵梁,与上述所说导向管(5)对应,双纵梁的上端设有外螺纹,加装螺旋弹簧(3)后插入上述所说导向管(5)内,并于支撑主梁(4)的上面用螺帽(6)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宗得
申请(专利权)人:张宗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