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效文专利>正文

一种稠油注采一体化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12904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0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稠油注采一体化管柱,包括真空隔热管、注采转换器、滑块、连接管和抽油杆,所述注采转换器的上端连接所述真空隔热管的下端,下端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上端,所述滑块连接至所述抽油杆的一端,所述滑块和抽油杆设置在由所述真空隔热管、注采转换器及连接管构成的通道内;所述滑块和抽油杆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注采转换器处于采油态,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转换器处于注气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稠油注采一体化管柱,通过注采转换器的运用使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材料成本低,操作要求精度降低,操作步骤得到简化,注气采油周期可不间断的循环进行,且适用于不同井况,可随需要订制,还可以循环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油装置,特别是一种稠油注采一体化管柱
技术介绍
受制于稠油的物理性质,目前稠油生产,以注蒸汽热力开采为主。目前常用的注蒸汽热力开采的方法有三种,分别为:1、常规蒸汽吞吐生产,其存在的问题有,①频繁起吊、下置注采管柱,注采转换过程长,工作周期长,作业成本高,增加了稠油的生产成本;②频繁压井作业,极易带来储层伤害;③安全风险等不确定因素不断加大(如易造成井筒激动导致压力不稳,出现井涌、井喷等)。2、真空隔热注采一体管柱技术,其存在的问题是,在应用效果上,由于受制于回采工艺技术的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材料成本大(双管柱)、施工困难等。3、真空隔热注采单管柱采油技术,其存在的问题是,在应用效果上,同样,也是由于受制于回采工艺技术的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设备制造难度高,施工工艺复杂,维护困难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稠油注采一体化管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稠油注采一体化管柱,包括真空隔热管、注采转换器、滑块、连接管和抽油杆,所述注采转换器的上端连接所述真空隔热管的下端,下端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上端,所述滑块连接至所述抽油杆的一端,所述滑块和抽油杆设置在由所述真空隔热管、注采转换器及连接管构成的通道内;所述滑块和抽油杆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注采转换器处于采油态,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转换器处于注气状态。优选地,还包括油泵顶杆,所述油泵顶杆连接在所述滑块未与所述抽油杆相连接的一侧。优选地,所述注采转换器包括外筒、内筒,所述内筒设置在所述外筒内,并可在所述外筒内滑动,所述外筒和内筒上对应的设置有外筒注气孔和内筒注气孔。优选地,所述注采转换器还包括第一接头和/或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分别连接至所述外筒的两端,所述外筒的上端设置有向内侧突出的挡边,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外筒连接处的下方内径缩小形成阻挡环。优选地,所述内筒的下端设置有锁爪,所述外筒下端与所述锁爪接触的位置设置有锁爪滑道,所述锁爪滑道的上端设置有锁爪槽,所述锁爪上设置有凸起。优选地,所述锁爪沿所述内筒的轴向延伸,两个所述锁爪之间设置有间隙。优选地,在所述外筒的内壁上部分外筒内壁沿径向向内延伸,延伸部分之间的沟槽构成所述锁爪滑道。优选地,在所述内筒位于轴向两端之间的位置上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滑块滑道,在所述滑块滑道内设置有弹性挡块。优选地,所述滑块滑道由位于所述内筒内壁上同一高度上的多个长条形凹槽构成,所述弹性挡块位于两个长条形凹槽之间的凸起部分上。优选地,所述滑块包括滑块主体和导向部,所述滑块主体为圆盘形金属块,所述导向部为矩形或梯形块,所述导向部连接在所述滑块主体的侧壁上,所述导向部可在所述滑块滑道内滑动。本技术提供的稠油注采一体化管柱,通过注采转换器的运用使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材料成本低,操作要求精度降低,操作步骤得到简化,并可使注气采油周期不间断的循环进行,且适用于不同井况,可随需要订制,还可以循环使用。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稠油注采一体化管柱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注采转换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图4为图2中D-D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2中B处放大图;图6为图2中C-C截面示意图;图7为滑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注:本文中稠油注采一体化管柱安装后,位于油井内的部分以靠近油井口处为上,远离油井口处为下。如图1所示,本技术稠油注采一体化管柱包括真空隔热管1、注采转换器2、滑块3、连接管4和抽油杆5,所述注采转换器2的上端连接所述真空隔热管1的下端,下端连接所述连接管4的上端,所述连接管4未与所述注采转换器2连接的一端连接高温油泵的输出端(图中未示出),所述高温油泵将油通过所述连接管4、注采转换器2及真空隔热管1形成的管道排出。所述抽油杆5设置在由所述连接管4、注采转换器2及真空隔热管1构成的通道内,所述滑块3连接至所述抽油杆5的一端,所述滑块3未连接所述抽油杆5的一侧连接有油泵顶杆7,所述油泵顶杆7用于控制所述高温油泵输出端的开闭,所述滑块3及油泵顶杆7可随所述抽油杆5沿所述真空隔热管1的轴向方向上下滑动。所述抽油杆5、滑块3和油泵顶杆7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此时油泵顶杆7处于最下端的位置),本申请中的稠油注采一体化管柱处于采油状态,在第二位置,本申请中的稠油注采一体化管柱处于注气状态。所述滑块3在滑动过程中将经过所述注采转换器2的内部(下文详细介绍)。当油泵顶杆7位于最下端时,所述高温油泵的出口端在该油泵顶杆7的作用下打开,当所述油泵顶杆7离开最下端位置时,所述高温油泵的出口端封闭。如图2所示,所述注采转换器2包括外筒21、内筒22、第一接头23和第二接头24,所述内筒22设置在所述外筒21内,并可在所述外筒21内滑动,所述第一接头23、第二接头24分别连接至所述外筒21的两端。所述外筒21和内筒22上对应的设置有外筒注气孔211和内筒注气孔221,所述外筒注气孔211和内筒注气孔221设置有多个,均布在所述外筒21和内筒22的筒壁上。在所述外筒21的内壁上沿所述外筒21轴向方向上位于所述外筒注气孔211两侧均设置有密封圈25。如图3所示,所述外筒21的上端设置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挡边213,用于限制所述内筒22在外筒21内的滑动。所述内筒22的下端设置有锁爪222,所述锁爪222沿所述内筒22的轴向延伸,两个所述锁爪222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锁爪222上设置有凸起2221,优选地,所述凸起2221的下侧面与所述锁爪222的外壁之间成锐角夹角。如图4所示,所述外筒21下端与所述锁爪222接触的位置设置有锁爪滑道214,优选地,在所述外筒21的内壁上,部分外筒内壁沿径向向内延伸,延伸部分之间的沟槽构成所述锁爪滑道214,所述锁爪滑道214在所述外筒内壁上沿所述外筒21的轴向延伸,所述锁爪222位于所述锁爪滑道214中,且所述锁爪222可在所述锁爪滑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稠油注采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隔热管、注采转换器、滑块、连接管和抽油杆,所述注采转换器的上端连接所述真空隔热管的下端,下端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上端,所述滑块连接至所述抽油杆的一端,所述滑块和抽油杆设置在由所述真空隔热管、注采转换器及连接管构成的通道内;所述滑块和抽油杆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注采转换器处于采油态,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转换器处于注气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稠油注采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隔热管、注采
转换器、滑块、连接管和抽油杆,所述注采转换器的上端连接所述真空
隔热管的下端,下端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上端,所述滑块连接至所述抽油
杆的一端,所述滑块和抽油杆设置在由所述真空隔热管、注采转换器及
连接管构成的通道内;所述滑块和抽油杆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
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注采转换器处于采油态,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转
换器处于注气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注采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油泵顶杆,所述油泵顶杆连接在所述滑块未与所述抽油杆相连接的一
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注采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
注采转换器包括外筒、内筒,所述内筒设置在所述外筒内,并可在所述
外筒内滑动,所述外筒和内筒上对应的设置有外筒注气孔和内筒注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稠油注采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
注采转换器还包括第一接头和/或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分
别连接至所述外筒的两端,所述外筒的上端设置有向内侧突出的挡边,
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外筒连接处的下方内径缩小形成阻挡环。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效文李思瑶李佳奇孙乾翔詹轶凡王俊雄
申请(专利权)人:李效文李思瑶李佳奇孙乾翔詹轶凡王俊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