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化油器阻风门自动控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12863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0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化油器阻风门的自动控制机构,确保发动机在冷机和热机状态下都能顺利地成功启动。本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拉杆、第一驱动臂、风门控制叶片、第二拉杆、第二驱动臂和热变形开关,第一拉杆可带动阻风门转动,第一拉杆的端部与第一驱动臂的端部连接,风门控制叶片通过支撑轴可转动设置在发动机上,第一驱动臂与风门控制叶片沿支撑轴相对设置并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拉杆可带动阻风门转动,第二拉杆的端部与第二驱动臂的一端连接,第二驱动臂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热变形开关上,热变形开关设置在发动机的外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化油器阻风门自动控制机构
技术介绍
 化油器是发动机的一个重要部件,其作用是将一定量的汽油与空气混合,以使发动机正常运转。阻风门是化油器上的一个附件,通常设置在化油器的进气口。其作用是在发动机冷启动时关闭进气口,减少进入化油器混合室的空气量,使化油器喉管处的真空度提高,从而能吸出较多的汽油,增加混合室中混合气的浓度,以满足发动机启动时需要较浓混合气的要求,提高发动机的启动性能。而在发动机正常运转后,需要打开阻风门,使进入化油器混合室的空气量增加,稀释混合气,以利于混合气的充分燃烧,防止混合气过浓使发动机运行不良或过热,排出不达标的废气。通过上述可知,阻风门的开启必须及时、灵活,以保证发动在正常工作时,阻风门能处于完全开启状态。在实际使用中,发动机在稳定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了热机的稳定状态,但往往会因为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需要熄火停机片刻,再次启动时,发动机仍然处于热机状态,发动机温度较高,因此化油器混合室内的汽油非常容易汽化,致使化油器混合室内的混合气浓度偏高,在这种情况下,若阻风门还处于关闭状态就会造成混合气过浓,导致发动机启动困难或无法启动。而传统的阻风门通常是人为控制启闭,无论是冷机启动还是热机启动,都存在操作不方便,启动灵活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化油器阻风门的自动控制机构,以确保发动机在冷启动时化油器阻风门自动关闭和热启动时化油器阻风门保持开启,确保发动机在冷机和热机状态下都能顺利地成功启动。本技术方案如下:发动机化油器阻风门自动控制机构,包括化油器阻风门、阻风门操纵臂,阻风门装在阻风门操纵臂上,阻风门操纵臂外周设有复位扭簧,本技术关键部件为第一拉杆、第一驱动臂、风门控制叶片、第二拉杆、第二驱动臂和热变形开关,第一拉杆可带动阻风门转动,第一拉杆的端部与第一驱动臂的端部连接,风门控制叶片通过支撑轴可转动设置在发动机上,第一驱动臂与风门控制叶片沿支撑轴相对设置并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拉杆可带动阻风门转动,第二拉杆的端部与第二驱动臂的一端连接,第二驱动臂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热变形开关上,所述热变形开关设置在发动机的外表面。本控制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发动机在冷机状态未启动时,化油器阻风门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一直处于关闭状态,确保发动机启动时的混合气浓度达到冷机状态容易点火启动的浓度。当发动机启动正常运行后,风门控制叶片在冷却风的驱动下旋转,由于第一驱动臂与风门控制叶片沿支撑轴相对设置并固定连接在一起,因此以支撑轴为轴,第一驱动臂将以相同旋向旋转,第一驱动臂带动第一拉杆动作,第一拉杆带动阻风门,克服复位扭簧的作用而打开,确保进入燃烧室燃烧的混合气浓度达到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浓度。发动机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机身温度逐渐升高,设置在发动机外表面的热变形开关随着发动机温度的升高在达到其动作温度时而变形,由此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二驱动臂转动,第二驱动臂带动第二拉杆动作迫使阻风门保持开启状态,这样发动机运行时,在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的共同作用下,阻风门在热机状态下是一直保持开启状态。当发动机因外因停机片刻再次启动时,发动机自身温度仍较高,热变形开关始终对第二驱动臂具有驱动作用,因此,虽然此时第一拉杆不再驱动阻风门打开,但是第二拉杆会始终迫使阻风门处于打开状态,即发动机在热机启动时,阻风门也是一直打开的,因此可避免化油器混合室内混合气在热机启动状态下,浓度过高而导致发动机启动困难或无法启动的问题。当发动机熄火停机不再在热机状态启动时,设置在发动机外面的热变形开关随着发动机机身温度降低在达到其动作温度时而向原始状态卷曲变形复位,由此带动第二驱动臂反向旋转,进而带动第二拉杆反向动作复位,化油器阻风门由于无外力迫使,在复位扭簧作用下自动关闭,为下次冷启动做好准备。本技术通过第一拉杆、第一驱动臂和阻风门控制叶片等构成的阻风门控制结构,并结合第二拉杆、第二驱动臂和热变形开关等构成的阻风门位置保持结构,可使阻风门在冷机状态下自动关闭,在发动机正常工作时自动打开,在热机状态下始终保持开启状态,确保发动机在冷机和热机状态下均能顺利启动,启动灵活,具备实用性。进一步,在风门控制叶片的一个侧边设有连接套筒,连接套筒套接在支撑轴上,第一驱动臂连接在所述连接套筒上。连接套筒设置在风门控制叶片的一个侧边上,风门控制叶片在冷却风的作用下,更易于旋转,并且风门控制叶片通过连接套筒连接在支撑轴上,转动时更稳定。进一步,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均为V形、L形或阶梯形的杆状结构,在保证现有机构结构紧凑同时,各零部件运动灵活互不干涉。进一步,本方案中还包括U形连接片,U形连接片一端与第二拉杆连接,另一端可带动阻风门转动。通过U形连接片迫使阻风门保持开启状态,相比于通过第二拉杆直接带动阻风门而言,可使阻风门在打开位置处更稳定。进一步,支撑轴焊接在发动机的制动器部件底板上,支撑轴整体更牢固。进一步,热变形开关设置在发动机气缸体的外部,更易感知发动机的温度。进一步,本方案热变形开关为由热双金属带材制作的卷簧,在热变形开关的外周设有壳体。卷簧结构简单,成本低,作为机械温感零件,灵敏度高,可随发动机温度升高自然卷曲,从而带动第二驱动臂转动,第二驱动臂带动第二拉杆动作,从而迫使阻风门保持在开启状态,热变形开关外周设置壳体,对热变形开关起到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热变形开关和复位扭簧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安装在发动机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阻风门1、第一拉杆2、第一驱动臂3、风门控制叶片4、连接套筒5、制动器部件底板6、U形连接片7、第二拉杆8、第二驱动臂9、壳体10、化油器11、气缸体12、连接块13、阻风门操纵臂14、螺钉15、热变形开关16和复位扭簧17。如图1所示的发动机化油器阻风门自动控制机构,阻风门通过阻风门操纵臂14转动连接在化油器11的顶部,如图2所示,阻风门操纵臂14外周设有复位扭簧17,复位扭簧17对阻风门起到复位作用,使阻风门在冷机状态下始终保持关闭状态。在阻风门的上表面设有V形连接片,V形连接片的一端焊接在阻风门上,另一端与第一拉杆2的一端铰接,第一拉杆2的另一端与第一驱动臂3的一端铰接,在风门控制叶片4竖向的一个侧边上设置连接套筒5,连接套筒5套接在支撑轴上,支撑轴焊接在制动器部件底板6上(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臂3的另一端焊接在连接套筒5上,第一驱动臂3与风门控制叶片4沿支撑轴对称。U形连接片7一端固定在阻风门操纵臂14的上部,另一端与第二拉杆8一端铰接,第二拉杆8另一端与第二驱动臂9的一端铰接,第二驱动臂9的另一端铰接在热变形开关16上,如图2所示,本实施中,热变形开关16为卷簧,在热变形开关16的外部设有壳体10,壳体10的侧面设有连接块13,连接块13上设有螺纹孔,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发动机化油器阻风门自动控制机构,包括化油器阻风门、阻风门操纵臂,阻风门装在阻风门操纵臂上,阻风门操纵臂外周设有复位扭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拉杆、第一驱动臂、风门控制叶片、第二拉杆、第二驱动臂和热变形开关,第一拉杆可带动阻风门转动,第一拉杆的端部与第一驱动臂的端部连接,风门控制叶片通过支撑轴可转动设置在发动机上,第一驱动臂与风门控制叶片沿支撑轴相对设置并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拉杆可带动阻风门转动,第二拉杆的端部与第二驱动臂的一端连接,第二驱动臂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热变形开关上,所述热变形开关设置在发动机的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发动机化油器阻风门自动控制机构,包括化油器阻风门、阻风门操纵臂,阻风门装在阻风门操纵臂上,阻风门操纵臂外周设有复位扭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拉杆、第一驱动臂、风门控制叶片、第二拉杆、第二驱动臂和热变形开关,第一拉杆可带动阻风门转动,第一拉杆的端部与第一驱动臂的端部连接,风门控制叶片通过支撑轴可转动设置在发动机上,第一驱动臂与风门控制叶片沿支撑轴相对设置并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拉杆可带动阻风门转动,第二拉杆的端部与第二驱动臂的一端连接,第二驱动臂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热变形开关上,所述热变形开关设置在发动机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化油器阻风门自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门控制叶片的一个侧边设有连接套筒,连接套筒套接在所述支撑轴上,第一驱动臂连接在所述连接套筒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歆焱熊晓华李东虎冉启舸翟彬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江动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