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适配器及具有该电源适配器的电源系统,其中,所述电源适配器包括:第一直流转换输出去路,第二直流转换输出去路,开关支路,采样使能支路和显示支路;所述第一直流转换输出去路与第二直流转换输出去路并联于交流输入端侧的整流器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支路一端;所述开关支路另一端接负载输出端;所述采样使能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二直流转换输出去路的使能输入端与所述负载输出端之间;所述显示支路一端与所述负载输出端相连,另一端接地。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双路直流转换输出去路为负载提供输出电压,从而使得电源适配器的带载能力提高,且通过发光提示显示电源适配器所带负载的供电状态是否正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特别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及具有该电源适配器的电源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生产工艺的不断提升,各类电子产品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满足多种终端供电的需要,各种电源产品及其适配器也应用而生。通常电源适配器是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一般由外壳、电源变压器和整流电路组成,按其输出类型可分为交流输出型和直流输出型;按连接方式可分为插墙式和桌面式等。然而,在专利技术人设计电源适配器产品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电源适配器带载能力有限,且无法显示电源适配器所带负载的供电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第一直流转换输出去路,第二直流转换输出去路,开关支路,采样使能支路和显示支路;所述第一直流转换输出去路与第二直流转换输出去路并联于交流输入端侧的整流器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支路一端;所述开关支路另一端接负载输出端;所述采样使能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二直流转换输出去路的使能输入端与所述负载输出端之间;所述显示支路一端与所述负载输出端相连,另一端接地。优选地,该适配器还包括:异常报警支路;所述异常报警支路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流转换输出去路和所述第二直流转换输出去路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负载输出端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一直流转换输出去路包括:第三分压电阻R3,第五分压电阻R5,第一输入电容CINl,第一电感LI,第一直流转直流芯片Ul,第一输出分压电阻Rl,第二输出分压电阻R2,第一输出电容COUT1,第一防反向二极管Dl ;所述第三分压电阻R3 —端与所述整流器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分压电阻R5 —端,所述直流转直流芯片Ul管脚EN相连;所述第五分压电阻R5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输入电容CINl —端分别与所述整流器输出端,所述直流转直流芯片Ul管脚IN,所述第一电感LI 一端相连,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感LI另一端接所述直流转直流芯片Ul管脚SW ;所述第一输出分压电阻Rl —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输出分压电阻R2 —端,所述第一直流转直流芯片Ul管脚FB相连,所述第一输出分压电阻Rl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输出分压电阻R2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直流转直流芯片Ul管脚OUT,所述第一输出电容COUTl —端,所述第一防反向二极管Dl正极端相连;所述第一输出电容COUTl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防反向二极管Dl负极端与所述开关支路一端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二直流转换输出去路包括:第二输入电容CIN2,第二电感L2,第二直流转直流芯片U5,第六输出分压电阻R6,第十输出分压电阻R10,第二输出电容C0UT2,第三防反向二极管D3 ;所述第二输入电容CIN2 —端分别与所述整流器输出端,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芯片U5管脚IN,所述第二电感L2 —端相连,第二输入电容CIN2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感L2另一端接所述直流转直流芯片Ul管脚SW ;所述第六输出分压电阻R6—端分别与所述第十输出分压电阻RlO—端,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芯片U5管脚FB相连,所述第六输出分压电阻R6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输出分压电阻RlO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芯片U5管脚0UT,所述第二输出电容C0UT2 —端,所述第三防反向二极管D3正极端相连;所述第二输出电容C0UT2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防反向二极管D3负极端与所述开关支路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芯片U5管脚EN与所述采样使能支路相连。优选地,所述开关支路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七电阻R7,第十四电阻R14 ;所述第一开关管Ql管脚B与所述第十四电阻R14 —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Ql管脚C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R7 —端,所述第二开关管Q2管脚I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Ql管脚E接地;所述第十四电阻R14另一端接所述第一防反向二极管Dl负极端;所述第七电阻R7另一端分别接所述第一防反向二极管Dl负极端,所述开关管Q2的管脚2 ;所述第二开关管Q2管脚3接所述负载输出端。优选地,所述采样使能支路包括:第十三电阻R13,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一运放U7-B和稳压二极管D2 ;所述第十五电阻R15 —端接地,另一端接所述第十六电阻R16 —端;所述第十六电阻R16另一端接所述负载输出端;所述第一运放U7-B同相输入端5分别接所述第十三电阻R13 —端,所述稳压二极管D2负极端;所述第一运放U7-B反相输入端6分别接所述第十五电阻R15与所述第十六电阻R16连接端;所述第一运放U7-B输出端7接所述第二直流转直流芯片U5管脚EN ;所述十三电阻R13另一端分别接所述第一防反向二极管Dl负极端;所述稳压二极管D2正极端接地。优选地,所述显示支路包括:第十八电阻R18,第一发光二极管LEDl ;所述第十八电阻R18 —端接所述负载输出端,所述第十八电阻R18另一端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LEDl正极端;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LEDl负极端接地。优选地,所述异常报警支路包括:第四电阻R4,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七电阻R17,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二运放U7-A和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 ;所述第四电阻R4—端与所述第二运放U7-A输出端I相连;所述第四电阻R4另一端分别接所述第三开关管Q3管脚B,所述第四开关管Q4管脚B相连;所述第二运放U7-A反相输入端2与所述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的连接端相连;所述第二运放U7-A同相输入端3分别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2负极端,所述第一运放U7-B的同相输入端5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管Q3管脚E接地,所述第三开关管Q3管脚C与所述第十四电阻R14与所述第一开关管Ql管脚B连接端相连;所述第四开关管Q4管脚E接地,所述第四开关管Q4管脚C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负极端相连;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正极端与所述第十七电阻R17 —端相连;所述第十七电阻R17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防反向二极管Dl负极端相连;所述第八电阻一端与所述负载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八电阻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九电阻一端,所述第二运放U7-A反相输入端2相连;所述第九电阻另一端接地。优选地,该适配器还包括:变压器和整流器;所述变压器一端与所述交流输入端相连,所述变压器将经过其变压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所述整理器;所述整流器将所述接收到的信号,经过整流处理,输出到所述第一直流转换输出去路与所述第二直流转换输出去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系统,包括:如上所述任一项电源适配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双路直流转换输出去路为负载提供输出电压,从而使得电源适配器的带载能力提高,且通过发光提示显示电源适配器所带负载的供电状态是否正常。【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适配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适配器电路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为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适配器;该电源适配器包括:第一直流转换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直流转换输出去路,第二直流转换输出去路,开关支路,采样使能支路和显示支路;所述第一直流转换输出去路与第二直流转换输出去路并联于交流输入端侧的整流器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支路一端;所述开关支路另一端接负载输出端;所述采样使能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二直流转换输出去路的使能输入端与所述负载输出端之间;所述显示支路一端与所述负载输出端相连,另一端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