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棚的遮阳装置及温棚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04391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0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棚的遮阳装置,其包括牵引驱动机构、导轨(11)和折叠式光伏组件,折叠式光伏组件包括首端光伏板(12)、尾端光伏板(13)以及铰接于首端光伏板(12)和尾端光伏板(13)之间的中部光伏板(14),中部光伏板(14)至少为两个,各中部光伏板(14)依次反向铰接,首端光伏板(12)铰接于导轨(11)上,尾端光伏板(13)移动设置于导轨(11)上,且尾端光伏板(13)与牵引驱动机构相连,各中部光伏板(14)的顶部连接处移动设置于导轨(11)上。该遮阳装置既能保证温棚的正常使用,同时能够适应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生长时期的光照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温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温棚的遮阳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温棚。
技术介绍
在温棚中,遮阳装置是决定了农作物生长质量的关键部分之一。传统技术中,温棚的遮阳装置多采用拉幕结构,该拉幕结构主要包括遮阴幕布以及驱动遮阴幕布的传动机构。上述遮阴幕布可采用塑料编织的遮阳网,该遮阳网的驱动方式可采用齿轮齿条驱动机构或者钢索驱动机构。齿轮齿条驱动机构的主要传动部件为齿轮齿条,利用齿轮齿条将驱动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齿条的直线运动,进而实现遮阳网的展开和收拢。钢索驱动机构的主要传动部件为换向轮和缠绕在驱动轴上的闭合驱动钢缆,利用闭合驱动钢缆和换向轮将驱动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闭合驱动钢缆的直线运动,进而实现遮阳网的展开和收拢。由于上述遮阳网为柔性结构,运行过程中,遮阳网容易在风的作用下缠卷传动机构,导致传动机构发生故障,对温棚的正常使用造成不良影响。为此,传统技术中出现了采用光伏组件替换遮阳网的技术手段。然而,此种光伏组件一经安装,其相对于温棚的主体结构的角度即固定不变,而不同作物的光照需求、同一作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的光照需求则存在变化,导致上述遮阳装置的遮阴率无法适应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生长时期的光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棚的遮阳装置,该遮阳装置既能保证温棚的正常使用,同时能够适应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生长时期的光照需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遮阳装置的温棚。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温棚的遮阳装置,包括牵引驱动机构、导轨和折叠式光伏组件,所述折叠式光伏组件包括首端光伏板、尾端光伏板以及铰接于所述首端光伏板和所述尾端光伏板之间的中部光伏板,所述中部光伏板至少为两个,各所述中部光伏板依次反向铰接,所述首端光伏板铰接于所述导轨上,所述尾端光伏板移动设置于所述导轨上,且所述尾端光伏板与所述牵引驱动机构相连,各所述中部光伏板的顶部连接处移动设置于所述导轨上。优选的,在上述遮阳装置中,所述牵引驱动机构包括钢丝绳、用于带动钢丝绳移动的驱动部以及固定于所述钢丝绳上的驱动件,所述尾端光伏板与所述驱动件连接。优选的,在上述遮阳装置中,所述驱动部包括电机、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所述钢丝绳依次绕过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并首尾相接,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转轮或者所述第二转轮传动连接。优选的,在上述遮阳装置中,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尾端光伏板的上端铰接。优选的,在上述遮阳装置中,所述首端光伏板与所述中部光伏板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中部光伏板之间以及所述中部光伏板与所述尾端光伏板之间均通过铰接片铰接。优选的,在上述遮阳装置中,所述铰接片包括第一铰接片以及与所述第一铰接片铰接的第二铰接片,所述首端光伏板与所述中部光伏板中、相邻的两个所述中部光伏板中以及所述中部光伏板与所述尾端光伏板中的一者与所述第一铰接片铰接,另一者与所述第一.较接片较接。优选的,在上述遮阳装置中,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中部光伏板之间的所述第一铰接片和所述第二铰接片的连接处设置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滑动配合于所述导轨上。优选的,在上述遮阳装置中,所述尾端光伏板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入口 ο优选的,在上述遮阳装置中,所述导轨为钢丝绳。一种温棚,包括遮阳装置,所述遮阳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遮阳装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温棚的遮阳装置,其包括牵引驱动机构、导轨和折叠式光伏组件,折叠式光伏组件包括首端光伏板、尾端光伏板以及铰接于首端光伏板和尾端光伏板之间的中部光伏板,中部光伏板至少为两个,各中部光伏板依次反向铰接,首端光伏板铰接于导轨上,尾端光伏板移动设置于导轨上,且尾端光伏板与所述牵引驱动机构相连,各中部光伏板的顶部连接处移动设置于导轨上。上述遮阳装置安装于温棚内后,通过折叠式光伏组件可实现遮阳,同时折叠式光伏组件能够进行光电转换,以实现发电的目的。因此,上述遮阳装置通过刚性的折叠式光伏组件防止遮阳装置内部发生缠卷,继而保证温棚的正常使用。并且,由于牵引驱动机构可带动折叠式光伏组件展开或者收拢至任意位置处,以此改变折叠式光伏组件的遮阴率,进而适应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生长时期的光照需求。由于上述遮阳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遮阳装置的温棚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遮阳装置收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遮阳装置部分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遮阳装置完全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1-导轨,12-首端光伏板,13-尾端光伏板,14-中部光伏板,15-支架,16-钢丝绳,17-驱动件,18-第一转轮,19-第二转轮,20-第一铰接片,21-第二铰接片,22-第一连接件,23-第二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本文中的方位词“上”、“下”均是在竖直方向上定义的。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温棚的遮阳装置,其包括牵引驱动机构、导轨11和折叠式光伏组件,牵引驱动机构用于实现折叠式光伏组件的展开和收拢,而导轨11则为折叠式光伏组件的运动提供支撑和导向。上述折叠式光伏组件包括首端光伏板12、尾端光伏板13以及铰接于首端光伏板12和尾端光伏板13之间的中部光伏板14,该中部光伏板14至少为两个,各中部光伏板14依次反向铰接,首端光伏板12铰接于导轨11上,尾端光伏板13移动设置于导轨11上,且尾端光伏板13与牵引驱动机构相连,各中部光伏板14的顶部连接处移动设置于导轨11上。首端光伏板12相对于导轨11固定,是为了保证整个折叠式光伏组件受到牵引力后不会出现整体移动,而是以首端光伏板12的位置为起点逐渐展开或者以首端光伏板12的位置为终点逐渐收拢。具体地,首端光伏板12的上端可通过支架15固定于导轨11上,而首端光伏板12的下端则与中部光伏板14的下端铰接,一个中部光伏板14的上端与另一中部光伏板14的上端铰接,该另一中部光伏板14的下端则与尾端光伏板13的下端铰接,而尾端光伏板13的上端则移动设置于导轨11上。前述反向铰接的含义是:首端光伏板12、中部光伏板14和尾端光伏板13依次铰接后形成连续的“U”形结构,相邻的光伏板之间的铰接方向相反。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导轨11可采用刚性的条状结构,其上可开设凹槽,以实现导轨11的导向作用;牵引驱动机构可采用伸缩结构,也可采用能够沿着导轨11移动的动力件。当牵引驱动机构向尾端光伏板13施加作用力时,尾端光伏板13将相对于导轨11移动,进而使得整个折叠式光伏组件的遮阳面积不断增大;牵引驱动机构带动尾端光伏板13反向移动时,折叠式光伏组件的遮阳面积将不断减小。上述遮阳装置安装于温棚内后,通过折叠式光伏组件可实现遮阳,同时折叠式光伏组件能够进行光电转换,以实现发电的目的。因此,上述遮阳装置通过刚性的折叠式光伏组件防止遮阳装置内部发当前第1页1&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棚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驱动机构、导轨(11)和折叠式光伏组件,所述折叠式光伏组件包括首端光伏板(12)、尾端光伏板(13)以及铰接于所述首端光伏板(12)和所述尾端光伏板(13)之间的中部光伏板(14),所述中部光伏板(14)至少为两个,各所述中部光伏板(14)依次反向铰接,所述首端光伏板(12)铰接于所述导轨(11)上,所述尾端光伏板(13)移动设置于所述导轨(11)上,且所述尾端光伏板(13)与所述牵引驱动机构相连,各所述中部光伏板(14)的顶部连接处移动设置于所述导轨(1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连喜张凡翁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汉能光伏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