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介绍一种水稻周期性免耕插秧种植方法。它适宜广大山区水田、丘陵湿地约四、五年内不用机器或牲畜耕作种植单季水稻,节约成本,保护环境,基本不减产量。此法免耕期间注意每年换行插秧、避免重物碾田、封田保墒存水,其它像除草、杀虫、施肥等与一般单季稻田管理类似。实践已证,此法可行。本人学浅,不足难免,指教海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种植方法,是一种主要适宜单季稻主产区免耕插秧的种植方法,属于作物栽培
专利技术还简介了一种水田旱田地都可用的免耕换行种植方法,同属于作物栽培
背景介绍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全国上下过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粮食安全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大量民工进城,在我国不少非平原地区,常见土地荒置状况。有的群众不愿种田,与外出务工渠道便捷有关,更与田地种粮投入成本增加相关,当然也有其他因素。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本人看到荒置的田块,大多是那些交通不便、深沟乱石、机械不便下地,还有缺少牛马等牲畜的农家宁愿荒田不种。我深入了解当地情况,结合实际,总结经验,得此专利技术。在我国广阔的西南边陲、云贵高原、川府天国,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山区和丘陵地带,年年都有数量可观的良田被荒废,无人问津,令人可惜!目前有的资料介绍了相关免耕种植或技术方案,需要条件高不便操作。有的工具书介绍了相关免耕种稻方法,照本宣科的实践后效果不理想,有较大差距。有的文献公布免耕直播方法,往往用种较多,成活率低,临时补苗麻烦,机播压田,手撒苗乱,增加管理成本。长期免耕的劣势,尤其使大多薄田产量偏低,对于不少连作水田不宜长期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主要在于提供一种水稻免耕数年,即周期五年左右不用深耕的水稻插秧种植方法。采用此法种植水稻省时间省劳力省稻种,较少依赖机械或牲畜,成活率高,不减产,米质优。本专利技术主要介绍适宜单季稻区约五年左右不用深耕的种植技术,要求田地土壤含水充分或靠近水源便于灌溉。此方法已经试验,经过实践验证效果良好,有意者可联系我(申请人:陈现新)来实地查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介绍举例几个实施方案,帮助大家理解权利要求书,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和不利解释。实施方案(一)重点详解,其他简介方案可以对比参考方案(一)。友好提示,免耕周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形灵活运用,不拘形式,以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目的。实施方案(一):免耕五年插秧种植单季水稻。1.某年记为甲I年。在甲I年清明前后,深耕整田后可施用氮肥混肥、绿肥粪肥,追足底肥,除草后保墒存水,或者旱情严重的适度灌溉。选地播种育苗,每亩用1-1.5公斤单季稻良种,一般以I公斤良种为标准,最多不宜超过5公斤稻种。甲I年阳历约5月初可大田插秧,每亩需1.6-2.6万株鲜活的齐匀壮幼秧,一般以2万株好苗为标准,可以适度密植,不宜多于5万株秧苗。从甲I年阳历5月初插秧起,进入正常田间管理,注意标记或留心甲I年插秧所占用的田行位置。另外施肥除草、喷药、杀虫、灭菌、收割等过程中,避免大型农机或较重设施碾压水田。田间管理应当遵循相关水稻栽培水肥原理(包括土壤PH值,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律),应当根据植物生长调节田间持水量和土壤肥效系数。稻熟后,为了方便收获,假如稻田仍存水较多不便下脚,可提前一周左右放水晒田。适宜人工或轻型机械收割后,留下的稻茬高度根据人民需要而定:有人想当柴禾烧火可以留浅茬,有人厌烦打稻脱粒麻烦可以留深茬。但是注意一定要在收获后封田存水,保证土壤墒情直到明年栽秧,也利于稻茬腐烂肥田。尽力保持田地湿润,其田间存水要淹没稻茬根部,存水范围是离这块田土表层平均高度I厘米至100厘米之间,一般的不超过50厘米。如果水田堰埂较高为离田表层2米,这块田可以视存水能力存水到2米,只是举例,现实情况罕见。2.从甲I年起第二年,记为甲2年。甲2年种植不用机力或畜力耕作,田间管理同上1.介绍,也可以适用非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普通单季稻田管理办法。但是注意,上年插秧标记的田行必须换行种植,即甲I年已占用的田行在甲2年不能再插秧。可以从甲I年收获后的稻茬观察或据已做好的标记进行“换行插秧”。甲2年免耕换行插秧后,田间管理正常,注意避免大型机械和重型设施碾压田地,尽量保持田块相对平整无乱沟,注意收获后封田保墒存水。若过冬后雨雪少,田间水少,在栽秧前需要连续浇灌土地5天或以上,保证存水泡田使土壤松软利于换行插秧。稻茬闲田平时视墒情可以断续灌溉补充水份,保证下年免耕插秧时土软。这里所说的“换行插秧”,简而言之:种所未种,原则上今年插秧在上年未插秧的土壤里;具体而言:上年已经种植水稻的相邻两行之间约居中位置为今年插秧的行,下年插秧时再换为今年已插秧的相邻两行约中间方位,这样循环交换的延续种植,使得水稻秧苗充分吸收土壤所含养分。3.从甲I年起第三年,记为甲3年。甲3年种植管理类似甲2年免耕管理,注意与上年换行插秧,避免重型农机碾压,闲置期间保墒存水。4.从甲I年起第四年,记为甲4年。甲4年种植管理雷同甲2年、甲3年的免耕管理,田行手工插秧或辅助轻型机械(比如手摇插秧机)插秧必须换行种植,即甲I年已占用的田行在甲2年不能再插秧。可以从甲I年收获后的稻茬观察或据已做好的标记进行“换行插秧”。类似前三年,即注意插秧换行,力避碾田成沟,保墒存水。5.从甲I年起第五年,记为甲5年。甲5年种植管理类似甲2年、甲3年、甲4年的免耕管理,注意事项类似上几年,即注意插秧换行,力避碾田成沟,保墒存水。6.从甲I年起第六年,记为甲6年。甲6年种植管理类似甲2年、甲3年、甲4年、甲5年的免耕管理,注意事项类似上几年,即注意插秧换行,力避碾田成沟,保墒存水。7.从甲I年起第七年,记为甲7年。该实施方案(一)的免耕种植周期为五年,甲7年应用机械或牲畜深耕细作整田,增加土壤保墒、透气、蓄肥效力。甲7年可视为该方案(一)的甲I年,种植管理参照甲I年。甲7年深耕整田,不必依据以往的已种田行栽培秧苗,可随意重新插秧,下年免耕一定要换行插秧,如此周期循环,产生社会效益。实施方案(二):免耕三年种植单季稻。1.某年(第一年深耕)清明前后深耕细作整地,记为乙I年。整田时可施家肥、化肥等,除草后保墒存水或视旱情灌溉,泡田存墒,使土壤松软适宜插秧。种植技术、用种量、秧苗量同实施方案(一)甲I年一致。管理方法、注意事项参照甲I年或甲7年。2.从乙I年起第二年,记为乙2年。乙2年种植免耕,田间管理参照实施方案(一)中的甲2年,也可用非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普通单季稻区管理技术。但是一定注意,第二年对上年插秧标记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宜单季稻主产区的免耕种植方法,遵循光温水肥等基本规律前提下,其特征是,在三年或五年左右不用机器蓄力深耕的免耕周期内保墒存水、换行插秧,节约成本不减产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现新,
申请(专利权)人:陈现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