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监控田间水位的水稻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468567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2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监控田间水位的水稻种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排进水管设置,田间预处理,播种,出苗水位管理,秧苗期水位管理,移栽后水位管理,抽穗期水位管理,收割前水位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监控田间水位的水稻种植方法,可以随时对田间水位进行监控,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控制水位的高度,即水量的多少,减少了种植者的劳动强度,而且在稻种播种后用薄膜覆盖土层,防止秧苗被冻伤,提高了成活率。

Rice planting method capable of intelligently monitoring field water leve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planting rice field intelligent monitoring level,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setting water discharged into the field, sowing, seedling pretreatment, water management, water management after transplanting seedling stage, water management, water management, water level before heading stage, harvest management.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of intelligent monitoring rice planting field level, can be monitored at the field level, according to the growth of rice, control the height of the water level, the amount of water,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in the rice growers, and after sowing is covered with a thin film layer, prevent frostbite of seedlings, increase the survival 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监控田间水位的水稻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稻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监控田间水位的水稻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是水稻栽培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稻作历史古国,也是稻谷生产大国。我国还是水稻科技强国。世界矮杆稻育种的“绿色革命”源于我国,我国的杂交水稻更是举世闻名。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之一,水稻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居粮食作物的首位,播种面积在世界产稻国中位居第二,总产量居世界之首。随着人们对稻米的需求,人们渴望水稻种植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成活率提高。在种植过程中,对水稻的水量控制环节尤为重要,有些种植户在播种的过程中,因为水量和土壤松弛把握不准,常常会造成水稻根系腐烂,在种植期间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人工在水田内放入和排水,操作麻烦,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监控田间水位的水稻种植方法,解决了人工控制水位带来的麻烦和低效,减少了种植者的劳动强度。本专利技术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智能监控田间水位的水稻种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排进水管设置,在水田周边设置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出水管道和进水管道上分别设有控制阀门开关的控制器,在水田的中央位置还设有水位监测器,控制阀门开关的控制器和水位监测器均连接于一终端,当水位到达预定高度时,水位监测器就会报警反馈给终端,终端再控制出水管阀门将其关闭;步骤2:田间预处理,将田间的杂草去除,翻土洒水,2~4天后进行重新翻土,在田间四周和中间开蓄水沟,中间沟深10~30cm,沟宽20~30cm,四周沟深20~40cm,沟宽30~50cm;步骤3:播种,将之前培育好的水稻种子均匀撒入田间,每亩田播重量为30~40kg,播种后再播种区土层表面覆盖一层保温透明薄膜,等到7~10天后揭开透明薄膜;步骤4:出苗水位管理,水稻出苗后1~3天,开启出水管阀门对田间进行蓄水,关闭出水管阀门,控制水位高度高于栽植土层1~4cm,期间要及时查苗,补苗,对于缺苗严重的地块及时移入秧苗;步骤5:秧苗期水位管理,保持水流流通,当秧苗高度为10~20cm时,每天下午3点以后打开出水管阀门灌入水量,水位高度保持在高于栽植土层3~6cm,当晚打开排水管排尽水;当秧苗高度在20~30cm时,白天开启出水管道阀门,使水位高度达到高于栽植土层5~6cm,夜晚排出部分水量,使水位高度高于栽植土层1~2cm;步骤6:移栽后水位管理,用稻草捆扎移栽秧苗,秧苗之间的株间距为15~25cm,插秧深度为2~5cm,期间每天水位高度控制在高于土层10~20cm;步骤7:抽穂期水位管理,在水稻80%抽穂1~2天后,首先将田间灌满水,水位高度高于土层1~2cm,自然晒干1~2天后继续灌水;步骤8:收割前水位管理:收割前7~10天,把田间的水放干。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包括第一次施肥和第二次施肥,所述第一次施肥施加每亩尿素20~30kg,硫酸钾15~20kg,过磷酸钾50~60kg,所述第二次施肥施加每亩尿素20~30kg,过磷酸钾10~20kg。优选地,所述步骤6中,水稻移秧苗后,根据水稻成长过程中的病态选用杀虫药剂进行喷洒,每亩喷洒药剂2~3L,期间水位控制在高于栽植区土层2~3cm,并保水1~4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监控田间水位的水稻种植方法,可以随时对田间水位进行监控,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控制水位的高度,即水量的多少,减少了种植者的劳动强度,而且在稻种播种后用薄膜覆盖土层,防止种苗被冻伤,提高了成活率。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智能监控田间水位的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排进水管设置,在水田周边设置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出水管道和进水管道上分别设有控制阀门开关的控制器,在水田的中央位置还设有水位监测器,控制阀门开关的控制器和水位监测器均连接于一终端,当水位到达预定高度时,水位监测器就会报警反馈给终端,终端再控制出水管阀门将其关闭;步骤2:田间预处理,将田间的杂草去除,翻土洒水,2~4天后进行重新翻土,在田间四周和中间开蓄水沟,中间沟深10~30cm,沟宽20~30cm,四周沟深20~40cm,沟宽30~50cm;步骤3:播种,将之前培育好的水稻种子均匀撒入田间,每亩田播重量为30~40kg,播种后再播种区土层表面覆盖一层保温透明薄膜,等到7~10天后揭开透明薄膜;步骤4:出苗水位管理,水稻出苗后1~3天,开启出水管阀门对田间进行蓄水,关闭出水管阀门,控制水位高度高于栽植土层1~4cm,期间要及时查苗,补苗,对于缺苗严重的地块及时移入秧苗;步骤5:秧苗期水位管理,保持水流流通,当秧苗高度为10~20cm时,每天下午3点以后打开出水管阀门灌入水量,水位高度保持在高于栽植土层3~6cm,当晚打开排水管排尽水;当秧苗高度在20~30cm时,白天开启出水管道阀门,使水位高度达到高于栽植土层5~6cm,夜晚排出部分水量,使水位高度高于栽植土层1~2cm;步骤6:移栽后水位管理,用稻草捆扎移栽秧苗,秧苗之间的株间距为15~25cm,插秧深度为2~5cm,期间每天水位高度控制在高于土层10~20cm;步骤7:抽穂期水位管理,在水稻80%抽穂1~2天后,首先将田间灌满水,水位高度高于土层1~2cm,自然晒干1~2天后继续灌水;步骤8:收割前水位管理:收割前7~10天,把田间的水放干。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包括第一次施肥和第二次施肥,所述第一次施肥施加每亩尿素20~30kg,硫酸钾15~20kg,过磷酸钾50~60kg,所述第二次施肥施加每亩尿素20~30kg,过磷酸钾10~20kg。优选地,所述步骤6中,水稻移秧苗后,根据水稻成长过程中的病态选用杀虫药剂进行喷洒,每亩喷洒药剂2~3L,期间水位控制在高于栽植区土层2~3cm,并保水1~4天。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监控田间水位的水稻种植方法,可以随时对田间水位进行监控,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控制水位的高度,即水量的多少,减少了种植者的劳动强度,而且在稻种播种后用薄膜覆盖土层,防止种苗被冻伤,提高了成活率。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监控田间水位的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排进水管设置,在水田周边设置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出水管道和进水管道上分别设有控制阀门开关的控制器,在水田的中央位置还设有水位监测器,控制阀门开关的控制器和水位监测器均连接于一终端,当水位到达预定高度时,水位监测器就会报警反馈给终端,终端再控制出水管阀门将其关闭;步骤2:田间预处理,将田间的杂草去除,翻土洒水,2~4天后进行重新翻土,在田间四周和中间开蓄水沟,中间沟深10~30cm,沟宽20~30cm,四周沟深20~40cm,沟宽30~50cm;步骤3:播种,将浸种催芽好的种子均匀撒入田间,每亩田播重量为30~40kg,播种后再播种区土层表面覆盖一层保温透明薄膜,等到7~10天后揭开透明薄膜;步骤4:出苗水位管理,水稻出苗后1~3天,开启出水管阀门对田间进行蓄水,关闭出水管阀门,控制水位高度高于栽植土层1~4cm,期间要及时查苗,补苗,对于缺苗严重的地块及时移入秧苗;步骤5:秧苗期水位管理,保持水流流通,当秧苗高度为10~20cm时,每天下午3点以后打开出水管阀门灌入水量,水位高度保持在高于栽植土层3~6cm,当晚打开排水管排尽水;当秧苗高度在20~30cm时,白天开启出水管道阀门,使水位高度达到高于栽植土层5~6cm,夜晚排出部分水量,使水位高度高于栽植土层1~2cm;步骤6:移栽后水位管理,用稻草捆扎移栽秧苗,秧苗之间的株间距为15~25cm,插秧深度为2~5cm,期间每天水位高度控制在高于土层10~20cm;步骤7:抽穗期水位管理,在水稻80%抽穂1~2天后,首先将田间灌满水,水位高度高于土层1~2cm,自然晒干1~2天后继续灌水;步骤8:收割前水位管理,收割前7~10天,把田间的水放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监控田间水位的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排进水管设置,在水田周边设置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出水管道和进水管道上分别设有控制阀门开关的控制器,在水田的中央位置还设有水位监测器,控制阀门开关的控制器和水位监测器均连接于一终端,当水位到达预定高度时,水位监测器就会报警反馈给终端,终端再控制出水管阀门将其关闭;步骤2:田间预处理,将田间的杂草去除,翻土洒水,2~4天后进行重新翻土,在田间四周和中间开蓄水沟,中间沟深10~30cm,沟宽20~30cm,四周沟深20~40cm,沟宽30~50cm;步骤3:播种,将浸种催芽好的种子均匀撒入田间,每亩田播重量为30~40kg,播种后再播种区土层表面覆盖一层保温透明薄膜,等到7~10天后揭开透明薄膜;步骤4:出苗水位管理,水稻出苗后1~3天,开启出水管阀门对田间进行蓄水,关闭出水管阀门,控制水位高度高于栽植土层1~4cm,期间要及时查苗,补苗,对于缺苗严重的地块及时移入秧苗;步骤5:秧苗期水位管理,保持水流流通,当秧苗高度为10~20cm时,每天下午3点以后打开出水管阀门灌入水量,水位高度保持在高于栽植土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圣好黄贯刘张翔李永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