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粉体用管道传热式空气冷却器,包括有箱型的外壳体,其特征在于:外壳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出料口部位安装有粉体输送设备,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若干通气管道,通气管道的两端分别穿过外壳体并连通到外壳体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粉状物料在冷却器内部的流动速度低,带来的磨损小。冷却介质为空气,也不会产生磨损。冷却介质冷却前后都还是干净的空气,可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次生资源、次生能源消耗少,占地小、投资少、能耗低、可靠性高、维护费用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粉体冷却技术,具体是一种粉体用管道传热式空气冷却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针对粉状物料的冷却主要是立筒螺旋式冷却器、斜槽式冷却器、复合式冷却器等,针对块状物料的冷却主要是单筒冷却器、多筒冷却器、篦式冷却器等。可参阅中图分类号为:TQ172.622.4的期刊《四川水泥》中2008年第4期第8页的论文“几种水泥冷却方式的能效分析对比”一文中的“1.1立筒螺旋式冷却器”和“1.2斜槽式冷却器”等。还可以参阅申请号为CN201310122101,公开(公告)号为CN103225959A的技术专利“一种空气冷却器”,以及申请号为CN201320670900,公开(公告)号为CN203561231U的技术专利“复合冷却式粉体冷却器”。还可参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的图书号为:ISBN7-112-00388_1/TU.276图书《中小水泥厂设备工作者手册》第396页第2.5.5节“孰料冷却机”,包含第396页的“一、单筒冷却机”,第398页的“二、多筒冷却机”,以及第401页的“三、推动篦式冷却机”等。现有的立筒螺旋式冷却器和斜槽式冷却器,一般用于对粉状物料的冷却,特别是对刚出磨的水泥成品等进行冷却。立筒螺旋式冷却器除了需要接通冷却水之外,还必须提供额外的动力进行搅拌,结构复杂,动力消耗大,容易因磨损导致漏水,如果漏水没有及时发现,还会导致水泥凝结,从而报废冷却器。冷却水需要构成再处理回路,增加额外的动力消耗。现有的斜槽式冷却器,其上的粉体物料直线流动,速度太快。一方面,热管与物料的接触时间过于短暂,热量传递不充分,传热效果差。另一方面,热管与高速滑行的粉体物料直接接触,磨损问题很难解决。再者,需要专用冷却剂,需要另外消耗资源。公开(公告)号为CN103225959A的技术专利“一种空气冷却器”,以及公开(公告)号为CN203561231U的技术专利“复合冷却式粉体冷却器”,都是用空气直接分散和冷却粉状物料,会产生大风量、高浓度的含尘气体需要再处理,需要配套大型的专用收尘设备,投资高、体积大、运行维护成本高,影响了技术的开发与推广。现有的单筒冷却器、多筒冷却器、篦式冷却器等一般用于对高温的块状物料进行冷却,特别是对刚出窑的高温水泥孰料等进行在线冷却。该类设备除了需要提供强劲的冷却用风以外,还必须配备额外的动力源,用于带动运动部件做回转运动或者往复运动,结构复杂、设备笨重、占地面积大、投资高、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粉体用管道传热式空气冷却器。通过在冷却室内设置多路的通气管道,高温粉状物料在多路的通气管道之间的间隙中运行,并将热量传导给通气管道。而流动的空气则在通气管道内部运行,并带走通气管道传导过来的热量。通过通气管道的热传导,实现流动的空气对高温粉状物料的间接冷却。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粉体用管道传热式空气冷却器,包括有箱型的外壳体,其特征在于:外壳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出料口部位安装有粉体输送设备,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若干通气管道,通气管道的两端分别穿过外壳体并连通到外壳体的外部。一种粉体用管道传热式空气冷却器,包括有箱型的外壳体,其特征在于:外壳体的底部区域设置有倾斜的透气层,透气层将外壳体内腔分割成上层的冷却室和下层的充气室,外壳体上设有与充气室连通的进气口 ;冷却室中设置有竖置的隔离板,隔离板底部和透气层之间留有空隙,隔离板将冷却室分割成粉体下行冷却区和粉体下行冷却区;所述外壳体上设有与粉体下行冷却区连通的进料口以及与粉体上行冷却区连通的出料口 ;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若干通气管道,通气管道的两端分别穿过外壳体并连通到外壳体的外部。一种粉体用管道传热式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道为水平布置、垂直布置、倾斜布置或弯曲布置。一种粉体用管道传热式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道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一种粉体用管道传热式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道的进风端设有一个或多个进风汇风管,出风端设有一个或多个出风汇风管。一种粉体用管道传热式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通气管道的进风端口设置有喷水、喷雾装置。一种粉体用管道传热式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外壳体的上部或顶部设有出风□ O一种粉体用管道传热式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底部安装有称重传感器。方案一中,包括有箱型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上部或者顶部设置有进料口,用于向外壳体内部喂入高温的粉状物料。所述外壳体上还设置有出料口,用于将冷却后的粉状物料排出冷却器。所述出料口的外部设置有粉体输送设备,用于将排出冷却器的粉状物料送离冷却器。所述外壳体的上部或顶部设置有排气口,用于排放冷却过程中伴生的含尘气体。所属外壳体上可以设置有检测设备,即称重传感器,用于检测外壳体内粉状物料的存储量。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多路的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的两端穿过外壳体的墙壁,连通到外壳体的外部。将通气管道的一端连接到正压或者负压的空气源上,另外一端与大气相联通,或者将另外一端连接到反向压力的空气源上,为通气管道两端的空气制造压力差,以实现冷却用的空气在进风端口进入通气管道,在出风端口排出通气管道,最后直接排放到大气里,而不需要再对作为冷却介质的空气做其他的处理。高温的粉状物料从进料口喂入外壳体后,填充在多路的通气管道之间的间隙之中,并从进料口向出料口缓慢流动,最后从出料口排出冷却器。当高温的粉状物料在外壳体内缓慢流动时,与通气管道充分接触,并将热量传导给通气管道。同时在通气管道内部流过的冷却用的空气会带走传导过来的热量。这样,通过通气管道的热传导,流动的空气就能实现对高温的粉状物料的间接冷却。所述的出料口设置在外壳体的底部,或者靠近底部的侧边,与箱型外壳体一起构成冷却室。所述出料口的外部设置有粉体输送设备,依据冷却室内部存储量的多少,定量的控制粉状物料从出料口排出冷却器。被排出冷却器的粉状物料就会腾出所占用的空间,位置稍高的临近区域的粉状物料就会自动填补这一空间,并带动更高位置的粉状物料从上往下运行,从而实现冷却室内部的粉状物料在多路的通气管道之间的间隙里缓慢运行,并从进料口向出料口有序流动。外壳体上设置的检测设备,用于检测冷却室内粉状物料的存储量。出料口外部连接的粉体输送设备依据存储量的多少,定量的控制粉状物料的排出,并在冷却室内部保持一定的粉状物料的堆积,以保证粉状物料与通气管道的充分接触,并避免局部区域的粉状物料流速过快引发磨损问题。在冷却室内流动的粉状物料只会从上往下运行,不会从下往上运行。方案二中,所述的出料口设置在箱型外壳体的上部侧边。所述外壳体的底部区域设置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将箱型外壳体分割成上层的冷却室,和下层的充气室。所述下层充气室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气口,用于通入一定压力的空气,所述的一定压力的空气在自身压力的作用下穿过透气层,在透气层的上表面形成一层空气垫层。所述上层的冷却室的中部区域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冷却室分隔成粉体下行冷却区,和粉体上行冷却区。所述隔离板的底边与透气层之间留有一定高度的间隙,所述间隙使粉体下行冷却区与粉体上行冷却区在透气层附近实现互联互通。当高温的粉状物料从进料口喂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粉体用管道传热式空气冷却器,包括有箱型的外壳体,其特征在于:外壳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出料口部位安装有粉体输送设备,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若干通气管道,通气管道的两端分别穿过外壳体并连通到外壳体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敏,王虔虔,何正凯,郭宏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材合肥粉体科技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