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小平专利>正文

通用、方便的自行车车锁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0077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通用、方便的自行车车锁技术,属机械类民用产品制造领域。目前的各类自行车锁虽品种较多,但在安装方式,通用性,方便性等方面上不能兼顾,往往存在一定的缺陷。本发明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系列新的技术。应用这些技术,不但能改进目前各类车锁,提高其性能,而且也能设计出集优良性能于一身的新的车锁产品,可望在较大程度上更新及取代目前的自行车车锁。(*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机械类民用产品制造领域。特别适用于各类自行车的后叉及前叉上锁。目前市场上的自行车车锁大体可分为三类,旋锁类,杈锁类及其它类。目前各类自行车车锁在安装方式,通用性,方便性等方面往往不能兼顾,各存有一定的缺陷。各种旋锁通常以使用方便著称,市场佣有量占绝对优势,但在安装方式,通用性上有较大缺陷。表现为安装不便,易松动,松动后产生噪音,而且通用性差,一般不能安装在山地类自行车上等等。杈锁类车锁的市场佣有量仅占一定分额,特别适用于宽后叉类自行车,美观而牢固,但在便用方便性上需做进一步改进。一般来说各种杈锁的开及锁的时间较各种旋锁至少长出2-3倍以上,尤其是在光线不足的条件下,锁车更为不便。其它各类车锁(如;密码锁,前叉锁等仅占目前市场佣有量很小的分额,它们往往在方便性,通用性等方面有较大缺陷,用户的心里习惯也是滞销的重要因素之一,使其难以参与竟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解决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克服旋锁的不易安装,易松动,通用性差,杈锁的使用方便性差等缺点。改进后的车锁在安装方式,通用性及方便性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突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卡夹式固定技术使用这一技术可使车锁方便而牢固的安装在自行车车体上,长期使用也不易松动,而且固定位置灵活,可同时适用于各种后叉宽度的自行车车体。也可以在几乎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改造目前各种旋锁,克服目前各类旋锁的不易安装,易松动等技术难题。(2)行星式锁铨体齿轮牵引技术利用该技术即可改造旋锁,又可改造杈锁,对旋锁的改造可克服其通用性差的缺点,保留其使用方便等优点,再结合上述“卡夹式固定技术”可使车锁在结构及外形设计上有较大的灵活性,易做得更美牢固。对杈锁的改造可克服其使用方便性差,扬其通用性好等优点。改造后杈锁在开锁时,锁栓体自动弹开并归位到安全位置,大约可将杈锁的整个操作时间缩短近一半。(3)局部锁栓体旋锁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使旋锁的锁栓及拉簧或旋簧限制在有限的园周内,使锁体的跨在外形设计上有更大的灵活性,能适用于目前各类自行车,密闭性好,结合“卡夹式固定技术”也更易做得美观牢固。(4)小行程锁栓体技术该技术就是利用可移动的锁栓体或锁库体,使锁栓体或锁库体的行程大为减少。甚至可减少到车圈的宽度以内,由于行程大为减小,使得车锁在结构设计上大为减化。如采用密闭型直线锁栓方式,在使用方便性上将有较大的提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指导思想是(1)卡夹式固定技术是利用自行车车叉的二自由度的几何特点,从杠杆原理出发,使得车叉与卡夹间存有两个反向受力区,这两个受力区对卡夹而言可视为杠杆等效支点,这两个等效支点相互制约而使得卡夹牢固地固定在自行车车叉上。(2)行星式锁栓体齿轮牵引技术是利用与齿轮齿合的锁栓体的自由度用一个与齿轮同轴的支撑旋转滑道及一个与车体固定的滑道限制,使得锁栓体不仅能沿滑道直线运动,也能在到达一定的位置时沿齿轮的转轴转动。下面结合附图就本专利技术的几个较佳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一卡夹式自行车锁固定技术示意图之一。图二卡夹式自行车锁固定技术示意图之二。图三卡夹式自行车锁固定技术示意图之三。图四旋锁的改进示意图。图五旋锁卡夹式固定方式示意图。图六行星式齿轮锁栓体牵引技术示意图。图七采用行星式齿轮锁栓体牵引技术的杈锁示意图。图八采用行星式齿轮锁栓体牵引技术的有跨锁示意图。图九局部锁栓体旋锁技术示意图。图十直线式小行程锁栓体有跨锁结构示意图。图十一一种直线型锁栓体驱动方式示意图。如图一所示一种单臂式卡夹结构,安装过程如下将卡夹片③放置到车叉①的需要的位置上(车锁的锁体部分未画出),然后拧紧紧固螺丝②使卡夹③上的着力处④对车叉①产生足够的作用力,而达到紧固的目的,着力处④的剖百示意图如⑥所示。⑤为与锁体联接的用固定孔或固定用的螺丝柱等,锁体与卡夹片的联接即可在其同侧也可隔着车叉①相对放置。如图二所示一种双臂式卡夹结构。卡夹片⑩通过转轴⑨与锁体的架体(11)铰合,安放在需要的位置后,拧紧紧固螺丝⑧在着力处①产生足够的对车叉⑦的作用力,使之牢固。转轴⑨及紧固螺丝⑧的调节可使卡夹适用于不同粗细及宽度的车叉。着力处(12)的示意图如图一的⑥所示。如图三所示另一种双臂式卡夹式结构,基本原理与图二类似,其中;(13)为车叉,(14)为紧固螺丝,(15)为转轴,(16)为车锁架体,(17)为着力处。如图四所示为适应于卡夹式固定技术,只需将各种旋锁的固定孔进行改造即可,中心孔(18)可考虑取消,侧孔(19)可改为横式,并采取(20)所示的等厚形状,即方便安装,又可使上锁正反均可。若垫圈采用锥形牙式形状,可防止锁体的滑动。如图五所示;一种较佳的固定方法是将卡夹片固定于车叉两侧(也可以同一面)。(21)为紧固螺丝。如图六所示,锁栓体(25)与齿轮(28)齿合,即被滑道(23)也被旋转滑道(26)约束。当锁栓体沿箭头所指的方向运动,卡柱(29)卡在旋转滑道(26)上时,滑道(23)的端点(22)解除了对锁栓体(25)的约束。锁栓体(25)即可与旋转滑道一起绕齿轮(28)的中心旋转。最后被滑道(23)的端区(24)挡住,如图六B所示。如图七A所示一种较佳的行星式齿轮牵引结构杈锁示意图,锁铨体(31)向下旋转有利于齿轮驱动结构的设计及使用安全性的提高。如图七B所示另一种较佳的行星式齿轮牵引结构杈锁示意图,实用于前叉上锁,由于前叉的椭圆形几何外形,可略去锁库体,锁栓体也可和锁体一体化。采用杈形锁栓体的前叉锁,至少有如下两个优点;(1)杈形锁栓更牢固。(2)锁上锁后,杈形锁栓有更多的阻挡区,有利于螺丝孔位置的安排,如(32)所示。如图八A所示采用行星式齿轮结构,直线型锁栓体有跨锁结构示意图。(33)是参考锁孔位置。图八B所示杈型锁栓体有跨锁结构示意图,(35),(34)分别是参考锁孔位置及固定孔参考位置。如图九所示;局部锁栓体(38)的长度约站整个锁体周长的1/4-1/3左右,(37)处的凹形,有利于使锁体通过不同的互盖,也为减少锁铨体的行程创造了前题,由于锁架体的外形设计可非常灵活。(36)跨度处只需略微变化,就可适合于目前市场上各类自行车(37)为参考固定孔。可在(40)或(41)所指的区域处设计牵引弹簧,(40)处适用于位簧,(41)处适合于旋簧。如图十所示锁栓体(43)的有效行程如小于车圈跨度时,锁库体(44)或锁栓体(43)需相对于锁架体(42)可移动。移动及固定方式有多种,可采取转轴旋动后再用螺丝固定,也可采取由里及外沿滑道滑进,即使拧开固定螺丝,在锁上锁后也无法将锁库体(44)取出。如图十一所示当锁栓的行程缩短到4厘米左右时,锁栓在推动形式上可采用图示形式,与滑片(48)固定在一起的锁栓体(47)可在滑道(45)内自由运动。与凸轮接触的滑片(48)的曲线形状有利于增加锁栓体(47)的行程。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车锁固定技术,是通过拧紧卡夹片上的紧固螺丝,利用卡夹片从车叉的两侧卡紧车叉,卡夹片两侧的着力处互为支撑,使锁体牢固地固定在需要的位置上。2.一种行星式齿轮牵引锁栓体技术,是利用与齿轮齿合的锁栓体,在旋转滑道的约束下,即能沿齿轮的切线方向运动也能绕齿轮的中心轴转动,使锁铨体在齿轮的驱动下能连贯的完成直线弹出及旋转动作。3.局部锁栓体旋锁技术,是利用约为整个锁体圆周长度1/4的弧形锁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车锁固定技术,是通过拧紧卡夹片上的紧固螺丝,利用卡夹片从车叉的两侧卡紧车叉,卡夹片两侧的着力处互为支撑,使锁体牢固地固定在需要的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平赵广伟姜牧姜辉姜廷慈
申请(专利权)人:吴小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