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塑料袋混合营养培养小球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700038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塑料袋混合营养培养小球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工艺步骤:1)培养容器的选择及前处理;2)培养液的配制;3)培养的种类及接种;4)日常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设计合理,利用小球藻可以进行混合营养培养的特点,结合传统的塑料袋培养方法,进行简化和优化,同时通过提供混合营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条件,改变小球藻传统培养方式中仅进行光合自养的代谢方式,形成了利用塑料袋进行小球藻混合营养培养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培养小球藻,可有效提高藻类的培养效率,减少对设备的依赖和能源的消耗,从而缩减了小球藻培养的成本,便于进行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藻类生物培养
,属于水产生物饵料培养的范畴,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小球藻是第一个被人工培养的微藻,是绿藻门(Chlorophyta)H豫藻目小球藻科中重要的一个属,可以作为人类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或作为水产动物的人工育苗阶段的饵料和饲料添加剂,或作为培养轮虫的饵料,或用于提取EPA、DHA、类胡萝卜素和虾青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由此可见,小球藻有着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小球藻的培养开始于19世纪末,荷兰微生物学家Beijerinck首先在琼脂平板上分离到了一种小球藻的纯培养物。小球藻大规模培养研宄可以分为两个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末,主要进行开放池培养的研宄,80年代以后开始进行密闭和半密闭反应器的研宄。传统的产业化微藻培养多利用开放的水池,微藻以光合自养的模式生长。开放池培养具有设施简易,投资低,成本小等特点,但产量低,一般藻类细胞密度200mg-500mg/L,培养面积大,生长因子难控制,CO2补加困难,收获成本高,易被其他生物污染,产量低等因素,限制了开放池培养的发展。采用透明容器或玻璃管道设计的半密闭和密闭光照生物反应器培养系统进行培养,藻类细胞的密度提高了 6-12倍,总体积相对减少,分离成本大大降低,各种生长因子及工艺可以采用自动化、集约化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可以避免受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物质的污染,但存在光反应器一次性投资大,许多技术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小球藻的高密度异养发酵培养培养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大幅度提高了小球藻的生长速度,使小球藻异养培养的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然而其存在异养代谢过程同自养代谢或混养代谢有很大差异,对设备要求高,投资大等不足,一般的水产养殖企业不愿意高投资进行小球藻生产,而且设备的操作流程比较复杂和难以掌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按以下工艺步骤: 1)培养容器的选择及前处理 选用容积为20-100L的透明塑料袋作为培养容器,培养容器在使用前用漂白粉溶液浸泡24小时后曝晒12小时,备用;塑料袋可采用藻类培养专用的塑料袋,也可采用虾苗鱼苗尼龙袋; 2)培养液的配制培养液由基础培养基、葡萄糖、水组成,基础培养基选用BGll培养基、f/2培养基、复合肥配培养基中的任一种,其中,葡萄糖的添加量为每升培养液中添加0.5-lg ;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可为小球藻提供异养生长的条件,使得小球藻在自然条件下有无光照均能进行生长,同时,也可弥补单纯使用无机营养盐培养小球藻导致的营养不均衡的缺陷; 3)培养的种类及接种 培养的种类为普通小球藻,接种入培养容器中的藻类为正处于指数生长期的小球藻,将经过步骤I)处理的培养容器内装入经步骤2)配制的培养液普通小球藻藻种至容积的50%,接种量为10-50%,于上午9:00-11:00进行接种,接种完成后,将培养容器密封,于10°C以上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混合营养培养,接种的小球藻藻液的温度与培养液的温度基本保持一致,最多相差0.5°C ;本专利技术采取自然光照,在气温较低时,最好将培养容器放置在玻璃阳光房或塑料大棚内进行培养;密封时,藻类培养专用塑料袋用封口盖密封,虾苗鱼苗尼龙袋用橡皮圈打结封口; 4)日常管理 接种完成后,将培养容器整齐摆放在有白色瓷砖的地面上,每天摆动培养容器至少四次,观察培养容器内藻类的生长情况。通常在在接种的第二天开始,色泽稍微变浓且有小气泡产生,表明生长正常;接种后两天若袋内颜色没有变化或无气泡产生,且颜色灰黄的袋子表明接种失败,应及时放弃、清理。当培养容器内的藻液变得浓绿时即可接种到其他藻类培养容器内,接种方法相同。在留够足量藻种的情况下,便可将培养的藻类用于轮虫、枝角类和鱼苗或虾苗的培育。使用过的培养容器及塑料袋在保证没有破损的前提下,经漂白粉溶液消毒后方可用于下一次的培养。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塑料袋为立式袋或平面式袋,漂白粉溶液的浓度为50-100mg/L。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塑料袋为藻类培养专用塑料袋或尼龙袋。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BGll培养基的配方为 NaNO3 1.5g/L,K2HPO4.3H20 0.04g/L,MgSO4.7H20 0.075g/L,CaCl2.2H200.036g/L,柠檬酸 0.006g/L,柠檬酸铁 0.006g/L,EDTANa2 0.001g/L,Na2CO3 0.02g/L,微量元素溶液lml/L,加超纯水至1L,用HCl和NaOH调节pH值至7.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f/2的配方为:NaNO3 0.075g/L,NaH2PO4.2H20 0.00565 g/L,f/2 微量元素溶液 lml/L, f/2 维生素溶液lml/L,加超纯水至1L。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复合肥培养基的配方为:俄罗斯阿康复合肥0.5-10g/L,加超纯水至1L。所述的,其特征在于2)中葡萄糖的添加量为每升培养液中添加lg。本专利技术方法设计合理,利用小球藻可以进行混合营养培养的特点,结合传统的塑料袋培养方法,进行简化和优化,同时通过提供混合营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条件,改变小球藻传统培养方式中仅进行光合自养的代谢方式,形成了利用塑料袋进行小球藻混合营养培养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培养小球藻,可有效提高藻类的培养效率,减少对设备的依赖和能源的消耗,从而缩减了小球藻培养的成本,便于进行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三种培养基混合营养培养小球藻的效果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以下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1 在容积为20L的平面藻类培养袋中,使用BGll作为藻类基础培养基,添加葡萄糖量为I g/L,进行小球藻培养,接种密度量为10%,培养体积为10L,接种后的初始OD值为0.091,平均气温为26.35°C,培养I天、2天、3天和4天后藻类OD值分别为0.1345,0.404,0.7855和1.201 ;换算成细胞密度分别为174.70,594.31、1188.31和1835.24万个/m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塑料袋混合营养培养小球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工艺步骤:1)培养容器的选择及前处理选用容积为20‑100L的透明塑料袋作为培养容器,培养容器在使用前用漂白粉溶液浸泡24小时后曝晒12小时,备用;2)培养液的配制培养液由基础培养基、葡萄糖、水组成,基础培养基选用BG11培养基、f/2培养基、复合肥配培养基中的任一种,其中,葡萄糖的添加量为每升培养液中添加0.5‑1g;3)培养的种类及接种培养的种类为普通小球藻,接种入培养容器中的藻类为正处于指数生长期的小球藻,将经过步骤1)处理的培养容器内装入经步骤2)配制的培养液和普通小球藻藻种至容积的50%,接种量为10‑50%,于上午9:00‑11:00进行接种,接种完成后,将培养容器密封,于10℃以上的温度和自然光照条件下进行混合营养培养,接种的小球藻藻液的温度与培养液的温度基本保持一致,最多相差0.5℃;4)日常管理接种完成后,将培养容器整齐摆放在有白色瓷砖的地面上,每天摆动培养容器至少四次,观察培养容器内藻类的生长情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顾志敏郭建林黄鲜明张宇飞刘士力王雨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