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世远专利>正文

独轮拖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9439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型农业机械-独轮拖拉机,它采用一个驱动、行走轮,在机架一端设有横梁,在横梁上通过导套和支杆装有一对辅助轮,通过对导套和支杆位置的调整可改变两个辅助轮的水平距离和高度差及悬空离地,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平稳灵活,非常适用于平原和山区高作物、不同行距的农作物中耕跨垅作业。(*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用轮式拖拉机,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农作物中耕跨垅作业的小型独轮驱动拖拉机。现用于生产的四轮拖拉机,双轮手扶拖拉机均采用双轮作为驱动轮由于轮轴受轮子半径的限制,距地面间隙小,在农作物中耕跨垅作业时,常刮伤玉米、高梁等高秸作物;由于传递驱动力的需要,轮子同轮轴的联接结构复杂,轮间距离调整范围小,且调整困难,不能适应不同行距的农作物跨垅作业。为解决农作物中耕跨垅作业问题,与本技术相关的已有技术是中国专利公告CN85200066U,该机只有一个驱动轮和一个前导轮,在对农作物中耕时,可以在一条田垅内行走作业,不存在跨垅作业问题,但是前导轮和驱动轮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单机行走和耕作时,机身不平稳、操作费力、强度大、有倾复的危险。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平稳性好、操作轻便的小型独轮驱动拖拉机,用以解决农作物中耕跨垅作业可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独轮拖拉机是由机架、发动机、变速装置、传动装置、操纵扶架和一个驱动、行走轮组成的。该机特点是在机架一端(根据设计结构确定其前端或后端)设有横梁(或加长横梁),在横梁上装有一对可以调整相互间距离的导套,通过导套和支杆装有一对辅助轮。两个辅助轮和驱动轮构成对机体的三点支撑,增强了该机的平稳性,减小了操作强度。通过调整两个导套间的距离,即可改变两个辅助轮的位置以适应不同行距的农作物跨垅作业;由于辅助轮是通过支杆安装在横梁上,所以横梁距离地面的设计高度不受辅助轮半径的限制,容易满足高秸作物中耕跨垅作业的需要。在具体设计中还可以通过弹簧销等组件调整两个支杆在导套中的不同位置,从而调整两个辅助轮的高度差,使该机更适应山区坡地作业;调整两个辅助轮靠近导套而悬空离地,使该机对地只有一个支点,可就地转向,并可减少对农作物的压拆。本技术同已有技术相比由于它采用了三轮支撑克服了已有技术中平稳性差、操作费力,容易倾复等弊端,具有平稳性好、操作轻便等优点;由于两个辅助轮是通过支杆和导套按装在机架的横梁上,使两个辅助轮间距离具有调整范围宽、调整容易、横梁距地面距离可以设计的较高,使之非常适用于高秸作物和不同行距的农作物中耕跨垅作业;由于可以调整两个辅助轮的高度差,或悬空离地使之更具有灵活性,不仅适用于平原也适用于山区坡地农作物中耕跨垅作业。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祥细说明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具体结构细节及工作情况。该机由发动机(1)、机架(2)、变速箱(3),一个驱动行走轮(4)、操纵扶架(5)及传动装置等组件构成。在机架(2)一端设有横梁(或装有一加长横梁)(6),在该横梁上由U型螺栓固定一对导套(7),每个导套(7)内装有可以上、下滑动的支杆(8),支杆(8)上有一排销孔与导套(7)上的弹簧销(9)配合,弹簧销(9)在弹簧(10)作用下插入销孔中将支杆(8)控制在某一位置。每个导套(7)上的弹簧销(9)通过拉线(11)由安装在操纵扶架(5)上的手柄(12)操纵。支杆(8)下端装有辅助轮(15)起到辅助支撑和导向作用。驱动轮(4)前端、后端皆可挂置犁具(16)。驱动轮(4)的支架(20)可以同机架(2)刚性联接,也可以通过在支架(20)上部设一立轴套装在机架(2)的配合孔中,使驱动轮(4)相对机架(2)可以摆动,起到导向作用。前者采用地面手扶操作,适用于短距离、低速耕作,后者采用地面调整与机上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即通过在地面调整好支杆(8)在导套(7)中的位置和辅助轮(15)的位置即可于机上通过操纵装置(17)操作。后者适用于平原长距离、快速耕作。采用后者时,变速箱(3)至驱动轮(4)的轮旁减速器(21)的动力传递装置是柔性轴。本实施例中该柔性轴是由花键半轴(18)套装在花键套半轴(19)中和万向节构成的。变速箱(3)上还设有动力输出轴(22)与其它农机具配套可用于旋耕、植保等作业。跨垅作业时,松动导套(7)上的U型螺栓,两个导套(7)即可沿着横梁(6)无级滑动,通过调整两个导套(7)间的距离和相对于机架(2)的距离,使辅助轮(15)驱动轮(4)满足农作物行距要求。根据不同农作物行距的需要,横梁(6)的设计长度应满足调整两个辅助轮(15)相对最大水平距离达0.3--1.6米。当于坡地横向耕作时,双手通过操纵扶架(5)端平机架(2),并握紧手柄(12)使两个导套(7)上的弹簧销(9)从支杆(8)的销孔中退出,两个支杆(8)在重力或地面支撑力的作用下在导套(7)中滑移使两个辅助轮(15)随着坡地坡度形成一个高度差,此时松开手柄(12)使弹簧销(9)插入支杆(8)销孔中将其固定,使机体保持平稳作业。支杆(8)在导套(7)中的滑移行程应满足调整两辅助轮(15)相对位置的最大高度差达0.3--0.8米。当转向时或需要辅助轮(15)悬离地面时,操作操纵扶架(5)和手柄(12)压低机架(2)向横梁(6)端倾斜,使辅助轮(15)靠近导套(7)后将其固定,此时端平机架(2),两辅助轮(15)即可悬空离地,本实施例中其离开地面距离达0.3米。此时只有驱动轮(4)一个支点,可使该机就地转向,转向半径小,并可减少对农作物的压拆。权利要求1.一种独轮拖拉机是由机架(2)、发动机(1)、变速装置、传动装置、操纵扶架(5)和一个驱动行走轮(4)组成的,其特征在于该机单机行走和耕作时,在机架(2)一端的横梁(6)上装有一对可以调整相互间距离的导套(7),通过导套(7)和支杆(8)装有一对辅助轮(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独轮拖拉机,其特征是每个导套(7)内装有可以上、下滑动的支杆(8),支杆(8)上有一排销孔与导套(7)上的弹簧销(9)配合,弹簧销(9)在弹簧(10)的作用下插于销孔中将支杆(8)控制在某一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说的独轮拖拉机,其特征是每个导套(7)上的弹簧销(9)通过拉线(11)由安装在操纵扶架(5)上的手柄(12)操纵。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说的独轮拖拉机,其特征在于其驱动行走轮(4)的支梁(20)上部有一立轴,套装在机架(2)的配合孔中,支架(20)相对于机架(2)可以转动;变速箱(3)至驱动轮轮旁减速器(21)的动力传递装置是柔性轴。5.根据权利要求5所说的独轮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柔性轴是由万向节和花键半轴(18),花键套半轴(19)组成的。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型农业机械——独轮拖拉机,它采用一个驱动、行走轮,在机架一端设有横梁,在横梁上通过导套和支杆装有一对辅助轮,通过对导套和支杆位置的调整可改变两个辅助轮的水平距离和高度差及悬空离地,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平稳灵活,非常适用于平原和山区高作物、不同行距的农作物中耕跨垅作业。文档编号B62D61/00GK2233873SQ9520199公开日1996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1995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1995年1月23日专利技术者姜世远 申请人:姜世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独轮拖拉机是由机架(2)、发动机(1)、变速装置、传动装置、操纵扶架(5)和一个驱动行走轮(4)组成的,其特征在于:该机单机行走和耕作时,在机架(2)一端的横梁(6)上装有一对可以调整相互间距离的导套(7),通过导套(7)和支杆(8)装有一对辅助轮(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世远
申请(专利权)人:姜世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