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超高强度Co增强镍基高钨耐热合金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685889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6 18:07
一种高密度超高强度Co增强镍基高钨耐热合金及制备方法,属于耐热合金技术领域。该合金的化学组成成分重量%为:Co 5-20%,W 15-35%,其他可含有Ti 0-3%,Al 0-3%和Nb 0-8%,其余为Ni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及微量元素如稀土等。采用真空感应+真空自耗重熔或电渣重熔。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综合性能优良,具有高密度和更高强度,密度达到9.0-11.0g/cm3、冲击韧性达到80J/cm2以上、抗拉强度达到1500MPa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密度超高强度Co增强镍基高钨耐热合金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耐热合金
,特别涉及一种高密度超高强度Co增强镍基高钨耐热合金DT770及其制备方法,该合金具有高密度高韧性和超高强度,密度达到9.0-11.0g/cm3、冲击韧性达到80J/cm2以上、抗拉强度达到1500MPa以上。。
技术介绍
在此之前,高密度材料主要应用于防热部件、防护部件、屏蔽部件、穿甲部件等,国际上常用的钨合金即是此类材料,由于钨的熔点过高,此类材料通常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烧结成型,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钨合金有W90、W93、W95和W97等,此类材料的密度很高,可以达到15-18g/cm3,但强度较低韧性较差,正常烧结态的抗拉强度达到800-1000MPa,伸长率达到20-30%,为达到更高的强度,需要经过大塑性变形,其强度可达到1400MPa左右,但塑韧性降低厉害,只有10%左右;特别是粉末冶金工艺决定了钨合金的显微组织是钨颗粒+粘结相的两相结构。如图1所示,以广泛应用的93W为例,近似球形的钨颗粒分布于W-Ni-Fe的粘结相中,组织缺乏一致性和连续性,在高应变速率加载条件下力学性能不佳,限制了大量推广应用前景。以粉末冶金液相烧结法制备的钨合金,其强化方式只能为形变强化,而无法用到金属材料中广泛应用的第二相强化。这就决定了未经变形的钨合金的力学性能很难提高。而对于大尺寸钨合金零件,对变形设备的要求极高,同时变形也容易不均匀,影响组织的均匀性,这也决定了大尺寸钨合金的力学性能很难提高。几种钨合金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见表1和表2。表1高密度钨合金轧制性能(70W-21Ni-9Fe)状态变形量抗拉强度MPa屈服强度MPa伸长率%1冷轧18%1233111612.52冷轧18%1216110411.93冷轧50%149413444.34冷轧50%141613107.25热轧1216834116热轧118986023表2高密度钨合金形变强化力学性能成分状态变形量%抗拉强度MPa延伸率%193W-7(Ni,Fe)旋锻18%12797.7291W-9(Ni,Fe)锻造48%13706390W-7Ni-3Fe旋锻17%110313493W-5Ni-2Fe旋锻18%11997.6593W-5Ni-2Fe包套挤压80%14963.3693W-7(Ni,Fe)旋锻70%143012790W-7Ni-3Fe旋锻+热处理18%123012893W-5Ni-2Fe旋锻+热处理18%13585为了在得到高密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强韧性配合,可以将W固溶于相对低熔点金属中(如Fe、Ni、Co等)。从而使得采用熔炼的方式制备高密度合金成为可能。由于熔炼不存在致密度的问题,且可以通过锻造的方法细化晶粒,可通过固溶-析出的方式以第二相强化,因此,力学性能可以大大提高。但W在Fe固溶度有限,在1190℃时仅能固溶13.7%,,为了保证其力学性能和锻造性能,需要其具有单相,这就限制了其密度的提升。Ni、Co自身密度较Fe大(Ni、Co密度为8.9g/cm3,Fe密度为7.9g/cm3),且能固溶更多的W,便形成了Ni–W二元固溶体或Ni-Co-W三元固溶体。在Ni-Co-W三元体系中,加入一定量Ti和Al或Nb会在时效过程中析出γ’相,可有效提升力学性能。由此,便形成了Ni-Co-W-Ti-Al-Nb高密度合金体系。希望能够研制一种能够采用普通冶金工艺生产的高密度合金,具有高密度高韧性和超高强度,动态强度高等优异性能,密度达到9.0-11.0g/cm3、冲击韧性达到80J/cm2以上、抗拉强度达到1500MPa以上。因此,新概念的高钨耐热合金的开发提到科研日程上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密度超高强度Co增强镍基高钨耐热合金DT770及其制备方法,该合金综合性能优良,具有具有高密度高韧性和超高强度,密度达到9.0-11.0g/cm3、冲击韧性达到80J/cm2以上、静态拉伸强度达到1500MPa以上的高密度超高强度耐热合金。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是在Ni-W二元合金的基础上,引入Co元素形成Ni-Co-W三元合金,同时添加Ti、Al、Nb元素形成γ’,利用Co元素促进时效强化获得更高强度的高密度(≥9g/cm3)超高强度耐热合金,严格控制W/(Ni+Co)配比以及(W+Nb)/(Ni+Co)、(W+Ti+Al)/(Ni+Co)合金成分配比,本专利技术钢可采用常规的冶金工艺进行生产,采用真空感应+真空自耗或者真空感应+电渣重熔工艺,采用普通锻造技术即可,与钨合金必须采用的粉末冶金方法相比,易于大批量、稳定性工业化大生产。本专利技术合金的化学组成成分(重量%)为:Co5-20%,W15-35%,其他可含有Ti0-3%,Al0-3%和Nb0-8%,其余为Ni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及微量元素如稀土等。上述化学成分的设计依据如下:Ni:基体元素,保证在得到高密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强韧性配合,Ni可以将W固溶于相对低熔点金属中,从而使得采用熔炼的方式制备高密度合金成为可能。由于熔炼不存在致密度的问题,且可以通过锻造的方法细化晶粒,可通过固溶-析出的方式以第二相强化,因此,力学性能可以大大提高,为尽可能提高W在Ni中的溶解度,Ni的含量超过了合金的50%,适合范围为50-80%。Co:Co的作用与Ni相似,可以将W固溶于相对低熔点金属中,从而使得采用熔炼的方式制备高密度合金成为可能。但在Ni-Co-W三元固溶体中,过多的Co会降低W的固溶度,从而对提高密度不利;Co具有较明显的促进γ’析出的能力,Co的提高对提高合金强度有利。综合考虑密度与强度的要求,本专利技术Co含量确定为5-20%。W:是提高密度的主要元素,固溶在Ni基体中,不仅提高密度,易可通过时效析出强化,理论上W含量越高越好,但W在Ni中固溶度有限,最高不超过40%,如果过低,密度达不到9.0g/cm3,因此在本专利范围,W含量限定为15-35%。Ti:加入一定量Ti会在时效过程中析出γ’相,可有效提升力学性能,但过多会严重降低塑韧性,因此本专利技术控制在3%以内。Al:加入一定量Al会在时效过程中析出γ’相,可有效提升力学性能,但过多会严重降低塑韧性,因此本专利技术控制在3%以内。Nb:加入一定量Nb会在时效过程中析出γ’相,可有效提升力学性能,但过多会严重降低塑韧性,因此本专利技术控制在8%以内。本专利技术的高密度超高强度耐热合金易于采用真空感应+真空自耗重熔或电渣重熔工艺,工艺中控制的技术参数如下:钢锭进行1200—1250℃均匀化处理,8小时≤扩散时间≤100小时,装炉温度≤600℃;加热温度:1180-1220℃,1180℃≤开锻温度≤1220℃,800℃≤终锻温度≤900℃;最终热处理:加热到480-600℃,热透后5小时≤保温时间≤20小时,空冷;或进行二次时效处理。根据上述化学成分及生产方法所制备的本专利技术合金,具有高密度、高韧性和超高强度的优点,具体的性能为:密度达到9.0-11.0g/cm3、冲击韧性达到80J/cm2以上、抗拉强度达到1500MPa以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综合性能优良,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冲击韧性,组织一致性和均匀性好,可采用常规工艺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W93合金粉末冶金金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高密度超高强度Co增强镍基高钨耐热合金及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密度超高强度Co增强镍基高钨耐热合金,该合金的化学组成成分重量%为:Co 5‑20%,W 15‑35%,其他可含有Ti 0‑3%,Al 0‑3%和Nb 0‑8%,其余为Ni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及微量元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度超高强度Co增强镍基高钨耐热合金,其特征在于,该合金的化学组成成分重量%为:Co5-20%,W25-35%,其他还含有Ti1-3%,Al0-3%和Nb3-8%,其余为Ni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及微量元素;制备工艺采用真空感应+真空自耗重熔或电渣重熔;工艺中控制的技术参数如下:合金锭进行1200~1250℃均匀化处理,8小时≤扩散时间≤100小时,装炉温度≤600℃;加热温度:1180~1220℃,1180℃≤开锻温度≤1220℃,800℃≤终锻温度≤900℃;最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旭厉勇谭成文刘少尊于晓东王富耻黄顺喆韩顺刘宪民李建新庞学东
申请(专利权)人:钢铁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