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旭专利>正文

一种不锈钢制品上色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8404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6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精细化工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不锈钢制品上色剂。该上色剂由以下组分:偏钒酸钠,铬酐,磷酸,钼酸铵,硫酸锰,硝酸铜,硫酸锌,表面活性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方合理,工艺简单的不锈钢制品上色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精细化工的
,具体地说是一种不锈钢制品上色剂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用产品对不锈钢制品的需求量也在扩大,并不断向装饰性方面发展,因此对不锈钢表面的色彩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对不锈钢进行着色是在不锈钢表面形成彩色的最有效的方法。现在比较成熟且到工业应用的不锈钢的着色方法是INCO法。INCO法是将不锈钢工件浸入热的硫酸和铬酐的溶液中进行。INCO法着色处理使用的着色液为Cr03240-300g/L与H2S04450_500g/L的混合溶液。由于INCO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对于形状比较复杂的不锈钢着色时,也有很好的效果。目前国内外对不锈钢着色工艺的研究,大多都是在INCO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虽然这工艺成熟、溶液配方简单、使用广泛,但由于使用大量的CrO3,会导致致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方合理,工艺简单的不锈钢制品上色剂。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锈钢制品上色剂,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组成:偏钒酸钠8-10份,铬酐20-40份,磷酸6-12份,钥酸铵2-4份,硫酸锰2-4份,硝酸铜3-5份,硫酸锌2-4份,表面活性剂0.5-4份。本专利技术优点是减少对人体造成的危害,配方合理,工艺简单。【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不锈钢制品上色剂,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组成:偏钒酸钠9份,铬酐30份,磷酸9份,钥酸铵3份,硫酸锰3份,硝酸铜4份,硫酸锌3份,表面活性剂2.5份。实施例2,一种不锈钢制品上色剂,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组成:偏钒酸钠8份,铬酐20份,磷酸6份,钥酸铵2份,硫酸锰2份,硝酸铜3份,硫酸锌2份,表面活性剂0.5份。实施例3,一种不锈钢制品上色剂,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组成:偏钒酸钠10份,铬酐40份,磷酸12份,钥酸铵4份,硫酸锰4份,硝酸铜5份,硫酸锌4份,表面活性剂4份。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不锈钢制品上色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组成:偏钒酸钠8-10份,铬酐20-40份,磷酸6-12份,钥酸铵2-4份,硫酸锰2_4份,硝酸铜3_5份,硫酸锌2_4份,表面活性剂0.5-4份。【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精细化工的
,具体地说是一种不锈钢制品上色剂。该上色剂由以下组分:偏钒酸钠,铬酐,磷酸,钼酸铵,硫酸锰,硝酸铜,硫酸锌,表面活性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方合理,工艺简单的不锈钢制品上色剂。【IPC分类】C23C22-42【公开号】CN104746060【申请号】CN201310727357【专利技术人】吴旭 【申请人】吴旭【公开日】2015年7月1日【申请日】2013年12月2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不锈钢制品上色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组成:偏钒酸钠8‑10份,铬酐20‑40份,磷酸6‑12份,钼酸铵2‑4份,硫酸锰2‑4份,硝酸铜3‑5份,硫酸锌2‑4份,表面活性剂0.5‑4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旭
申请(专利权)人:吴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