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电动起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73455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3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风管起吊技术,具体是一种自制电动起吊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风管起吊技术起吊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自制电动起吊装置,包括平板推车、千斤顶、竖向撑杆、横向撑杆、斜向撑杆、垫板、防松螺栓、电机、吊绳、电机遥控器;其中,千斤顶的座体贯穿固定于平板推车的车板中央;竖向撑杆的下端面与千斤顶的顶头固定;竖向撑杆的上部侧面和中部侧面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的铰接孔;横向撑杆的左部侧面和中部侧面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的铰接孔;斜向撑杆的左下部侧面和右上部侧面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的铰接孔;垫板的下板面中央与竖向撑杆的上端面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风管的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风管起吊技术,具体是一种自制电动起吊装置
技术介绍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安装风管时,安装工人需要对风管进行起吊。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安装工人普遍采用人工导链对风管进行起吊。然而实践表明,此种风管起吊技术由于自身原理所限,存在起吊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为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全新的风管起吊装置,以解决现有风管起吊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风管起吊技术起吊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制电动起吊装置。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自制电动起吊装置,包括平板推车、千斤顶、竖向撑杆、横向撑杆、斜向撑杆、垫板、防松螺栓、电机、吊绳、电机遥控器;其中,千斤顶的座体贯穿固定于平板推车的车板中央;竖向撑杆的下端面与千斤顶的顶头固定;竖向撑杆的上部侧面和中部侧面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的铰接孔;横向撑杆的左部侧面和中部侧面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的铰接孔;斜向撑杆的左下部侧面和右上部侧面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的铰接孔;垫板的下板面中央与竖向撑杆的上端面固定;防松螺栓的数目为三个;第一个防松螺栓穿设于竖向撑杆的上部侧面的铰接孔和横向撑杆的左部侧面的铰接孔内;第二个防松螺栓穿设于横向撑杆的中部侧面的铰接孔和斜向撑杆的右上部侧面的铰接孔内;第三个防松螺栓穿设于竖向撑杆的中部侧面的铰接孔和斜向撑杆的左下部侧面的铰接孔内;电机固定于横向撑杆的右部侧面,且电机的输出轴与横向撑杆平行;吊绳缠绕于电机的输出轴上;电机遥控器的输出端与电机的输入端无线连接。使用时,通过平板推车将本技术所述的自制电动起吊装置推动至地面的某一位置,并通过吊绳将待起吊的风管捆好。具体使用过程如下:首先,释放千斤顶,千斤顶由此通过竖向撑杆向上顶推垫板,直至垫板的上板面紧压在顶板上。此时,竖向撑杆、横向撑杆、斜向撑杆、防松螺栓共同构成无法倾倒的支撑结构。然后,通过电机遥控器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由此进行转动,并通过吊绳对捆好的风管进行起吊,在此基础上即可实现风管的一处安装。安装完毕后,收回千斤顶,千斤顶由此通过竖向撑杆向下带动垫板,使得垫板的上板面离开顶板。此时,通过平板推车即可将本技术所述的自制电动起吊装置推动至地面的下一位置,由此进行风管的下一处安装。基于上述过程,与现有风管起吊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自制电动起吊装置基于电动起吊原理,并通过采用无法倾倒的支撑结构,实现了快速、自动地对风管进行起吊,由此有效提高了起吊效率,并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本技术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有效解决了现有风管起吊技术起吊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风管的安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平板推车,2-千斤顶,3-竖向撑杆,4-横向撑杆,5-斜向撑杆,6-垫板,7-防松螺栓,8-电机,9-吊绳,10-电机遥控器,11-风管。【具体实施方式】自制电动起吊装置,包括平板推车1、千斤顶2、竖向撑杆3、横向撑杆4、斜向撑杆5、垫板6、防松螺栓7、电机8、吊绳9、电机遥控器10 ;其中,千斤顶2的座体贯穿固定于平板推车I的车板中央;竖向撑杆3的下端面与千斤顶2的顶头固定;竖向撑杆3的上部侧面和中部侧面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的铰接孔;横向撑杆4的左部侧面和中部侧面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的铰接孔;斜向撑杆5的左下部侧面和右上部侧面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的铰接孔;垫板6的下板面中央与竖向撑杆3的上端面固定;防松螺栓7的数目为三个;第一个防松螺栓7穿设于竖向撑杆3的上部侧面的铰接孔和横向撑杆4的左部侧面的铰接孔内;第二个防松螺栓7穿设于横向撑杆4的中部侧面的铰接孔和斜向撑杆5的右上部侧面的铰接孔内;第三个防松螺栓7穿设于竖向撑杆3的中部侧面的铰接孔和斜向撑杆5的左下部侧面的铰接孔内;电机8固定于横向撑杆4的右部侧面,且电机8的输出轴与横向撑杆4平行;吊绳9缠绕于电机8的输出轴上;电机遥控器10的输出端与电机8的输入端无线连接。【主权项】1.一种自制电动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推车(1)、千斤顶(2)、竖向撑杆(3)、横向撑杆(4)、斜向撑杆(5)、垫板(6)、防松螺栓(7)、电机(8)、吊绳(9)、电机遥控器(10);其中,千斤顶(2)的座体贯穿固定于平板推车(I)的车板中央; 竖向撑杆(3)的下端面与千斤顶(2)的顶头固定;竖向撑杆(3)的上部侧面和中部侧面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的铰接孔; 横向撑杆(4)的左部侧面和中部侧面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的铰接孔; 斜向撑杆(5)的左下部侧面和右上部侧面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的铰接孔; 垫板(6)的下板面中央与竖向撑杆(3)的上端面固定; 防松螺栓(7)的数目为三个; 第一个防松螺栓(7)穿设于竖向撑杆(3)的上部侧面的铰接孔和横向撑杆(4)的左部侧面的铰接孔内; 第二个防松螺栓(7)穿设于横向撑杆(4)的中部侧面的铰接孔和斜向撑杆(5)的右上部侧面的铰接孔内; 第三个防松螺栓(7)穿设于竖向撑杆(3)的中部侧面的铰接孔和斜向撑杆(5)的左下部侧面的铰接孔内; 电机(8)固定于横向撑杆(4)的右部侧面,且电机(8)的输出轴与横向撑杆(4)平行; 吊绳(9)缠绕于电机(8)的输出轴上; 电机遥控器(10)的输出端与电机(8)的输入端无线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风管起吊技术,具体是一种自制电动起吊装置。本技术解决了现有风管起吊技术起吊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自制电动起吊装置,包括平板推车、千斤顶、竖向撑杆、横向撑杆、斜向撑杆、垫板、防松螺栓、电机、吊绳、电机遥控器;其中,千斤顶的座体贯穿固定于平板推车的车板中央;竖向撑杆的下端面与千斤顶的顶头固定;竖向撑杆的上部侧面和中部侧面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的铰接孔;横向撑杆的左部侧面和中部侧面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的铰接孔;斜向撑杆的左下部侧面和右上部侧面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的铰接孔;垫板的下板面中央与竖向撑杆的上端面固定。本技术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风管的安装。【IPC分类】B66D3-18, B66D3-26【公开号】CN204434174【申请号】CN201520069961【专利技术人】高晋, 尹建军, 刘志强, 孙常锋 【申请人】中铁十七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7月1日【申请日】2015年2月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制电动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推车(1)、千斤顶(2)、竖向撑杆(3)、横向撑杆(4)、斜向撑杆(5)、垫板(6)、防松螺栓(7)、电机(8)、吊绳(9)、电机遥控器(10);其中,千斤顶(2)的座体贯穿固定于平板推车(1)的车板中央;竖向撑杆(3)的下端面与千斤顶(2)的顶头固定;竖向撑杆(3)的上部侧面和中部侧面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的铰接孔;横向撑杆(4)的左部侧面和中部侧面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的铰接孔;斜向撑杆(5)的左下部侧面和右上部侧面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的铰接孔;垫板(6)的下板面中央与竖向撑杆(3)的上端面固定;防松螺栓(7)的数目为三个;第一个防松螺栓(7)穿设于竖向撑杆(3)的上部侧面的铰接孔和横向撑杆(4)的左部侧面的铰接孔内;第二个防松螺栓(7)穿设于横向撑杆(4)的中部侧面的铰接孔和斜向撑杆(5)的右上部侧面的铰接孔内;第三个防松螺栓(7)穿设于竖向撑杆(3)的中部侧面的铰接孔和斜向撑杆(5)的左下部侧面的铰接孔内;电机(8)固定于横向撑杆(4)的右部侧面,且电机(8)的输出轴与横向撑杆(4)平行;吊绳(9)缠绕于电机(8)的输出轴上;电机遥控器(10)的输出端与电机(8)的输入端无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晋尹建军刘志强孙常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七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