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单专利>正文

一种机动车辆原地转向及横向行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6956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动车辆原地转向及横向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一个框架(17)与其对称置于两侧安装四具液压系统的行走支承轮系和一具举升车辆的中心支承回转台所组成,并将其用若干个U型螺栓(19)固定在车架底盘上。(*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涉及机动车辆横向行驶及转向技术,具体的说依靠液压技术装置。现在的机动车辆只限于作前后方向的行驶,如遇狭窄的路面或车辆拥挤情况下,只有利用倒车动作才能调头转向而费时费力,有时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因而限制了车辆的机动性,特别是在车辆集中场合更加剧了交通管理的困难和事故的发生。这已成了机动车辆无法解决的难题。本技术是对已有的技术专利“一种机动车辆原地转向装置”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在此基础上简化了结构,除了只能作原地转向动作外又增添了横向行驶及在极小转弯半径下调头转向的新功能。只要场地宽度与车身长度相等时,就能轻易地实现上述功能。使用本技术后,由于车辆能作横向行驶,使车辆的车头车尾又能作左右移动,因而给车辆进出停车场带来方便,可使车辆停放在最佳位置上。由于有了横向行驶功能,更便于车辆停靠装卸货场地,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车辆的机动性和装卸工效。本技术特征是采用一个独立分离式框架,在此框架上对称于框架中心线于其两侧安装所需的液压系统的各个元器件。在不变动现有机动车辆结构的前提下,将其装设在车辆底盘车架上。可作为一个附属装置随时随地进行拆装,便于维修。下面由附图及说明阐述本技术在载货卡车或小轿车上使用的一个实施例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液压系统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安装在机动车辆上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液压系统中各元器件布置安装侧视图。附图4是本技术液压系统中各元器件布置安装俯视图。附图5是本技术在原地转向时中心支承在图3中的A向视图。附图6是本技术横向行驶支承轮系示意图。图1中所示在液压系统中具有两台油泵两套油路。一套油路用大泵(2)以160-200公斤·力/厘米2的压力向系统输送高压油液,用以举升车辆,原地调头转向,横向行驶和以极小转弯半径转向功能提供动力。另一套油路是用小泵(3)以40-70公斤·力/厘米2的压力向系统输送油液摆动行走支承轮系转动提供动力。两泵皆由车辆自身的发动机驱动。它是本技术正个液压系统的动力源。车辆正常行驶时,四具行走支承轮系的行走支承轮(22)摆放在离地面约100毫米左右的悬空位置上。其方向与车辆轮胎的行驶方向一致。参阅图2。当车辆需调头或横向行驶时,首先停车,然后按功能需要来完成以下的操作。甲,当车辆停止后,无论是何种动向都要先接通并联电磁多路换向阀(4-1·4-2)的电气回路来移动阀杆,以控制高压油路中的油流方向,用以驱动前后四具行走轮系中的摆动油缸(5)摆动,并通过摆动油缸(5)上的主动齿轮(29)及行走轮系上的从动齿轮(30)前后四具行走支承轮同步回转,使支承轮系中的四具行走支承轮(22)都到达予定应在位置。如系横向行驶,先将四具行走支承轮(22)回转90°,使之与车辆中心线相垂直,参阅图4和图6,其中垂直车辆中心线的虚线图形是取四具行走支承轮中之一个来表示车辆在横行时它所在的位置。如车辆需要原地调头转向或以极小半径转向时亦要使用该并联电磁多路换向阀控制行走支承轮系的四具行走支承轮(22)同步地摆动到所需角度,以适应车辆调头转向。图4中以后一个行走支承轮用虚线图形来表示车辆调头转向时四具行走支承轮系要在其行走过的园周轨迹上成切线的位置。并联电磁多路换向阀的电源由车辆自身的发电设备提供。乙、当行走支承轮(22)就位后,车辆需要横行时,再搬动手动串并联多路换向阀(6-1)的阀杆,使高压油液进入四具轮系的行走支承轮油缸(13),则四具支承轮系同时即同步地垂直着地,并将车轮举升,参阅图4及图6,使车辆行驶轮胎离开地面约100毫米左右,然后再同向地搬动手动串并联多路换向阀(6-3、6-4)的阀杆,以操纵装设在轮义(21)上的与行走支承轮(22)直接联接并处于对角线位置上两台低速大扭距行走液压马达(7)同步同方向地在地面上转动,驱动车辆以每分钟约100米左右的速度向左或右横向行驶。丙,车辆要以极小转弯半径调头转向时,则要异向搬动手动串并联多路换向阀(6-3、6-4)的阀杆,高压油推动两台低速大扭矩行走液压马达(7)同步异向地回转,使车辆产生力隅,则车辆在地面上以极小转弯半径调头转向,或使车头车尾左右摆动,寻求停车最佳位置。丁,当车辆作原地调头转向时,则要同时搬动手动串并联多路换向阀(6-1、6-2)的阀杆,高压油进入行走支承轮系的油缸,同时也进入装设在框架(17)两侧上的中心支承油缸(11)中,推动与之联结的中心支架(23)并带动位于车辆空载及重载时重心位置间在车辆中心处的中心支承回转台(24)向下移动直至与地面接触,一起参加与四具行走支承轮(22)举升车辆动作,参阅图5。然后再异向搬动手动串并联多路换向阀(6-3、6-4)的阀杆,高压油液则又进入安装于轮义(21)上的低速大扭矩行走液压马达(7)内使液压马达回转,从而又带动与之直接联接的行走支承轮(22)在地面上旋转,车辆亦产生力隅而且围绕中心支承回转台(24)的与地面垂直的中心线在原地向任何一方向,以每分钟6-10转的转速调头转向。戊,复位,在完成上述动作达到要求后,搬动手动串并联多路换向阀(6-1、6-2)的阀杆,使其各个油缸的活塞杆缩回,待车辆行驶轮胎触地后再接通并联电磁多路换向阀(4-1、4-2),摆动油缸(5)转动,使前后四具轮系中的每个行走支承轮(22)复位,参阅2、图3及图4。图中显示出本液压系统中各元器件在车辆行驶中的状态和它们间的安装布置的关系位置。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中显示各个油缸(5)、(11)、(13)的关系位置,四具轮系中行走支承轮(22)及中心支承架(23)与框架(17)在车辆上安装的侧视位置,并用若干个U型螺栓(19)将框架(17)与车辆底盘车架(18)联接把牢方式。图4,是将车箱拆掉后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显示出在框架(17)上安装的各个液压元器件与车辆结合的关系位置。图中后两个行走支承轮油缸(13)的固定支架采用矮形支架(27)。低速大扭矩行走液压马达(7)的外形轮廓不得超过车厢外侧界限。图5,是图3中的A向视图,也是中心支承安装示意图。中心支承油缸(11)采用固定支架(25)安装于框架(17)的安装底板上。活塞杆的尽端用螺母与中心支承架(23)联接,中心支承架的上方为车辆行驶传动轴(28),下方是中心支承回转台(24),其内部的回转机构可采用一般轴承或球窝回转结构(图中省略表示)。中心支承回转台的底面要高出车辆后桥离地最小间隙,最少也要取齐。图6,为四具支承轮系中取其一个的安装示意图。行走支承轮液压缸(13)上使用高型固定支架(26)装于框架(17)的安装底板上。摆动油缸(5)位于液压缸的一侧,其上面装有主动齿轮(29)并与液压缸上的从动齿轮(30)啮合,其作用前文已阐明。气液压减震器(20)联接于轮义(21)及滑动支承环(31)之间,以适应四具行走支承轮(22)在各种不同路面行驶。油缸外面装有导向滑动套筒(32)并与滑动支承环(31)相联结。随着活塞杆的伸缩而滑动。滑动导向套筒(32)内与活塞杆之间又装有受力环(33)以增加轮系的刚度。图1中两台中心支承油缸(11)和四具行走支承轮液压缸(13)的油液进出口处都装有双向液压锁(12)严密地锁紧油路,以保证在其工作时,防止产生“软腿现象”。又可在车辆行驶时保持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之利
申请(专利权)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