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蓄电池以及设置于铅蓄电池的极柱的腐蚀抑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660999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9 13:09
一种铅蓄电池以及设置于铅蓄电池的极柱的腐蚀抑制方法。使填充于电槽(20)内的电解液(U)的液面的高度成为贯通对上述电槽(20)进行封口的盖部件(50)的衬套(41)的下表面以上的高度,使从上述衬套(41)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上述极柱(45)浸渍于上述电解液(U)中,从而抑制上述极柱(45)的腐蚀。在该方法中,使从衬套(41)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极柱(45)浸渍于电解液(U)中,因此极柱(45)难以与空气接触。因此,能够抑制极柱(45)的腐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抑制铅蓄电池的极柱的腐蚀的技术。
技术介绍
例如,用于汽车用等的铅蓄电池具备收纳极板群和电解液的电槽、对电槽进行封口的盖部件、以及端子部。端子部由通过嵌入成型与盖部件一体化的铅合金制的衬套、和在衬套内插通的极柱构成(下述,参照专利文献I)。然而,填充于电槽内的电解液通常将液面的高度设定在连接体的上端附近,以便成为包含连接体的极板群的整体浸溃于液面下的状态(参照下述专利文献2的图2)。因此,极柱中的、比连接体更靠上侧的部分成为从电解液露出的状态。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94372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67507公报电解液的液面因振动等而起伏,因此若如上述那样在电槽内极柱的一部分露出,则存在因振动而飞散的电解液附着于极柱的表面的情况。若交替地反复出现表面与电解液接触的状态和与空气接触的状态,则极柱存在容易腐蚀的趋势,因此谋求对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那样的情况完成的,目的在于抑制极柱的腐蚀。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本专利技术的铅蓄电池具备:发电元件;电槽,其收纳上述发电元件;电解液,其收纳于上述电槽内;盖部件,其对上述电槽进行封口 ;筒状的衬套,其埋入于上述盖部件;极柱,其与上述发电元件连接并位于上述衬套的内侧,使上述电槽内的电解液的液面的高度成为上述衬套的下表面以上的高度。此外,是否满足“电解液的液面是衬套的下表面以上的高度”,在使底壁成为下侧而将电槽放置于水平面上的使用状态(即,电槽不倾斜的状态)下进行判断。即,在使底壁成为下侧而将电槽放置于水平面上的使用状态下,电解液的液面比衬套的下表面更高的情况下,符合本专利技术的铅蓄电池。另外,电解液的液面不需要总是维持衬套的下表面以上的高度,一段时间在衬套的下表面以上即可。例如,在制造商出厂时的初始状态、或者补水后的状态下电解液的液面比衬套的下表面更高的情况下,即使由于之后的使用电解液的液面比衬套的下表面下降,也符合本专利技术的铅蓄电池。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本专利技术的铅蓄电池,由于极柱浸溃在电解液中因此难以与空气接触。因此,能够抑制极柱的腐蚀。【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铅蓄电池的立体图。图2是电槽的俯视图。图3是铅蓄电池的垂直剖视图(图1中的A-A线剖视图)。图4是中盖的俯视图。图5是上盖的俯视图。图6是上盖的仰视图。图7是对图4的局部进行放大的图(表示气体的排气通路)。图8是对图4的局部进行放大的图(表不电解液的回流路径)。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铅蓄电池的垂直剖视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铅蓄电池;20...电槽;30…电极群(本专利技术的“发电兀件”的一个例子);4L...衬套;45...极柱;50...盖部件;60...中盖;65...台状部(本专利技术的“突出部”的一个例子);94…气体排气孔;95…回流孔;100…上盖;R…排气通路;U…电解液。【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概要)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铅蓄电池的概要进行说明。本铅蓄电池具备发电元件、收纳上述发电元件的电槽、收纳于上述电槽内的电解液、对上述电槽进行封口的盖部件、埋入上述盖部件的筒状的衬套、以及与上述发电元件连接并位于上述衬套的内侧的极柱,使上述电槽内的电解液的液面的高度成为上述衬套的下表面以上的高度。在该结构中,使从衬套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极柱浸溃于电解液中,因此极柱难以与空气接触。因此,能够抑制极柱的腐蚀。在本铅蓄电池中,上述盖部件包括对上述电槽进行封口的中盖和与上述中盖的上表面重叠安装的上盖,在上述中盖与上述上盖之间形成有将上述电槽内产生的气体向外部排气的排气通路,在上述中盖设置有使上述排气通路内的电解液回流至上述电槽内的回流孔。为了使极柱浸溃于电解液,需要使电解液的液面比通常提高。若提高液面,则至气体排气孔的距离变近,因此电槽内的电解液的一部分因行驶等的振动而飞散,从而容易从气体排气孔向外部逸出。在该点上,在本结构中,在中盖与上盖之间设置排气通路,并且成为使排气通路内的电解液通过回流孔而返回电槽的构造。因此,例如,即使电槽的电解液的一部分因行驶等的振动而飞散并进入气体排气孔,该电解液也通过排气通路、回流孔而回流至电槽。因此,能够抑制电解液的逸出。在本铅蓄电池中,上述上盖的上表面位于比上述衬套的上表面更靠上方的位置,上述中盖具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上述排气通路形成于上述突出部。在本结构中,将上盖设置至比衬套高的位置,因此假设金属部件等置于电池上部,也难以与衬套接触,从而能够防止导通。而且,在通过将上盖设置至比衬套高的位置而形成的上部空间配置突出部,并在该突出部内形成排气通路。由此,能够在从电槽向上方离开的位置形成排气通路,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电解液的逸出。在本铅蓄电池中,具备发电元件、具有外壁并收纳上述发电元件的电槽、收纳于上述电槽内的电解液、对上述电槽进行封口的盖部件、埋入上述盖部件的筒状的衬套、以及与上述发电元件连接并位于上述衬套的内侧的极柱,在上述电槽的上述外壁中的、高度方向上上述衬套的下表面以上的位置设置表示电解液的最高液面位置的最高液面线。在最高液面线处于衬套的下表面以上的情况下,在电解液达到最高液面位置的状态下,电解液的液面比衬套的下表面高。因此,极柱难以与空气接触,从而能够抑制极柱的腐蚀。在本铅蓄电池中,具备发电元件、收纳上述发电元件的电槽、收纳于上述电槽内的电解液、对上述电槽进行封口的盖部件、埋入上述盖部件的筒状的衬套、以及与上述发电元件连接并位于上述衬套的内侧的极柱,上述盖部件具有在上述电槽内注入电解液的注液孔、和设置于上述注液孔的周围并向上述电槽侧延伸的套筒,套筒的下端位置在高度方向上位于上述衬套的下表面以上。套筒是为了确认电解液的液面到达最高液面位置而设置的,下端位置与电解液的最高液面位置对应。因此,在套筒的下端位置处于衬套的下表面以上的情况下,该电池在电解液到达最高液面位置的状态下,电解液的液面比衬套的下表面高。因此,极柱难以与空气接触,从而能够抑制极柱的腐蚀。<实施方式>根据图1?图8对实施方式I进行说明。1.铅蓄电池10的构造铅蓄电池10如图1?图3所示,具备电槽20、发电元件亦即极板群30、电解液U、以及盖部件50。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电槽20的宽度方向(端子部40A、40B的并列的方向)作为X方向,将电槽20的高度方向作为Y方向,将进深方向作为Z方向。电槽20是合成树脂制。电槽20具备四个外壁21和底壁22,并呈上表面开放的箱型。电槽20的内部如图2所示通过隔壁23被分隔为多个电池室25。在电槽20的宽度方向(图2的X方向)设置六个电池室25,在各电池室25收纳有由稀硫酸构成的电解液U以及极板群30。如图3所示,极板群30由正极板30A、负极板30B、以及将两极板30A、30B隔开的分隔装置30C构成。各极板30A、30B通过在格子体填充活性物质而构成,在上部设置有耳部31A、31B。耳部31A、31B是为了经由带条32而将相同极性的极板30A、30B在电池室25内连结而设置的。带条32例如是X方向较长的板状,在每个电池室25设置有正极用和负极用的两组。而且,经由形成在带条32上的连接部33将邻接的电池室25的正负的带条32彼此电连接,由此成为使各电池室25的极板群30以串联的方式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发电元件;电槽,其收纳所述发电元件;电解液,其收纳于所述电槽内;盖部件,其对所述电槽进行封口;筒状的衬套,其埋入于所述盖部件;以及极柱,其与所述发电元件连接并位于所述衬套的内侧,所述电槽内的电解液的液面的高度为所述衬套的下表面以上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本直生藤田壮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