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埋式止水带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660327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9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中埋式止水带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完全暴露于空气中的止水带外表面易被灰尘及水泥砂浆污染,而且易被施工机械或钢筋扎坏,形成漏水点,从而影响止水效果的问题。它包括连为一体的变形段、第一锚固段和第二锚固段,且第一锚固段和第二锚固段对称设置于所述变形段的两侧,还包括包覆于中埋式止水带外表面的保护膜。由于中埋式止水带外表面包覆有保护膜,施工过程中,仅需剥去变形段一侧锚固段的保护膜,将其埋设于混凝土结构一内,而保留变形段及其另一侧锚固段的保护膜,以保护该侧锚固段不受施工阶段中灰尘、水泥砂浆、作业刮擦的影响,从而保证了中埋式止水带的施工质量,提高止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工程施工
,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也逐渐成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地下工程的防水问题。目前,大多数地下构筑物、地铁隧道、道路隧道、市政管道中的结构拼接缝处都或多或少存在漏水现象,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止水施工质量不合格。中埋式橡胶止水带(下文简称止水带),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止水带,它是在混凝土变形缝、伸缩缝等混凝土内部设置的防水材料,因橡胶材料具有很好的弹性和压缩变形性,在各种荷载下会发生弹性变形,进而起到很好的止水效果。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灰尘较多,施工作业频繁,止水带的外表面完全暴露于空气中,使得其表面很容易沾上灰尘等杂物,尤其在浇筑一侧混凝土结构时,振捣混凝土作业极易使水泥砂浆迸溅到另一侧尚未嵌入混凝土结构的止水带上,粘着在止水带上的水泥砂浆硬化后很难清理;而且,在止水带定位和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完全暴露于空气中的止水带易被施工机械或钢筋扎坏,上述这些因素都容易造成止水带的污染或破损,形成漏水点,从而影响止水带的止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完全暴露于空气中的止水带外表面易被灰尘及水泥砂浆污染,而且易被施工机械或钢筋扎坏,形成漏水点,从而影响止水效果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利用包覆于中埋式止水带外表面的保护膜,使其不受施工阶段中灰尘、杂质及作业刮擦的影响,从而保证中埋式止水带在施工完成后具有良好的止水效果。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中埋式止水带,包括连为一体的变形段、第一锚固段和第二锚固段,且所述第一锚固段和所述第二锚固段对称设置于所述变形段的两侧,还包括包覆于所述中埋式止水带外表面的保护膜。优选的,所述中埋式止水带每一侧的保护膜分为保护膜一和保护膜二,所述保护膜一和所述保护膜二分别包覆于所述第一锚固段和所述第二锚固段上,所述保护膜一和所述保护膜二的外侧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锚固段和所述第二锚固段,所述保护膜一和所述保护膜二的内侧在所述变形段的位置叠合。优选的,所述保护膜一和所述保护膜二的内侧完全包覆所述变形段的凸起部。所述保护膜由PE、PVC或PET材料制成。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中埋式止水带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一、剥去设置在所述中埋式止水带的第一锚固段外表面的保护膜,而保留所述变形段及所述第二锚固段外表面的保护膜,将所述第一锚固段埋设于待施工的混凝土结构一中,并饶筑混凝土结构一;二、剥去所述变形段及所述第二锚固段外表面的保护膜,埋设所述第二锚固段于待浇筑的混凝土结构二中并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三、对所述混凝土结构一和所述混凝土结构二之间的间隙作填缝处理。优选的,所述步骤一和步骤二中,所述中埋式止水带每一侧的保护膜分为保护膜一和保护膜二,所述保护膜一和所述保护膜二分别包覆于所述第一锚固段和所述第二锚固段上,所述保护膜一和所述保护膜二的端部在所述变形段的位置叠合。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剥离所述第一锚固段表面的保护膜一,将所述第一锚固段埋设于所述混凝土结构一并浇筑完毕后,在迸溅到所述第二锚固段表面的保护膜二上的水泥砂浆硬化之前,清洗所述保护膜二。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填缝处理所采用的填缝材料为双组份聚硫密封膏。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中埋式止水带,使用保护膜对中埋式止水带进行保护,使其在施工过程中不会暴露在灰尘杂质中,以保持其外表面清洁,使中埋式止水带不受施工阶段中灰尘、水泥砂浆、杂质及作业刮擦的影响,从而保证中埋式止水带在施工完成后具有良好的止水效果。由于中埋式止水带外表面包覆有保护膜,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中埋式止水带的施工方法,仅需剥去变形段一侧锚固段的保护膜,将其埋设于混凝土结构一内,而保留变形段及其另一侧锚固段的保护膜,以保护变形段及其另一侧锚固段不受施工阶段中灰尘、水泥砂浆、杂质及作业刮擦的影响,从而保证了中埋式止水带的施工质量,提高止水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中埋式止水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中埋式止水带的一侧嵌入混凝土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中埋式止水带的另一侧嵌入混凝土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中埋式止水带填缝处理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以下将由所列举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特征。需另外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实施例一:结合图1至图4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中埋式止水带10,为了明确方向关系,按需要在图1中设置了将z轴方向作为中埋式止水带10轴线方向的xyz直角坐标系。上述中埋式止水带10包括连为一体的变形段11、第一锚固段12a和第二锚固段12b,且第一锚固段12a和第二锚固段12b沿轴线对称设置于变形段11的两侧,中埋式止水带10还包括包覆于其外表面的保护膜。由于上述保护膜具有足够的厚度、强度和吸附力,从而保证保护膜剥离锚固段时不会被轻易扯坏,同时,在包覆保护膜时,可以避免留下较大气泡,以免被轻易戳破,失去保护效果。本专利技术使用保护膜对中埋式止水带10进行保护,使其在施工过程中不会暴露在灰尘杂质中,以保持其外表面清洁,使中埋式止水带10不受施工阶段中灰尘、水泥砂浆、杂质及作业刮擦的影响,从而保证中埋式止水带10在施工完成后具有良好的止水效果。作为更佳的实施例,为了更好地保证中埋式止水带10不受污染和损坏,请继续参考图1,中埋式止水带10每一侧的保护膜分为保护膜一 13和保护膜二 14,保护膜一 13包覆于第一锚固段12a上,保护膜二 14包覆于第二锚固段12b上,也就是说,中埋式止水带10上、下表面的保护膜一 13和保护膜二 14沿y轴对称,而且,保护膜一 13和保护膜二 14在变形段11的位置叠合。更佳的,保护膜一 13和保护膜二 14的内侧完全包覆变形段11的凸起部,本实施例中,保护膜一 13包覆在保护膜二 14的外侧,当然,保护膜二 14也可以包覆在保护膜一 13的外侧,均能实现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此外,保护膜一 13在与保护膜二 14的重叠处应留有易剥离的端头,剥离时应从中间向外剥,使在剥离一侧保护膜一 13时,不会同时带起另一侧保护膜二 14。施工时,在将中埋式止水带10嵌入混凝土结构一 I之前,剥去中埋式止水带10第一锚固段12a上、下表面的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埋式止水带,包括连为一体的变形段、第一锚固段和第二锚固段,且所述第一锚固段和所述第二锚固段对称设置于所述变形段的两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覆于所述中埋式止水带外表面的保护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质炎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