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室助力翻转扭杆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5614 阅读:5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驾驶室助力翻转扭杆调整机构,其特征为:它是由前悬置支架、调整臂总成、固定螺栓和调整螺栓组成,调整臂总成上开有长圆孔,长圆孔安装有固定螺栓,在调整臂总成下端安装有调整螺栓,调整臂总成安装在前悬置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等特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驾驶室助力翻转 扭杆调整机构。
技术介绍
扭杆助力翻转是一种常见的驾驶室翻转结构,目前在车上使用的翻转结构 是一端为固定端, 一端为扭转端的结构,安装时按照设计的扭杆转角将扭转端 旋转至相应角度,然后将固定端固定牢靠。这种机构的一个缺点是当扭杆扭矩 过大或过小时,调整起来非常不方便。而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同样转角下扭 杆扭矩会衰减,造成翻转困难,必须进行扭杆转角的调整。调整时需要将驾驶 室翻转较大的角度,同时将固定端拆卸,调整固定端的角度,调整起来十分不 方便,而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结构的不足,提供一种驾驶室助力翻转扭 杆调整机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驾驶室助力翻转扭杆调整机构,其特征为它是由前悬置支架、调整臂总 成、固定螺栓和调整螺栓组成,调整臂总成上开有长圆孔,长圆孔安装有固定 螺栓,在调整臂总成下端安装有调整螺栓,调整臂总成安装在前悬置支架上。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技术由前悬置支架4、调整臂总成1、固定螺栓2和调 整螺栓3组成,其中,调整臂总成1上和固定螺栓2配合的长圆孔决定了扭杆5 的调整角度范围。初次安装时,将驾驶室翻转到扭杆的设计安装角度后,安装 调整臂总成。安装时应使调整臂总成上的长圆孔处于中间位置。安装完毕后,进行驾驶室的实际翻转操作。若驾驶室上升阶段比较困难, 则顺时针调整调整螺栓,调整臂总成绕翻转中心顺时针转动,带动扭杆顺时针 转动,增大了扭杆的最大转角;若驾驶室回落困难,则逆时针调整调整螺栓, 调整臂总成绕翻转中心逆时针转动,带动扭杆逆时针转动,减小了扭杆的最大 转角。权利要求1、驾驶室助力翻转扭杆调整机构,其特征为它是由前悬置支架(4)、调整臂总成(1)、固定螺栓(2)和调整螺栓(3)组成,调整臂总成(1)上开有长圆孔,长圆孔安装有固定螺栓(2),在调整臂总成(1)下端安装有调整螺栓(3),调整臂总成(1)安装在前悬置支架(4)上。专利摘要驾驶室助力翻转扭杆调整机构,其特征为它是由前悬置支架、调整臂总成、固定螺栓和调整螺栓组成,调整臂总成上开有长圆孔,长圆孔安装有固定螺栓,在调整臂总成下端安装有调整螺栓,调整臂总成安装在前悬置支架上。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等特点。文档编号B62D33/06GK201052793SQ20072009358公开日2008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0日专利技术者刘培武, 李建华, 靖 齐 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驾驶室助力翻转扭杆调整机构,其特征为:它是由前悬置支架(4)、调整臂总成(1)、固定螺栓(2)和调整螺栓(3)组成,调整臂总成(1)上开有长圆孔,长圆孔安装有固定螺栓(2),在调整臂总成(1)下端安装有调整螺栓(3),调整臂总成(1)安装在前悬置支架(4)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华齐靖刘培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