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绕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52154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6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绕线器,用以收纳一连接线,该连接线包含一第一插头、一第二插头及连接第一、第二插头的一线缆,所述多功能绕线器包括一基座,所述基座包括主体以及位于主体两端的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底板和主体共同形成用于缠绕线缆的绕线槽,所述顶板或底板设有用来收容第一插头的第一凹槽,所述主体设有用来收容第二插头的插孔,所述绕线槽与第一凹槽贯通,所述多功能绕线器还包括设于基座上的插座、充电插头、电池,所述插座、充电插头及电池三者电性连接。多功能绕线器集成绕线、充放电功能,且连接器的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都设置有收纳的固定位置,使得收纳和使用都更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绕线器,尤其涉及一种集绕线、充放电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绕线器
技术介绍
目前小型电子产品特别是手机、MP3\MP4\MP5、平板电脑、随身听等都配有连接线,这些连接线出厂后都是散装配给用户,而用户也是没有固定的放置地点,大多随手放在包里或某个地方,往往造成使用时找不到或放在包里和别的线或物件缠绕,存在使用不方便又容易损坏等问题,一些绕线器解决了连接线存放的问题,却还存在功能单一、占据空间大、连接线的插头或插座无法固定收纳的问题。所以,需要设计一种多功能绕线器以解决现有绕线器存在的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绕线、充放电功能于一体的绕线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绕线器,用以收纳一连接线,该连接线包含一第一插头、一第二插头及连接第一、第二插头的一线缆,所述多功能绕线器包括一基座,所述基座包括主体以及位于主体两端的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底板和主体共同形成用于缠绕线缆的绕线槽,所述顶板或底板设有用来收容第一插头的第一凹槽,所述主体设有用来收容第二插头的插孔,所述绕线槽与第一凹槽贯通,所述多功能绕线器还包括设于基座上的插座、充电插头、电池,所述插座、充电插头及电池三者电性连接。优选地,在所述顶板上凹设有延伸至主体内的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底板上凹设有延伸至主体内的第二凹槽,所述充电插头可选择性收纳在第二凹槽内或凸伸出基座以连接外接电源。优选地,所述主体内设有空腔,所述插座和电池位于空腔内。优选地,所述插座开口朝向绕线槽并暴露于插线槽外,所述第一插头与插座相适配。优选地,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开口朝向绕线槽并暴露于插线槽外的所述插孔。优选地,所述电池为薄片状的可充电电池,所述电池位于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且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位置上互不重叠。优选地,所述充电插头包括插头本体、插设在插头本体内并沿着插头本体一端延伸出的两金属插片以及沿着插头本体另一端延伸出的一半圆柱体,所述插头本体两侧各设置有一定位孔,从第二凹槽两侧各凸伸出一定位轴,所述定位轴插入定位孔枢接插头本体。优选地,所述多功能绕线器包括一套设在所述基座上的盖体,所述盖体是透明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扣槽,所述盖体与基座在扣槽处扣合。本技术多功能绕线器集成绕线、充放电功能,且连接器的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都设置有收纳的固定位置,使得收纳和使用都更为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多功能绕线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多功能绕线器中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多功能绕线器中盖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多功能绕线器的充电插头处于伸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多功能绕线器中第二凹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多功能绕线器第一视角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多功能绕线器第二视角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多功能绕线器100,用以收容一连接线200,连接线200由一第一插头201、一第二插头202以及连接第一、第二插头201、202的线缆203组成。多功能绕线器100包括一基座1、套设在在基座I上的一盖体2及收容于基座I内的插座3、充电插头4、电池5,插座3、充电插头4及电池5三者电性连接。基座I包括主体11以及位于主体11上、下两端的顶板12和底板13,主体11为圆筒形,顶板12与底板13分别为圆形板状结构,顶板12与底板13的周缘凸出于主体11,使得顶板12、底板13和主体11之间形成用于缠绕连接线200的绕线槽14,绕线槽14为圆环形槽。如图2所示,主体11内设有空腔111及与绕线槽14贯通的插孔112,顶板12顶面凹设有延伸至主体11内的用于放置第一插头201的第一凹槽121,第一凹槽121与绕线槽14贯通,在底板13底面凹设有延伸至主体11内的第二凹槽131,充电插头4可选择性收纳在第二凹槽131或凸伸出底板13以连接外接电源。如图3所示,盖体2包括圆形顶壁21、自顶壁21周缘向下延伸的圆环形侧壁22及形成在顶壁21与侧壁22之间的一收容空间23,盖体2是向下遮盖在基座I上,主体11与顶板12收容于收容空间23内。基座I的底板13周缘设置有扣槽132,盖体2的侧壁22的底端与扣槽132扣合在一起,使得盖体2与基座I相互固定。另外,盖体2是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制成,用户可以观察到连接线200。插座3设置在空腔111内,插座3开口朝向绕线槽14并暴露于绕线槽14外,插座3与第一插头201相适配。如图6、7所示,充电插头4包括插头本体41、插设在插头本体41内并沿着插头本体41 一端延伸出的两金属插片42以及沿着插头本体41另一端延伸出的一半圆柱体43,插头本体41两侧各设置有一定位孔44,如图5所示,从第二凹槽131两侧各凸伸出一定位轴133,定位轴133插入定位孔44枢接插头本体41,充电插头4在第二凹槽内有收纳状态和伸出状态两种状态,充电插头4能够绕着定位轴44在收纳状态和伸出状态之间转换,充电插头4完全收纳于第二凹槽131内为收纳状态,充电插头4旋转90度呈垂直于底板13时为伸出状态也即使用状态。电池5为薄片状并设置在空腔111内,电池5与充电插头4、插座3均电性连接,电池5位于第一凹槽121与第二凹槽131之间,且与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31位置上互不重叠。该电池5为可充电电池,能储存电能,在必要的时候,将第一插头201插接于插座3上,第二插头202插接于电子产品上,即可利用电池5的储存电能给电子产品充电。连接线200在非使用状态时,第一插头201放置于第一凹槽121内,第二插头202放置于插孔112内,线缆203缠绕在绕线槽14内,使得连接线200收纳于多功能绕线器100内,便于连接线200存放。如图4所示,在充电时,充电插头4插接于外接电源插座上,将交流电电能经转换后储存在电池5中,即多功能绕线器100能兼具移动电源的功能;充电插头4与电池5以及插座3均电性连接,多功能绕线器100也能实现交流电直接给电子产品充电,兼具现有的充电器的功能。多功能绕线器100集成了绕线、充放电的功能,且连接线200的第一插头201和第二插头202都设置有收纳的固定位置,使得收纳和使用都更为方便。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主权项】1.一种多功能绕线器,用以收纳一连接线,该连接线包含一第一插头、一第二插头及连接第一、第二插头的一线缆,所述多功能绕线器包括一基座,所述基座包括主体以及位于主体两端的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底板和主体共同形成用于缠绕线缆的绕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或底板设有用来收容第一插头的第一凹槽,所述主体设有用来收容第二插头的插孔,所述绕线槽与第一凹槽贯通,所述多功能绕线器还包括设于基座上的插座、充电插头、电池,所述插座、充电插头及电池三者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绕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板上凹设有延伸至主体内的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底板上凹设有延伸至主体内的第二凹槽,所述充电插头可选择性收纳在第二凹槽内或凸伸出基座以连接外接电源。3.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绕线器,用以收纳一连接线,该连接线包含一第一插头、一第二插头及连接第一、第二插头的一线缆,所述多功能绕线器包括一基座,所述基座包括主体以及位于主体两端的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底板和主体共同形成用于缠绕线缆的绕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或底板设有用来收容第一插头的第一凹槽,所述主体设有用来收容第二插头的插孔,所述绕线槽与第一凹槽贯通,所述多功能绕线器还包括设于基座上的插座、充电插头、电池,所述插座、充电插头及电池三者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云池宏彭庆祥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讯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