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拖车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3814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通过将拖车挂钩(26)配置在车辆本体(12)侧的后轮(24)的车轴、即后车轴(23)的前方,使拖车(13)的拖车下支架(144)延伸到后轮(24)的上方,同时在该拖车下支架(144)的中央设置乘客乘坐拖车(13)时可以放脚的拖车车箱底板(62),在该车箱底板(62)的前方车架、即前座席安装部件(142)设置乘客可以乘坐的前座席(63),从而乘客可以面向后方乘坐。通过将拖车下支架延伸到车辆本体侧后轮的上方,同时在后轮上方的拖车下支架上配置前座席,可以减小拖车全长,进而可以缩小带拖车的车辆的全长,能够提高转小弯性能。在前座席下方设置车箱底板,可以降低拖车侧的重心。(*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拖车的车辆,将拖车用于客车时,能提高转小弯性能,同时抑制乘车时的重心,而且驾驶员自己就能制动拖车,还能完成将拖车从车辆本体脱离的作业。该公报的附图说明图1及图2记载的牵引结构是,在摇动式三轮车1(标号使用该公报中记载的标号,下同。)的后车架24的后部安装联结部件28,向该联结部件28联结设于拖车7前部的联结单元32。拖车7具有主框架30,在该主框架30的后下部,通过牵拉杆36安装左右车轮37、37。另外,所记载的摇动式三轮车1的结构是,向联结单元32安装与其成一体的惯性制动装置33,另一方面,向联结单元32安装可前后移动的拖车7的主框架30。减速时,拖车7因惯性力向摇动式三轮车1一侧移动,惯性制动装置33的操作电缆74使车轮37的鼓式制动器73动作,从而制动车轮37。为了使上述公报的拖车7能载人,例如,如果考虑左右两个座位前后两排的配置,拖车7的全长会变长,降低了牵引拖车7的摇动式三轮车1的转小弯性能。另外,如果设计成在拖车7的主框架30能坐人的结构,乘车时的拖车7一侧的重心提高,也不理想。此外,上述惯性制动装置33只依靠拖车7的惯性力动作,所以乘坐摇动式三轮车1的驾驶员不能按所希望的操作力和时间进行制动。驾驶员制动拖车7的车轮37的方法,例如,可以考虑将制动液配管从摇动式三轮车1一侧向拖车7一侧配置,使鼓式制动器73动作。在制动液配管的中途,如果设置连接摇动式三轮车1和拖车7的连接接头,将拖车7从摇动式三轮车1上卸下时,在接头部分将制动液配管分离开即可。但是,为防止接头部分的内面外露遭受雨水和尘埃等侵蚀,需要向接头端部安装护套等。当再次联结接头部分时,如果空气混入制动液配管内,还需要排放空气,作业很麻烦。为达到上述目的,权利要求1的带拖车的车辆,在车辆本体的后部设置拖车挂钩,使用该拖车挂钩,使拖车能自由安装拆卸地联结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将拖车挂钩配置在车辆本体侧的后轮的车轴前方,使拖车车架延伸到后轮的上方,同时在该车架中央设置乘坐拖车的乘客可以放脚的拖车车箱底板,在该车箱底板的前方车架上设置乘客可以乘坐的前座席,乘客可以面向后方乘坐。通过将拖车车架延伸到车辆本体侧后轮的上方,同时在后轮上方的车架上配置前座席,可以减小拖车全长,进而可以缩小带拖车的车辆的全长,能够提高转小弯性能。在后轮上方的拖车车架上安装前座席,在该座席下方设置车箱底板,可以降低乘车时的拖车侧的重心,能够提高带拖车的车辆的稳定性。权利要求2的特征在于,在车箱底板的后方车架上设置乘客可以乘坐的后座席。利用前座席和后座席,可以增加拖车的乘车人数。权利要求3的带拖车的车辆,通过拖车挂钩,拖车可以自由安装拆卸地联结到车辆本体的后部,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具有拖车车轮制动器,通过乘坐在车辆本体上的驾驶员的操作来制动拖车车轮,将从该拖车车轮制动器的操作部向拖车车轮侧引导制动液压的制动器配管,在中途分离成车辆本体侧配管和拖车侧配管,在车辆本体侧配管的前端设置将制动液压临时转换为机械力的机械力转换汽缸,在拖车侧配管的前端设置主汽缸,这些机械力转换汽缸和主汽缸相互能自由安装拆卸地联结,其中,主汽缸可存放第二活塞,第二活塞用于通过在设于机械力转换汽缸内的第一活塞的前端进行按压,使得产生液压。通过使制动器配管从车体本体侧跨到拖车车轮侧,驾驶员可以直接操作拖车车轮制动器,能够按所希望的操作力和时间制动拖车。另外,从车辆本体上卸下拖车时,即使将机械力转换汽缸和主汽缸分离,仅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露出到外部,制动液的通路不会露出到外部,例如,使用快速接头式连接管时,为保护分割后的连接管的制动液的通路,需要安装护套等,与此相比,本专利技术不需要使用这样的护套等,可以简单地分离机械力转换汽缸和主汽缸。图2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带拖车的车辆的平面图。图3是沿图1的3-3线的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车体车架的斜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拖车车架的斜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带拖车的车辆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拖车挂钩的侧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拖车挂钩的分解斜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拖车挂钩的平面图。图10是沿图9的10-10线的剖面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带拖车的车辆的制动装置系统图。图12是沿图9的12-12线的剖面图。图13是沿图9的13-13线的剖面图。图14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中继单元的作用图。图15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中继单元及第二存放箱的作用图。图16是表示解除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挂钩的联结后的状态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带拖车的车辆的侧面图,拖车的车辆10由驾驶员11乘坐的车辆本体12和联结在该车辆本体12后部的乘客用拖车13组成。本专利技术的三轮车,车辆本体12通过未图示的车把轴,将前轮叉16和前轮17可改变方向地安装在设于车体车架14的前端的头管15上,在车把轴的上部安装车把18,在车体车架14的中下部安装动力部件21,在车体车架14的下部安装可上下摆动的第一摆杆22,在该第一摆杆22的后端安装可转动的后车轴23,在该后车轴23上安装左右后轮24、24(里侧的后轮24未图示),在设于车体车架14的后上部的放置台25上安装挂钩26,作为联结拖车13的联结装置。这里,30是前轮17的转动轴的前车轴,31是覆盖前轮17上方的前挡泥板,32是前防护罩,33是与车顶34成一体设计的挡风玻璃,35、35(里侧的标号35未图示)是支撑车顶34的支柱,36、36(里侧的标号36未图示)是安装在各支柱35上的把手,37是驾驶员用座席,41、41(里侧的标号41未图示)是架设安装在第一摆杆22的后端和车体车架14上的后缓冲单元,42、42(里侧的标号42未图示)是覆盖各后轮24的后挡泥板,43是第一尾灯,45是驾驶员11放脚的踏板,47是制动踏板,48是换档踏板,51是空气滤清器,52是汽化器。另外,省略了覆盖车体车架14的防护罩。拖车13的构成是,在拖车车架60的中央部设置乘客61…(…表示多个,下同。)放脚的车箱底板62,在该车箱底板62的前上方的拖车车架60上安装前座席63、63(里侧的前座席63未图示),在车箱底板62的后上方的拖车车架60上安装后座席64、64(里侧的后座席64未图示),在拖车车架60的下部安装可以上下摆动的第二摆杆65,在该第二摆杆65的后端安装可转动的拖车车轴66,在该拖车车轴66上安装左右拖车车轮67、67(里侧的拖车车轮67未图示)。这里,71…是头枕,72、72(里侧的标号72未图示)是架设安装在第二摆杆65的后端和拖车车架60之间的拖车用缓冲单元,73是尾灯。图2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带拖车的车辆的平面图,表示带拖车的车辆10的拖车13以拖车挂钩26的位置为中心,向左方(图中的左箭头所示方向)移动时的状态。拖车13未图示,但同样也向右方(图中的右箭头所示方向)移动。这里,81是制动车辆本体12的前轮17的右制动杆,82是制动拖车13的拖车车轮67、67的左制动杆。车辆本体12的后轮24、24用制动踏板47(参照图1)进行制动。图3是沿图1的3-3线的剖面图,向动力部件21(参照图1)的变速器输出轴安装链轮(未图示),向该链轮和图示的从动链轮85架设安装链条86,通过托架87向从动链轮85安装差动齿轮装置88。差动齿轮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拖车的车辆,在车辆本体的后部设置拖车挂钩,利用该拖车挂钩,使拖车能自由安装拆卸地联结车辆本体,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拖车挂钩配置在车辆本体侧的后轮的车轴前方,使所述拖车车架延伸到所述后轮的上方,同时在该车架中央设置乘坐拖车的乘客可以放脚的拖车车箱底板,在该车箱底板的前方车架上设置乘客可以乘坐的前座席,乘客可以面向后方乘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内忠德家田义久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