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用碳/硫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1634432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4 0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硫电池用高容量长循环寿命碳/硫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氧化石墨烯为模板,加入表面分散剂,采用葡萄糖或蔗糖为碳源,水热法制备片层结构碳前驱体,将前驱体干燥后在氮气或者氩气气氛中高温裂解,形成基于石墨烯支撑的微孔碳材料,呈片状形貌。将该碳材料与升华硫粉混合均匀,密闭条件下加热保温,获得片层结构微孔碳/硫复合材料,该材料片层厚度15-25nm。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硫均匀分布在片层结构微孔碳中,硫含量高,材料结构稳定、充放电比容量高,循环性能优异等特点且制备方法所需原材料成本较低、制备简单、过程易控制,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对高效、清洁、经济和安全能源体系的要求。研宄开发新型的绿色、高效能量转换与高密度能量存储材料及器件并高效利用新能源,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和新能源材料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广泛应用的以嵌入型过渡金属氧化物基(锰酸锂、钴酸锂、三元、磷酸铁锂)材料为正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由于其理论容量的限制,已无法满足目前对于更高能量密度电源的要求。锂硫电池由于其高的理论容量成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的研宄热点。锂硫电池以硫为正极、锂为负极,其理论质量能量密度2680Wh/kg、体积能量密度2967Wh/L。单质硫作为正极材料具有高的理论容量(1675mAh/g)、储量丰富、环境友好、安全性高、成本低等优点。但由于硫作为电化学应用时,本身以及其反应产物(Li2S)近乎为绝缘体,电子和离子导电率极低,使得其实际能量密度与理论能量密度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此外,硫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生成的多硫化物溶于电解质溶液中会造成“穿梭效应”,从而使容量快速衰减。同时硫在脱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效应(80% )对提高硫的循环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材料设计要求。为了提高硫的利用率和正极材料的导电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硫进行纳米级分散并与纳米导电材料复合。导电材料以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导电性的碳材料性能尤为突出,活性炭、导电炭黑、碳纳米管、碳纤维、氧化石墨烯、石墨烯、介孔碳材料等都已经有报道。高比表面积的碳材料可以为硫提供较大的电极反应面积,降低电化学极化,并阻碍硫的聚集。由于硫熔点低,利用其在155°C?158°C良好的流动性和毛细管作用,多孔碳材料与硫的复合通常采用低温加热保温的方法。石墨烯材料由于其二维结构具有超高的导电性能而在硫正极材料的研宄中备受关注。基于改性石墨烯材料与S的复合已有诸多报道。公开号为CN 103700859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锂硫电池正极用石墨烯基氮掺杂多级孔碳纳米片/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通过以氧化石墨烯和纳米二氧化硅作为双模板,在氧化石墨烯上原位生长聚吡咯、经高温碳化、氢氧化钾活化造孔后而获得,其碳纳米片厚度为10-25nm,结构为石墨烯作为碳纳米片中间层的类三明治型。但是该石墨烯支撑的片状碳材料制备过程采用双模板,二氧化硅模板要去除,还要经后续的高温氢氧化钾造孔,工艺复杂,材料结构一致性控制的要求较高。公开号为CN 103682274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聚苯胺/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氧化石墨烯为氧化剂,将苯胺单体氧化聚合附着在石墨烯表面,并加入硫源生成纳米硫颗粒均匀分布在聚苯胺上。但是该复合材料是通过在溶液中将硫复合到基底材料的办法进行与硫的复合,硫的含量难以精确控制。此外复合材料循环性能和容量保持率也有待于进一步提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氧化石墨烯为支撑模板,采用简单易控制的水热法结合高温处理制备导电性良好的石墨烯支撑片状微孔碳材料作为导电基底,与硫粉低温加热复合后制备片状C/S复合正极材料。一种锂硫电池正极用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将氧化石墨烯、表面活性剂、碳源溶于水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2)将步骤I)中的混合液在170°C?200°C中封闭保温12h?18h,冷却后得到前驱体产物;3)将步骤2)中的前驱体产物过滤、干燥,再在氮气或者氩气气氛保护下700°C?900°C煅烧I?3h,冷却后得到石墨烯支撑片层结构微孔碳材料;4)将步骤3)中的石墨烯支撑片层结构微孔碳材料与升华硫粉以重量比1:0.5?3混合均匀,在150°C?170°C封闭保温8h?16h,冷却后得到锂硫电池正极用碳/硫复合材料。为了得到更好的专利技术效果,以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步骤I)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所述的碳源为葡萄糖、蔗糖、柠檬酸或硬脂酸;所述的氧化石墨烯、表面活性剂和碳源三者的质量比为10:0.2?2:30?50,更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氧化石墨稀、表面活性剂和碳源三者的质量比为10:1:30?50。所述的水添加适量为宜,作为优选,所述的氧化石墨烯与水的质量比为1:500?2000 ο步骤3)中,在氮气或者氩气气氛保护下800°C煅烧2h,高温裂解,形成基于石墨烯支撑的微孔碳材料,具有更好的片状形貌。所述的氮气或者氩气的流量为50?200mL/min,更进一步优选为100mL/min。步骤4)中,所述的石墨烯支撑片层结构微孔碳材料与升华硫粉以重量比1:1?1.5混合均匀,在158°C封闭保温12h。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得到的锂硫电池正极用碳/硫复合材料,1、具有片状形貌,片层厚度为15-25nm ;二、含有质量百分比为50%?60%的硫,50%?40%的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锂硫电池一种C/S正极材料的应用,将本专利技术的锂硫电池正极用碳/硫复合材料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可逆容量高、充放电过程库伦效率高以及稳定的循环性能,用于制备锂硫电池正极。一种锂硫电池正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制备的碳/硫复合正极材料、导电碳黑和聚偏二氟乙烯(PVDF)混合,再加入1-甲基-2-吡咯烷酮(NMP)真空搅拌制成均匀的浆料,然后将均匀的浆料用涂布工艺涂覆在铝箔上,烘干后经压实、分切制成正电极。置于真空烘箱中于60°C干燥12h。将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与金属锂片组装成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采用聚丙烯微孔膜(Cellgard 2300)为隔膜,以体积比1:1的乙二醇二甲醚(DME)与1,3 二氧五环(DOL)作为溶剂,将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TFSI)溶于溶剂中,得到混合液,再向混合液添加LiNO3,制得电解液,电解液中LiTFSI的浓度为lmol/L,电解液中LiNO3浓度为0.2mol/L。锂离子电池装配过程在水体积含量低于0.1ppm的干燥手套箱中完成。装配好的锂离子电池放置24h后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充放电电压为1.5V?3.0V,在25±2°C环境中循环测量锂尚子电池负极的可逆嵌锂容量、充放电循环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石墨烯作为导电骨架支撑微孔碳材料作为负载硫的基底材料,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同时通过利用硫的流动性和毛细管作用,采用低温热处理方法在与硫粉复合时,由于片状形貌碳材料具有大的表面积和小的垂直深度,在片状材料径向方向上硫的扩散路径较短,相对于三维的球状或者管状材料基底,这种薄片状的结构更利于硫在基底碳材料中的均匀分布,同时也利于充放电过程中由于体积膨胀所带来的材料内应力的释放。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片状材料在极片中呈不同方向分布,可以形成交叉的三维网络,改变多硫化物的传输路径,抑制多硫化物的移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穿梭效应”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C/S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在室温25°C下0.1C倍率电流密度时首次放电比容量可以达到1380mAh/g。0.2C倍率充放电循环150次后,容量保持630mAh/g以上,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可以满足高容量密度二次电池的要求,且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具有所需原料成本较低、制备方法简单、过程易控制、能耗低等优点,适合于大规模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C/S正极材料制备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用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氧化石墨烯、表面活性剂、碳源溶于水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2)将步骤1)中的混合液在170℃~200℃中封闭保温12h~18h,冷却后得到前驱体产物;3)将步骤2)中的前驱体产物过滤、干燥,再在氮气或者氩气气氛保护下700℃~900℃煅烧1~3h,冷却后得到石墨烯支撑片层结构微孔碳材料;4)将步骤3)中的石墨烯支撑片层结构微孔碳材料与升华硫粉以重量比1:0.5~3混合均匀,在150℃~170℃封闭保温8h~16h,冷却后得到锂硫电池正极用碳/硫复合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丽涂江平夏新辉谷长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