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安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3432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持良好的载荷特性并且可以减少部件数目的车身安装装置。车身安装装置(5)在底盘托架(30)和车身托架(31)之间具有车身侧弹性体(13),在车身托架(31)和车身侧弹性体(13)之间具有保护部件(15)。保护部件(15)位于车身托架(31)和车身侧弹性体(13)之间,具有保护车身侧弹性体(13)的上表面(24)的基部(40);从基部(40)的外周边缘(42)离开车身侧弹性体(13)的外表面(13a)向底盘侧延伸,并承受车身侧弹性体(13)的变形的承受部(41)。在车身侧弹性体(13)和底盘托架(30)之间具有车身侧弹性体(13)相对底盘托架(30)的进行定位的导向部件(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收在底盘框架和车身之间产生作用的载荷并且固定底盘框架和车身的车身安装装置(body mount device)。
技术介绍
现有车辆的车体的底盘框架和车身是分别形成的,例如采用使用车身安装装置把车身固定在底盘框架上。所述汽车例如根据路面状态等,有时在底盘框架和车身之间产生使彼此挤压的载荷或使彼此离开的载荷。因此,要求车身安装装置不仅单纯地固定底盘框架和车身,还要吸收上述载荷。应上述要求,为了使车身安装装置吸收类似挤压底盘框架和车身的载荷,在设于车身的车身托架和设于底盘框架的底盘托架之间安装车身侧弹性体。并且,为了吸收使底盘框架和车身离开的载荷,在底盘托架的下侧安装底盘侧弹性体。从车身托架的上面到底盘侧弹性体的下面设有螺栓孔,在车身托架的上面和底盘侧弹性体的下面安装垫圈,并使用安装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因此,在底盘框架和车身之间作用彼此挤压的载荷时,通过挤压使车身侧弹性体变形以吸收载荷。在使底盘框架和车身离开的载荷起作用时,在底盘托架和安装在底盘侧弹性体下面的垫圈之间,通过挤压使底盘侧弹性体变形以吸收载荷。并且,为了车身侧弹性体相对底盘托架容易进行定位,在下面安装导向部件。导向部件具有沿着车身侧弹性体下面和底盘托架的接触面扩展的圆板部,和在下方突出的凸部。在底盘托架上设置用于插入导向部件的凸部的安装孔,通过将凸部插入安装孔,进行车身侧弹性体相对底盘托架的定位。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车身的乘坐舒适感和操纵的稳定性,期望车身安装装置能够控制弹性体的弹性系数,例如具有吸收较小载荷的柔度,相对较大载荷具有将载荷分散到另外设在车身上的悬挂系统等的刚度等。因此,车身安装装置具有隔开规定间隙覆盖车身侧弹性体外表面的杯状承受部件。在车身侧弹性体被压缩在水平方向(与压缩方向垂直的方向)扩展时,其外表面接触承受部件的内面,从而抑制变形。由此,车身侧弹性体的弹性系数变高。承受部件例如安装在车身侧弹性体和底盘托架之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一方面,在车身侧弹性体被压缩在水平方向扩展时,在车身侧弹性体上表面和车身托架之间、车身侧弹性体下表面和承受部件之间产生摩擦。如果车身侧弹性体因摩擦而受损,车身侧弹性体的弹性系数发生变化等很有可能将成为车身安装装置的载荷特性发生变化的原因,所以是不希望发生的。因此,导向部件的圆板部也具有防止车身侧弹性体下面摩擦的功能。并且,为了防止车身侧弹性体上面与车身托架之间的摩擦,以及防止来自车身侧弹性体的载荷输入集中在车身托架面的一部分上,在车身侧弹性体上面和车身托架之间另外安装板状保护部件。专利文献1特开平8-58628号公报(19段、第3图)但是,上述结构的车身安装装置为了防止车身侧弹性体和车身托架的损伤,在车身侧弹性体上面和车身托架之间安装保护部件。并且,为了控制车身侧弹性体的弹性系数,使车身安装装置的载荷特性达到最佳状态,在车身侧弹性体下面和底盘托架之间安装承受部件。从而,零件数目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保持最佳载荷特性并且可以减少部件数目的车身安装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之一的车身安装装置中,可以装卸地安装在设于车辆底盘框架的底盘侧安装部和设于所述车辆的车身的车身侧安装部之间的车身侧弹性体的、保护与所述车身侧安装部的接触面的保护部件,具备位于所述车身侧安装部和所述车身侧弹性体之间的基部;从所述基部的外周边缘离开所述车身侧弹性体的外表面,并向所述底盘框架侧延伸,承受所述车身侧弹性体的变形的承受部。并且,为了防止所述车身侧弹性体接触所述承受部而受损,在本专利技术之二的车身安装装置中,所述车身侧弹性体具备与所述基部相对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一部分沿着所述承受部的内面离开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并延伸到覆盖所述承受部的前端边缘的位置的延伸部。并且,为了有效地进行所述保护部件和所述车身侧弹性体的安装作业和更换作业,在本专利技术之三的车身安装装置中,使所述保护部件和所述车身侧弹性体形成为一体。并且,为了有效吸收使所述底盘侧安装部和所述车身侧安装部彼此挤压的载荷及使彼此离开的载荷、以及作用于所述底盘框架和所述车身之间的载荷,在本专利技术之四的车身安装装置中,所述底盘侧安装部隔着所述底盘侧安装部的,在所述车身侧弹性体的相反侧安装可以装卸的底盘侧弹性体,所述底盘侧弹性体隔着所述底盘侧弹性体,在所述底盘侧安装部的相反侧安装载荷承受部件,利用使从所述保护部件和所述车身侧安装部的接触面到所述底盘侧弹性体和所述载荷承受部件的接触面的距离保持一定的固定单元支撑所述车身侧弹性体和所述底盘侧弹性体。根据本专利技术之一的车身安装装置,保护部件具备承受部,具有抑制车身侧弹性体的变形的功能。因此,不需要另外准备抑制车身侧弹性体变形的部件,所以能够保持车身安装装置的良好的载荷特性,并且可以削减零件数目。根据本专利技术之二的车身安装装置,车身侧弹性体的延伸部防止保护部件的承受部内面及前端缘接触车身侧弹性体的主体部外表面,可以防止主体部受损。因此,可以保持车身安装装置的良好的载荷特性。根据本专利技术之三的车身安装装置,保护部件和车身侧弹性体形成为一体,不需要分别安装保护部件和车身侧弹性体,所以能够有效地进行保护部件和车身侧弹性体的安装作业和更换作业。另外,可以独立地管理由车身侧弹性体和保护部件的组合形成的载荷特性。因此,在设定车身侧弹性体的载荷特性时,仅更换具有所期望的载荷特性的车身侧弹性体和保护部件的整体部件即可,不需要因考虑到分别更换保护部件和车身侧弹性体形成的安装公差而对载荷特性进行确认作业。即,可以高效地进行车身侧弹性体的载荷特性及车身安装装置的载荷特性的设定作业。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四的车身安装装置,车身侧弹性体在底盘侧安装部和车身侧安装部之间被压缩,由此吸收使底盘框架和车身间彼此挤压的载荷,底盘侧弹性体在底盘侧安装部和载荷承受部件之间被压缩,由此吸收使底盘框架和车身离开的载荷。因此,车身安装装置可以有效吸收在底盘框架和车身之间起作用的载荷。附图说明图1是从左侧观看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底盘框架和车身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身安装装置把车身固定在底盘框架上的状态的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身安装装置的分解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护部件和车身侧弹性体的剖面图。符号说明2底盘框架;3车身;5车身安装装置;13车身侧弹性体;13a外表面;14底盘侧弹性体;15保护部件;20导向部件;21b垫圈(载荷承受部件);22安装螺栓(固定单元);23螺母(固定单元);30底盘托架(底盘侧安装部);31车身托架(车身侧安装部);40基部;41承受部;42外周边缘;70主体部;71延伸部;75外表面;80前端边缘。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3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身安装装置。汽车的车体1将底盘框架2和车身3分别设置,如图1所示,车身3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车身安装装置5隔着底盘框架2被固定在路面4的相反侧。另外,以汽车的行进方向F为基准来定义前后左右,相对底盘框架2把车身3所在的方向作为上方向来定义上下。并且,图1表示底盘框架2和车身3的左侧面。图2表示在车体1的左侧使用车身安装装置5把车身3固定在底盘框架2上的状态。底盘框架2具有矩形封闭剖面在前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把车身固定在底盘框架上的车身安装装置,具备:车身侧弹性体,可拆卸地安装在设于车辆的所述底盘框架的底盘侧安装部和设于所述车辆的车身的车身侧安装部之间,通过变形来吸收在所述底盘框架和所述车身之间发生作用的载荷;保护部件,安装在所述车身侧安装部和所述车身侧弹性体之间,保护所述车身侧弹性体与所述车身侧安装部的接触面;导向部件,安装在所述车身侧弹性体上,具有沿着所述车身侧弹性体和所述底盘托架的接触面扩展的扩展部,进行所述车身侧弹性体相对所述底盘托架的定位,在所述底盘框架上固定所述车身的车身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件具备:位于所述车身侧安装部和所述车身侧弹性体之间的基部;从所述基部的外周边缘离开所述车身侧弹性体的外表面,并向所述底盘框架侧延伸,承受所述车身侧弹性体的所述变形的承受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尾宪一郎山田直章中川速水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