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磨滚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31566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1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留磨滚刀,包括刀轴和多排切削齿组,两切削齿组间形成容屑沟槽。所述每个容屑沟槽上贴合有一润滑刷,润滑刷内具有一储液腔,储液腔内装有吸液海绵;润滑刷下端面可分为润滑区和位于润滑区两端的两定位区,润滑区上均匀插设有多束与储液腔相通的刷毛,定位区向下凸设有一滑移块;容屑沟槽沿长向延伸的两边缘上分别设有一条一端开放、一端闭合的轴向滑槽,润滑刷可通过滑移块与轴向滑槽的配合相对滑移于容屑沟槽表面;还包括一用于制约滑移距离的控制弹簧,控制弹簧一端与轴向滑槽的闭合端相接,另一端与润滑刷相接。本结构可在旋切状态时受控制弹簧作用自动牵引润滑刷滑移,同步实现润滑液涂覆和刷毛清扫以加速切屑顺畅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切削刀具领域,尤其包括一种留磨滚刀
技术介绍
留磨滚刀是一种留有磨齿加工余量的滚齿刀,避免后续磨齿时磨到齿根造成应力集中及释放齿根压应力或产生拉应力。留磨滚刀主要包括刀轴和沿其径向均匀设置的多排切削齿组,啮合切削过程中所形成的金属切肩通过切削齿组间的容肩沟槽陆续排出。但现有的留磨滚刀常由于金属切肩黏结在容肩沟槽内而呈现排肩不畅的现象,并逐步形成对加工质量和滚刀寿命均有不良影响的积肩瘤,使得工件表面出现沟纹、拉伤等缺陷。因此,亟需有针对性地改善滚刀的排肩性能,加速其排肩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利于润滑和排肩的留磨滚刀,结合润滑油和刷毛的双重作用加速容肩沟槽内的金属卷肩快速排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留磨滚刀,包括刀轴和在刀轴外圆周上沿其径向均匀设置的多排切削齿组,所述两切削齿组之间形成容肩沟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容肩沟槽上表面贴合有一个润滑刷,所述润滑刷内具有一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装设有吸液海绵;所述润滑刷下端面可划分为润滑区和分别位于润滑区两端部的两个定位区,所述润滑区上均匀插设有多束与储液腔相贯通的刷毛,所述刷毛的下端与容肩沟槽上端面相抵靠;所述定位区向下凸设有一滑移块,所述容肩沟槽沿切削齿组长度方向延伸的两边缘上分别开设有一条与滑移块相适配的轴向滑槽且所述轴向滑槽一端为开放端,另一端为闭合端;由此润滑刷可通过滑移块与轴向滑槽的配合相对滑移于容肩沟槽表面;还包括一用于制约滑移距离的控制弹簧,所述控制弹簧一端与轴向滑槽的闭合端相接,其另一端与润滑刷相接。藉由上述结构,本技术可同时发挥润滑冷却和刷毛清理的双重功效以实现高速高效的排肩操作、有效避免积肩瘤的形成。且所述润滑刷具有两种运动控制方式,其一为以弹簧自动伸缩方式控制,发生于滚刀切削作业过程中,控制弹簧在重力、离心力等综合受力作用下来回收缩、伸张而呈现润滑刷沿容肩沟槽长度方向来回运动的状态;其二为手动控制,即在切削作业暂停或结束阶段施加一定外力拉动润滑刷。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润滑刷内部灌注有润滑液并由吸液海绵吸附至饱和状态,所述润滑液在润滑刷滑动过程中逐渐自刷毛末端流出并输送到容肩沟槽表面,增加了润滑液的渗透性,大幅提高其润滑效果。与此同时,刷毛反复来回运动,可及时对粘结在容肩沟槽表面的金属卷肩进行清扫以降低积肩瘤产生的概率。进一步地,在本技术所述的留磨滚刀中,所述润滑刷上端面还开设有一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上密封设有一孔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可在滚刀旋转切削作业时可通过润滑刷刷毛在容肩沟槽上的自动滑移,同时达到润滑液的均匀涂拭与加工切肩的反复清扫两重目的,避免切肩黏附缠绕而形成积肩瘤,从整体上提高金属切肩的排出效率。2、本结构中润滑油是基于刷毛的毛细原理自动、适量且均匀地涂覆于容肩沟槽的接触面上,有效避免润滑液过多引起的浪费和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可节省润滑液的用量,提高工作环境质量、降低生产加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留磨滚刀,包括刀轴和在刀轴外圆周上沿其径向均匀设置的多排切削齿组1,所述两切削齿组I之间形成容肩沟槽2。所述每个容肩沟槽2上表面贴合有一个润滑刷4,所述润滑刷4内具有一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装设有吸液海绵5。所述润滑刷4上端面还开设有一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上密封设有一孔塞44。所述润滑刷4下端面可划分为润滑区41和分别位于润滑区41两端部的两个定位区42。其中,所述润滑区41上均匀插设有多束与储液腔相贯通的刷毛6,所述刷毛6的下端与容肩沟槽2上端面相抵靠,所述定位区42向下凸设有一滑移块43。所述容肩沟槽2沿切削齿组I长度方向延伸的两边缘上分别开设有一条与滑移块43相适配的轴向滑槽3且所述轴向滑槽3 一端为开放端,另一端为闭合端。由此,润滑刷可通过滑移块与轴向滑槽的配合相对滑移于容肩沟槽表面。本实施例还包括一用于制约滑移距离的控制弹簧7,所述控制弹簧7—端与轴向滑槽3的闭合端相接,其另一端与润滑刷4相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润滑刷4相对容肩沟槽2表现为受控制弹簧7拉伸、压缩长度牵引的来回滑移运动,由此带动刷毛6与容肩沟槽2表面反复摩擦移动,这一过程不仅使得蕴存在吸液海绵5内的润滑液经由刷毛6均匀涂覆在容肩沟槽2的相应接触位置上而形成润滑膜,而且借助来回清扫作用使得容肩沟槽2内的加工切肩不易出现沉积、粘连现象而逐渐自容肩沟槽2的开发端扫离开。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弹簧7的伸缩控制方式,(即润滑刷具有两种运动控制方式)可具体分为两种,其一为发生于滚刀切削作业阶段的自动控制方式,控制弹簧7在重力、离心力、振动冲击力等综合受力作用下呈现沿容肩沟槽2长度方向来回收缩、伸张的往复状态;其二为发生在切削作业暂停或结束阶段的手动控制方式,即人为施加一定外力拉动润滑刷4来回往复运动。【主权项】1.留磨滚刀,包括刀轴和在刀轴外圆周上沿其径向均匀设置的多排切削齿组,所述两切削齿组之间形成容肩沟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容肩沟槽上表面贴合有一个润滑刷,所述润滑刷内具有一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装设有吸液海绵;所述润滑刷下端面可划分为润滑区和分别位于润滑区两端部的两个定位区,所述润滑区上均匀插设有多束与储液腔相贯通的刷毛,所述刷毛的下端与容肩沟槽上端面相抵靠;所述定位区向下凸设有一滑移块,所述容肩沟槽沿切削齿组长度方向延伸的两边缘上分别开设有一条与滑移块相适配的轴向滑槽且所述轴向滑槽一端为开放端,另一端为闭合端;由此润滑刷可通过滑移块与轴向滑槽的配合相对滑移于容肩沟槽表面;还包括一用于制约滑移距离的控制弹簧,所述控制弹簧一端与轴向滑槽的闭合端相接,其另一端与润滑刷相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磨滚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刷上端面还开设有一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上密封设有一孔塞。【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留磨滚刀,包括刀轴和多排切削齿组,两切削齿组间形成容屑沟槽。所述每个容屑沟槽上贴合有一润滑刷,润滑刷内具有一储液腔,储液腔内装有吸液海绵;润滑刷下端面可分为润滑区和位于润滑区两端的两定位区,润滑区上均匀插设有多束与储液腔相通的刷毛,定位区向下凸设有一滑移块;容屑沟槽沿长向延伸的两边缘上分别设有一条一端开放、一端闭合的轴向滑槽,润滑刷可通过滑移块与轴向滑槽的配合相对滑移于容屑沟槽表面;还包括一用于制约滑移距离的控制弹簧,控制弹簧一端与轴向滑槽的闭合端相接,另一端与润滑刷相接。本结构可在旋切状态时受控制弹簧作用自动牵引润滑刷滑移,同步实现润滑液涂覆和刷毛清扫以加速切屑顺畅排出。【IPC分类】B23F21-16【公开号】CN204397083【申请号】CN201520003231【专利技术人】陈卫平 【申请人】台州科利特工具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申请日】2015年1月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留磨滚刀,包括刀轴和在刀轴外圆周上沿其径向均匀设置的多排切削齿组,所述两切削齿组之间形成容屑沟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容屑沟槽上表面贴合有一个润滑刷,所述润滑刷内具有一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装设有吸液海绵;所述润滑刷下端面可划分为润滑区和分别位于润滑区两端部的两个定位区,所述润滑区上均匀插设有多束与储液腔相贯通的刷毛,所述刷毛的下端与容屑沟槽上端面相抵靠;所述定位区向下凸设有一滑移块,所述容屑沟槽沿切削齿组长度方向延伸的两边缘上分别开设有一条与滑移块相适配的轴向滑槽且所述轴向滑槽一端为开放端,另一端为闭合端;由此润滑刷可通过滑移块与轴向滑槽的配合相对滑移于容屑沟槽表面;还包括一用于制约滑移距离的控制弹簧,所述控制弹簧一端与轴向滑槽的闭合端相接,其另一端与润滑刷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卫平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科利特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