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1760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若使伸缩用齿轮座6与伸缩用齿轮构件8相对接近,在偏离中心的场合,即使一方面的齿(第一齿)6a与齿(第二齿)8a的齿顶彼此(图5(b)的C点)抵接,由于以相对各自齿线方向构成的角度设定为大于0度且不足90度地使其接近并啮合,能够从这种状态使伸缩用齿轮座6与伸缩用齿轮构件8沿箭头方向(图5(b))继续相对移动,滑动式地进行啮合,在滑动当中能够容易地啮合齿6a、8a(图5(c)的D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向柱装置,该转向柱装置对倾斜方向以及伸缩方向的至少一方可调整支撑转向轴。
技术介绍
转向柱装置是车辆上的重要安全保障部件,为了确保乘客安全,对如何控制冲撞时发生的转向柱动作是极其重要的。通常,转向柱装置本身设有冲撞能量吸收机构,同时安装在方向盘内的气囊支撑构件也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为使驾驶员的驾驶姿势最为合适,一般的转向柱装置按照驾驶员的身体或驾驶姿势调整方向盘的倾斜角度,就会调整方向盘的轴线方向位置。因而,对于转向柱装置来说,应该很容易调整支柱主体(即方向盘)的位置和姿势、并且冲撞时必须确保规定位置和姿势这种相反的功能。为了并存这样相反的两种功能,对现有转向柱装置想了各种办法,但都是通过增加对客户操作性的要求等来求得进一步提高。 此处,日本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使多片摩擦板重叠,利用其间产生的摩擦力能够保持支柱主体的转向柱装置。 日本专利文献1特开平10-35511号公报 日本专利文献2德国专利第10212263号说明书 日本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公开第2005/0016315A1号说明书 不过,在重叠多片摩擦板的机构中,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在进行倾斜、伸缩调整时还存在多片摩擦板相互摩擦产生的振动容易传递给操作者,造成操作手感恶化的问题。还有,因增加零件数量而有增加组装工序的问题。 另一方面,日本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在进行倾斜、伸缩调整时,使彼此啮合的齿轮脱离并加以调整以后,通过使齿轮彼此啮合,就能够可靠地保持支柱主体位置的转向柱装置。可是,如日本专利文献2所示的那样啮合齿轮以保持支柱主体位置的机构情况,在调整后使啮合齿轮时,因齿轮的齿顶彼此抵接,恐怕会发生原来的啮合不良。日本专利文献2中,为抑制此问题也进行了尝试,可不能断言就是充分的。 进而,日本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在进行可倾斜、伸缩调整后,再加弹性力而能够使可移动地保持的一侧齿轮顺利地与另一侧齿轮卡合,借助于此种结构能够保持支柱主体位置的转向柱装置。可是,这种结构中为了给一侧齿轮加弹性力,所以存在必须使用大型复杂结构的问题。 另外,在齿轮啮合式的转向柱装置中,当冲撞时对转向轴施加力时,为提高可与此力抗衡的保持力,可以考虑增加啮合的齿数。可是,若增加啮合的齿数,则存在容易产生调整位置后的啮合不良,又要需要仅仅给此部分设置空间的这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问题点而作出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轻又小型却能够提高保持力、操作手感也优良的转向柱装置。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转向装置,在对倾斜方向和伸缩方向的至少一方可调整位置地支撑转向轴的转向柱装置中, 具有固定在车身一侧的第一齿; 旋转自如地支撑转向轴的支柱主体;和 与所述支柱主体整体地移动的第二齿, 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相互啮合,使所述支柱主体对所述车身定位, 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相互脱离,使所述支柱主体对所述车身成为可调整位置的状态, 在所述第一齿与第二齿从即将相互啮合之前到相互啮合结束的期间,以所述第二齿对所述第一齿的接近方向分别与齿线方向形成的角度设为大于0度且不足90度地接近并啮合所述第一齿与第二齿。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第一方面的转向装置是, 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的一方设置在对向的一对第一倾斜面上, 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的另一方也可形成在分别与所述一对第一倾斜面对向的一对第二倾斜面上。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第二方面的转向装置是, 在所述第一、二齿互相脱离了的状态下,互相偏移地配置在所述一对第一倾斜面之间所定义的第一倾斜面中心面和在所述一对第二倾斜面之间所定义的第二倾斜面中心面, 在所述第一齿啮合在所述第一齿之前,具有驱动所述第一倾斜面中心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中心面靠近的驱动单元。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第一~三之中任一项方面的转向装置是, 通过旋转移动连接到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之中一方齿的操作杆,也可以使随着所述操作杆移动而有圆弧状轨迹的所述一方的齿啮合在所述第一齿和所述第二齿之中另一方的齿。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第一~三之中任一项方面的转向装置是, 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之中至少一方的齿也可以形成越向顶端其齿的剖面面积越小。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第一方面的转向装置是, 还具有固定在车身一侧托架和可摆动地安装在所述托架上且与所述支柱主体一起倾斜移动的操作杆, 所述第一齿可设置在固定于车身一侧的所述托架上,所述第二齿也可设置在与所述支柱主体一起倾斜移动的所述操作杆上。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第一方面的转向装置是, 具有可摆动地支撑在固定于车身一侧的托架上的操作杆, 随着所述操作杆的转动,允许所述支柱主体相对所述操作杆进行伸缩移动, 所述第一齿可设置在支撑在所述车身一侧的操作杆上,所述第二齿也可设置在所述伸缩移动的支柱主体上。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第二方面的转向装置是, 所述一对第一倾斜面可具有规定角度并面对面形成楔形,所述一对第二倾斜面也可具有规定角度并面对面形成楔形。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面,第一方面的转向装置是, 所述第一齿和所述第二齿在对所述转向轴施加力的场合,齿线可向啮合系数增大的方向倾斜。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方面,第九方面的转向装置是, 定义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之间的摩擦角为μ,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轮的半顶角为α,所述第一齿的齿面与第二齿的齿面对啮合面形成的角度为β,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的齿线方向与所述力的方向形成的角度为γ时,应满足以下条件式来配置齿面。 μ>tan-1(tanα·sinβ)-(90°-γ)(条件式) 此处,所谓“啮合面”就是第一齿与第二齿啮合之后,为增加其啮合系数而移动一方的齿时,沿着其一方齿的长轴使形成的轨迹面。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转向装置是,在对倾斜方向和伸缩方向的至少一方可调整位置地支撑转向轴的转向柱装置中, 具有固定在车身一侧的第一齿; 旋转自如地支撑转向轴的支柱主体;和 与所述支柱主体整体地移动的第二齿, 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相互啮合,使所述支柱主体对所述车身定位,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相互脱离,使所述支柱主体对所述车身可进行位置调整的状态, 在所述第一齿和所述第二齿对所述转向轴施加力的场合,齿线向啮合系数增大的方向倾斜。 根据本发专利技术的第十二方面,第十一方面的转向装置是, 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的一方设置在对向的一对第一倾斜面上, 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的另一方也可形成在分别与所述一对第一倾斜面对向的一对第二倾斜面上。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三方面,第十一方面的转向装置是, 所述一对第一倾斜面可具有规定角度并面对面形成楔形, 所述一对第二倾斜面也可具有规定角度并面对面形成楔形。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四方面,第十一方面的转向装置是, 定义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之间的摩擦角为μ,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的半顶角为α,所述第一齿的齿面与第二齿的齿面相对啮合面所形成的角度为β,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的齿线方向与所述力的方向所成角度为γ时,应满足以下条件式来配置齿面。 μ>tan-1(tanα·sinβ)-(9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倾斜方向与伸缩方向的至少一方可调整位置地支撑转向轴的转向柱装置,其特征是具有:固定在车身一侧的第一齿;旋转自如地支撑转向轴的支柱主体;和与所述支柱主体整体地移动的第二齿,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相互啮合, 使所述支柱主体对所述车身定位,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相互脱离,使所述支柱主体对所述车身成为可调整位置的状态,在所述第一齿与第二齿从即将相互啮合之前到相互啮合结束的期间,以所述第二齿对所述第一齿的接近方向相对于各自齿线方向构成 的角度设定为大于0度且不足90度地接近并啮合所述第一齿与第二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岡田伸治柴崎弘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