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的防下潜结构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0943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7 0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汽车的防下潜结构和汽车,其中,该防下潜结构包括汽车的地板(1)、折弯件(2)和座椅坐垫(3),所述折弯件(2)包括前端连接部、后端连接部和该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之间向上凸起的凸起部,该座椅坐垫(3)固定在该地板(1)上并由该凸起部支撑在所述折弯件(2)的上方,该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沿长度方向分别连接在所述地板(1)上,至少所述后端连接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地板(1)滑动地与所述地板(1)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防下潜结构能够起到很好的防下潜作用,同时该防下潜结构又能够有效地吸能,从而在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时能够更好地保护乘员的安全,降低乘员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汽车的防下潜结构和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结构,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防下潜结构和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在汽车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汽车发生碰撞时对车内乘员的保护,因此在汽车上设计有相应的安全保护结构。其中,当汽车发生碰撞,尤其是正面碰撞时,车内乘员往往由于惯性而向前移动,从而导致乘员与汽车内部结构碰撞而造成人身伤害,尤其是腿部和其他部位伤害较大。因此,汽车通常设置有防护机构来保护乘员的安全,尤其是防止乘员的髋部在碰撞过程中发生下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防下潜结构,该防下潜结构能够防止乘员的髋部在车辆碰撞过程中发生下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防下潜结构,其中,该防下潜结构包括汽车的地板、折弯件和座椅坐垫,所述折弯件包括前端连接部、后端连接部和该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之间向上凸起的凸起部,该座椅坐垫固定在该地板上并由该凸起部支撑在所述折弯件的上方,该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沿长度方向分别连接在所述地板上,至少所述后端连接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地板滑动地与所述地板连接。优选地,所述后端连接部设置为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地板滑动。优选地,所述地板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后端连接部上形成有连接孔,所述后端连接部与所述地板之间通过穿过该连接孔和所述滑槽的连接件可滑动地连接,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滑槽的后端相对应地连接。优选地,所述滑槽的前端中设置有弹性限位块。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的直径大于所述滑槽的宽度。优选地,所述滑槽的后端的宽度大于所述滑槽其余部分的宽度并与所述连接件相适应。优选地,所述前端连接部和所述后端连接部之间还连接有向上凸起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凸起部的凸起高度。优选地,所述凸起部包括与所述前端连接部连接的前斜面和与所述后端连接部连接的后斜面,该前斜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该后斜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优选地,所述凸起部还包括连接所述前斜面和所述后斜面的中斜面,该中斜面与所述前斜面通过前折弯部连接,所述中斜面与所述后斜面通过后折弯部连接,该前折弯部的高度高于该后折弯部的高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其中,该汽车包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下潜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防下潜结构能够起到很好的防下潜作用,同时该防下潜结构又能够有效地吸能,从而在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时能够更好地保护乘员的安全,降低乘员的伤害。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防下潜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弯件的放大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地板上的滑槽的放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地板11滑槽2折弯件21前斜面22后斜面23中斜面24前折弯部25后折弯部3座椅坐垫4连接件5弹性限位块6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前、后”通常是指以汽车的行驶方向为前方所确定的方位,具体结合附图以及上下文的描述来适当理解。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防下潜结构,其中,该防下潜结构包括汽车的地板1、折弯件2和座椅坐垫3,该座椅坐垫3固定在该地板1上并设置在该折弯件2的上方,所述折弯件2包括前端连接部、后端连接部和该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之间的凸起部,该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沿长度方向分别连接在所述地板1上,所述凸起部向上凸起,至少所述后端连接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地板1滑动地与所述地板1连接。本专利技术的防下潜结构包括地板1、折弯件2和座椅坐垫3,该折弯件2设置在地板1和座椅坐垫3之间。该折弯件2的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与地板1连接,该折弯件2的凸起部向上凸起并支撑座椅坐垫3。其中,所述折弯件2的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中,至少后端连接部与地板1之间为可滑动地连接。因此,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乘员的髋部对座椅坐垫3产生作用力,该作用力通过座椅坐垫3与折弯件2的凸起部的接触而传递到折弯件2上,由于后端连接部能够相对于地板1滑动,因此能够使得折弯件2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形,从而吸收碰撞的能量,减少了碰撞对乘员的伤害,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防下潜结构能够起到很好的防下潜作用,同时该防下潜结构又能够有效地吸能,从而在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时能够更好地保护乘员的安全,降低乘员的伤害。优选地,所述后端连接部设置为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沿所述地板1滑动。由于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乘员作用在座椅坐垫3上的作用力主要是向前的作用力,因此该座椅坐垫3传递到折弯件2的凸起部的作用力也主要是向前的。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吸收碰撞的能量,该后端连接部设置为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沿所述地板1滑动,这样能够使折弯件2最大地在前后方向上发生形变,从而最大程度上吸收碰撞的能量,尤其是正面碰撞的能量。需要说明的是,折弯件2的后端连接部和/或前端连接部与地板1之间的可滑动连接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适用的结构,本专利技术并不加以限制。另外,该折弯件2也可以设置为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都可以相对于地板1滑动,其原理都是通过折弯件2的变形来吸收碰撞的能量。但是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仅以后端连接部可以相对于地板1滑动的实施方式来举例具体说明,但是下文中的优选实施方式都可以应用到例如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都可以相对于地板1滑动的情况中。当汽车发生碰撞(尤其是正面碰撞)时,乘员的身体向前运动,乘员的髋部沿座椅坐垫3的表面向前滑动,当髋部运动到折弯件2的凸起部时,通过座椅坐垫3传递给凸起部向前的作用力,当该作用力达到一定大小时,折弯件2的后端连接部沿地板1向前滑动,从而使得凸起部的凸起高度更加抬高,以进一步防止乘员的髋部下潜。优选地,所述地板1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槽11,所述后端连接部上形成有连接孔,所述后端连接部与所述地板1之间通过穿过该连接孔和所述滑槽11的连接件4可滑动地连接,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滑槽11的后端相对应地连接。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地板1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槽11,从而使得可滑动的后端连接部能够沿该滑槽11前后滑动。具体地,后端连接部上形成有相应的连接孔,连接件4穿过后端连接部上的连接孔和滑槽11与该连接孔相对应的后端以将后端连接部与地板1可滑动地连接在一起。由于连接件4将后端连接部连接在滑槽11的后端,因此当折弯件2受到作用力的时候,后端连接部和连接件4能够共同沿滑槽11向前运动,从而使得折弯件2发生变形,即凸起部更加向上凸起。需要说明的是,当汽车没有发生碰撞的时候,连接件4能够将后端连接部固定在滑槽11的后端。优选地,所述滑槽11的前端中设置有弹性限位块5。根据上文所述的优选实施方式,更优选地,滑槽11的前端中设置有弹性限位块5,也就是说,在汽车发生碰撞以使得后端连接部与连接件4沿滑槽11滑动的过程中,当后端连接部滑动到滑槽11的前端时,连接件4与弹性限位块5相接处,从而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汽车的防下潜结构和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的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防下潜结构包括汽车的地板(1)、折弯件(2)和座椅坐垫(3),所述折弯件(2)包括前端连接部、后端连接部和该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之间向上凸起的凸起部,该座椅坐垫(3)固定在该地板(1)上并由该凸起部支撑在所述折弯件(2)的上方,该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沿长度方向分别连接在所述地板(1)上,至少所述后端连接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地板(1)滑动地与所述地板(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的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防下潜结构包括汽车的地板(1)、折弯件(2)和座椅坐垫(3),所述折弯件(2)包括前端连接部、后端连接部和该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之间向上凸起的凸起部,该座椅坐垫(3)固定在该地板(1)上并由该凸起部支撑在所述折弯件(2)的上方,该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沿长度方向分别连接在所述地板(1)上,至少所述后端连接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地板(1)滑动地与所述地板(1)连接,所述前端连接部和所述后端连接部之间还连接有向上凸起的弹性件(6),所述弹性件(6)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凸起部的凸起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连接部设置为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地板(1)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1)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槽(11),所述后端连接部上形成有连接孔,所述后端连接部与所述地板(1)之间通过穿过该连接孔和所述滑槽(11)的连接件(4)可滑动地连接,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滑槽(11)的后端相对应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荣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