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切式折叠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0861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剪切式折叠童车,包括前轮、后轮、前轮支架、底撑、下支架、上支架、座垫杆和座垫连杆,座垫连杆二端分别与底撑、座垫杆铰接,上支架可伸缩套在下支架内,它还包括支架连接件、折叠滑块和下支架连杆,支架连接件设在底撑的一端,并设有弧形的定位柱滑槽,位柱滑槽一端设有定位槽;折叠滑块弹性固定在下支架内靠近支架连接件的一端,折叠滑块上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形状大小与定位柱滑槽、定位槽相匹配;底撑上设有连动杆槽,下支架连杆一端在底撑的连动杆槽内铰接,另一端与下支架铰接。上述结构使童车折叠后的体积也进一步缩小。同时,折叠通过一步完成。(*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童车,尤其是一种剪切式折叠童车
技术介绍
婴儿童车它具有携带婴儿方便、安全等优点,因此被广泛使用。另一方面,人们总想使童车运输、存放时的体积越小越好,童车的折叠问题也就成了童车生产企业的研究重点。国家知识产权局2005年2月2日公开了“一种推把可伸缩折叠童车”(公开号CN 2675506Y)。文献公开童车包括车架、车架锁定机构、车轮和推把,推把为可伸缩把,该童车在车架折叠后推把可以回收缩短,因此折叠后的车架体积及长度进一步缩小,这不仅便于使用者的存放,而且也使包装和储运的空间缩小。但该种童车折叠时需要二步完成,其折叠相对比较繁琐;另外,折叠后的体积也需进一步缩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拟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剪切式折叠婴儿童车,使其折叠后体积更小、且折叠方便。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剪切式折叠童车,包括前轮、后轮、前轮支架、底撑、下支架、上支架、座垫杆和座垫连杆,所述座垫连杆二端分别与底撑、座垫杆铰接,所述上支架可伸缩套在下支架内,它还包括支架连接件、折叠滑块和下支架连杆,支架连接件设在底撑的一端,并设有弧形的定位柱滑槽,所述位柱滑槽一端设有定位槽;所述折叠滑块弹性固定在下支架内靠近支架连接件的一端,折叠滑块上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形状大小与定位柱滑槽、定位槽相匹配;所述底撑上设有连动杆槽,下支架连杆一端在底撑的连动杆槽内铰接,另一端与下支架铰接。上述上支架可伸缩套在下支架内的结构为还组入了捏手、连动杆、牵引索、牵引索导轮和定位锁钩,所述捏手固定在上支架上,所述牵引索、牵引索导轮在上支架内,所述连动杆为“L”形,一端和捏手铰接,另一端和牵引索一端连接,定位锁钩固定上支架套在下支架内的一端,并与可伸缩牵引索的一端连接;所述下支架的内壁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形状大小与定位锁钩相匹配。作为改进,上述的剪切式折叠婴儿童车它还包括前轮支架连杆,所述前轮支架与支架连接件铰接,所述前轮支架连杆一端与前轮支架铰接,另一端在连动杆槽内与下支架连杆一端铰接。前述折叠滑块弹性固定是通过弹簧固定。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通过推把捏手捏下后,使连动杆拉动牵引索把上支架内的锁钩拉起,脱离下支架上的定位孔,继续下压上支架至前端的滚轮压到折叠滑块。折叠滑块上的定位柱在定位槽内向下滑,进入定位柱滑槽,这时下支架可围绕折叠滑块转动折叠。所述前轮支架活杆一端与前轮支架铰接结构,使前轮支架、前轮支架活杆、下支架、下支架活杆组成了四连杆结构,在下支架可围绕折叠滑块转动折叠的同时,使前轮支架也围绕折叠滑块转动折叠,前轮也就跟着转动折叠。折叠后的体积也需进一步缩小。同时,折叠通过一步完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剪切式折叠童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剪切式折叠童车的下支架、前轮支架、底撑的连接图;图3是剪切式折叠童车上支架可伸缩固定在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捏手捏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上、下支架的剖面图;图6是下支架侧盖打开后的内部结构图。图中1-前轮,2-前轮支架,3-下支架侧盖,4-踏脚板,5-下支架,6-侧扶手连杆,7-侧扶手,8-侧扶手安装点,9-上支架活套,10-上支架,11-推把护套,12-座垫杆,13-靠背杆,14-座垫连杆,15-底撑,16-后轮接头,17-后轮,18-牵引索,19-牵引索导轮,20-连动杆,21-捏手,22-牵引索拉动方向,23-捏手捏下后的位置,24-弹簧,25-支架连接杆,26-定位槽,27-定位柱,28-折叠滑块,29-前轮支架连,30-下支架连杆,31-定位孔,32-定位锁钩,33-滑轮,34-定位柱滑槽,35-连动杆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剪切式折叠婴儿童车,包括前轮1、后轮17、前轮支架2、底撑15、下支架5、上支架10、座垫杆12和座垫连杆14以及下支架侧盖3、踏脚板4、侧扶手连杆6、侧扶手7、侧扶手安装点8,上支架活套9、推把护套11、靠背杆13、后轮接头16、后轮所述座垫连杆17。由于下支架侧盖3、踏脚板4、下支架5、侧扶手连杆6、侧扶手7、侧扶手安装点8,上支架活套9、推把护套11、靠背杆13、后轮接头16、后轮所述座垫连杆17的结构和连接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因此这里不再详细描述。本技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是童车支架连接件25、折叠滑块28和下支架连杆30。座垫连杆14二端分别与底撑15、座垫杆12铰接,所述上支架10可伸缩套在下支架5内。支架连接件25设在底撑15的一端,与下支架可转动连接,并设有弧形的定位柱滑槽34,所述位柱滑槽34一端设有定位槽26。所述折叠滑块28弹簧24固定在下支架5内靠近支架连接件25的一端,折叠滑块28上设有定位柱27(参见图6),所述定位柱27的形状大小与定位柱滑槽34、定位槽26相匹配,在不折叠的情况下,定位柱27由于弹簧24作用,其位置在定位槽26内。所述底撑15上设有连动杆滑槽35,下支架连杆30一端在底撑15的连动杆槽35内铰接,另一端与下支架5铰接。这样,下压上支架10至前轮1的滚轮33压到折叠滑块28。折叠滑块28上的定位柱27沿定位槽26向下滑出,进入定位柱滑槽34,同时下支架5、座垫杆12、座垫连杆14、底撑15构成了四连杆结构,下支架5可围绕支架连接件25转动折叠。参见图3,上支架10可伸缩套在下支架5内的结构为还组入了捏手21,连动杆20、牵引索18、牵引索导轮19、定位锁钩32和滚轮33,所述捏手21固定在上支架10上,所述牵引索18、牵引索导轮19在上支架10内,所述连动杆20为“L”形,一端和捏手21铰接,另一端和牵引索18一端连接,定位锁钩32固定上支架10套在下支架5内的一端,并与可伸缩牵引索18的一端连接;所述下支架5的内壁上设有定位孔31(参见图5),所述定位孔31的形状大小与定位锁钩32相匹配。通过推把捏手21捏下后,捏手在捏下后的位置23(参见图4),牵引索牵引索导轮19按牵引索拉动方向22拉动,使连动杆20拉动牵引索18把上支架10内的锁钩32拉起,脱离下支架上5的定位孔31,实现了上支架10可伸缩套在下支架5内。作为改进,童车还包括前轮支架连杆29,所述前轮支架2与支架连接件25铰接,所述前轮支架连杆29一端与前轮支架2铰接,另一端在连动杆槽35内与下支架连杆30一端铰接。这样,使前轮支架2、前轮支架连杆29、下支架5、下支架活杆31组成了四连杆结构,在下支架5围绕折支架连接件25转动折叠的同时,使前轮支架2也围绕支架连接件25转动折叠,前轮1也就跟着转动折叠。折叠后的体积也需进一步缩小。权利要求1.一种剪切式折叠童车,包括前轮(1)、后轮(17)、前轮支架(2)、底撑(15)、下支架(5)、上支架(10)、座垫杆(12)和座垫连杆(14),所述座垫连杆(14)二端分别与底撑(15)、座垫杆(12)铰接,所述上支架(10)可伸缩套在下支架(5)内,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支架连接件(25)、折叠滑块(28)和下支架连杆(30),支架连接件(25)设在底撑(15)的一端,并设有弧形的定位柱滑槽(34),所述位柱滑槽(34)一端设有定位槽(26);所述折叠滑块(28)弹性固定在下支架(5)内靠近支架连接件(25)的一端,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剪切式折叠童车,包括前轮(1)、后轮(17)、前轮支架(2)、底撑(15)、下支架(5)、上支架(10)、座垫杆(12)和座垫连杆(14),所述座垫连杆(14)二端分别与底撑(15)、座垫杆(12)铰接,所述上支架(10)可伸缩套在下支架(5)内,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支架连接件(25)、折叠滑块(28)和下支架连杆(30),支架连接件(25)设在底撑(15)的一端,并设有弧形的定位柱滑槽(34),所述位柱滑槽(34)一端设有定位槽(26);所述折叠滑块(28)弹性固定在下支架(5)内靠近支架连接件(25)的一端,折叠滑块(28)上设有定位柱(27),所述定位柱(27)的形状大小与定位柱滑槽(34)、定位槽(26)相匹配;所述底撑(15)上设有连动杆槽(35),下支架连杆(30)一端在底撑(15)的连动杆槽(35)内铰接,另一端与下支架(5)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晨辉婴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