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古敬德专利>正文

婴儿车刹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0680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车刹车装置,其是在两后轮连接的中轴上枢接一刹车踏板,此刹车踏板上宽下窄以形成两侧的斜导面;两刹车杆与中轴平行设置且与刹车踏板两侧斜导面弹性抵靠,此刹车踏板可推动两活动杆伸入或伸出两后轮。利用刹车踏板上宽下窄的设计,使其在绕中轴转动时,两刹车杆可以沿斜导面移动的同时进行轴向移动,以令两刹车杆分别伸进伸出两后轮,以对两后轮同时进行刹制或是解刹的作用,“一踏双刹”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刹车装置在结构上更简单,使用操作上更方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儿童推车,特别是指一种婴儿车刹车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儿童推车,为增加其安全性在轮子上均设有刹车装置,常见的刹车装置是设在两后轮上,即每一个后轮均设有一独立的刹车装置,在刹车时需分别扳动两个刹车块方可将两后轮刹住,因此无论是刹车还是解刹时需进行两次动作,因此操作略显复杂。有利用一可左右摇摆运动的踏板连动一旋转式凸轮机构的设计,将踏板的摇摆运动转换为左右刹车杆的直线往复运动,但此结构的刹车装置,结构复杂,且部件易损坏,有不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刹车定位准确,结构简单且只需要进行一次动作即可将两后轮刹住或解刹的婴儿车刹车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婴儿车刹车装置,其是在两后轮连接的中轴上枢接一刹车踏板,此刹车踏板上宽下窄以形成两侧的斜导面;两刹车杆与中轴平行设置且与刹车踏板两侧斜导面弹性抵靠,此刹车踏板可推动两活动杆伸入或伸出两后轮。所述的中轴处于刹车踏板的两侧平行的设置有两刹车杆套,两刹车杆各套置复位弹簧后分别置于刹车杆套中,此复位弹簧令刹车杆始终抵靠在刹车踏板的两侧。所述的刹车踏板的两侧设为斜导面凸块,在此斜导面凸块上均设有滑槽,两刹车杆的一端是顶靠在滑槽中并可在滑槽中移动。所述的滑槽两端部设有沉孔。所述的后轮的轮彀上均匀的分布有与刹车杆套合的定位孔。所述的刹车杆两端设为圆弧形,同时定位孔与定位孔之间亦为弧形过渡面。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是利用刹车踏板上宽下窄的设计,使其在绕中轴转动时,两刹车杆可以沿斜导面移动的同时进行轴向移动,以令两刹车杆分别伸进伸出两后轮,以对两后轮同时进行刹制或是解刹的作用,“一踏双刹”使本技术的刹车装置在结构上更简单,使用操作上更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刹车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解刹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婴儿车的刹车装置,是包括一刹车踏板1、一中轴2、两刹车杆3及两后轮4。刹车踏板1的前端是枢接在中轴2的中部,刹车踏板1的两侧设有上宽下窄的斜导面凸块11(见图3所示),此斜导面凸块上设有滑槽12,此滑槽12的槽宽大于刹车杆3的直径,在滑槽12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一沉孔13、14以便于定位刹车杆3;中轴2的两端是枢接婴儿车的两后轮4,在中轴2枢接刹车踏板1的两侧平行的设有刹车杆套21,其内设有复位弹簧22;两刹车杆3是置于刹车杆套21中,其对应刹车踏板1的一端固定有限位块31,此限位块31顶制复位弹簧22后活动固定在刹车杆套21中,且两刹车杆3的两端是伸置于刹车杆套21之外并可在刹车杆套21中移动,另两刹车杆3的两端为圆弧形;在复位弹簧22的作用下,两刹车杆3始终抵靠在刹车踏板1两侧斜导面凸块11的滑槽12中,当两刹车杆3处于未刹制状态时,两刹车杆3的端部是顶制在滑槽12下端的沉孔14中定位;两后轮4的轮彀对应两刹车杆3的位置均匀的分布有定位孔41,且各定位孔41之间亦为弧形过渡面42。如图4并配合图1所示,本技术进行刹车动作时,踩踏中轴2上的刹车踏板1,刹车踏板1即绕中轴2转动,在转动的同时,刹车踏板1两侧的斜导面凸块11即相对两刹车杆3转动,则两刹车杆3便会从两侧斜导面凸块11的滑槽12下端的沉孔14中脱出且沿滑槽12向上移动,由于斜导面凸块11的斜导面设置,两刹车杆3即会在斜导面凸块11的顶推下沿刹车杆套21向车后轮4方向移动,待刹车杆3移动至滑槽12上端的沉孔13中时,两刹车杆3同时会被推至两后轮4的定位孔41中,由于各定位孔41之间为弧面设计,又刹车杆3的配合端部亦为圆弧形,因此刹车杆3会很容易被导入后轮4的定位孔41中,使两后轮4无法转动而实现刹车的功能。如图5并配合图1所示,本技术进行解刹动作时,抬起中轴2上的刹车踏板1,刹车踏板1即绕中轴2向上转动,在转动的同时,刹车踏板两侧的斜导面凸块11即相对两刹车杆3转动,由于刹车杆套21中复位弹簧22会顶推刹车杆3始终顶靠在刹车踏板1上,则两刹车杆3便会从两侧斜导面凸块11的滑槽12上端的沉孔13中脱出且沿滑槽12向下移动,由于斜导面凸块11的斜导面设置,两刹车杆3即会在复位弹簧22的顶推下没刹车杆套21向脱离车后轮4的方向移动,待刹车杆3移动至滑槽12下端的沉孔14中时,两刹车杆3同时会脱离两后轮4的定位孔41,两后轮4可以自由转动,则车子处于解刹状态。综上,本技术的刹车装置,是通过一个刹车踏板即可同时推动两刹车对两后轮进行刹车和解刹的动作,因此其在结构上更简单,使用操作上更方便。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车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是在两后轮连接的中轴上枢接一刹车踏板,此刹车踏板上宽下窄以形成两侧的斜导面;两刹车杆与中轴平行设置且与刹车踏板两侧斜导面弹性抵靠,此刹车踏板可推动两活动杆伸入或伸出两后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中轴处于刹车踏板的两侧平行的设置有两刹车杆套,两刹车杆各套置复位弹簧后分别置于刹车杆套中,此复位弹簧令刹车杆始终抵靠在刹车踏板的两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刹车踏板的两侧设为斜导面凸块,在此斜导面凸块上均设有滑槽,两刹车杆的一端是顶靠在滑槽中并可在滑槽中移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车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滑槽两端部设有沉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后轮的轮彀上均匀的分布有与刹车杆套合的定位孔。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婴儿车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刹车杆两端设为圆弧形,同时定位孔与定位孔之间亦为弧形过渡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车刹车装置,其是在两后轮连接的中轴上枢接一刹车踏板,此刹车踏板上宽下窄以形成两侧的斜导面;两刹车杆与中轴平行设置且与刹车踏板两侧斜导面弹性抵靠,此刹车踏板可推动两活动杆伸入或伸出两后轮。利用刹车踏板上宽下窄的设计,使其在绕中轴转动时,两刹车杆可以沿斜导面移动的同时进行轴向移动,以令两刹车杆分别伸进伸出两后轮,以对两后轮同时进行刹制或是解刹的作用,“一踏双刹”使本技术的刹车装置在结构上更简单,使用操作上更方便。文档编号B62B9/08GK2776791SQ20052005540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4日专利技术者古敬德 申请人:古敬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车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是在两后轮连接的中轴上枢接一刹车踏板,此刹车踏板上宽下窄以形成两侧的斜导面;两刹车杆与中轴平行设置且与刹车踏板两侧斜导面弹性抵靠,此刹车踏板可推动两活动杆伸入或伸出两后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敬德
申请(专利权)人:古敬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