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的刹车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0557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童车的刹车机构,包含第一车轮连接装置与第二车轮连接装置,第一车轮连接装置包含第一刹车件、第一操作件、将第一刹车件固定在刹车位置上的锁定装置;第二车轮连接装置包含第二刹车件、第二操作件、将第二操作件推向使第二刹车件处于解刹位置的方向的解刹弹簧。其中,第一操作件与第二操作件之间通过牵引线相联动。该童车的刹车机构采用能被隐藏在刚性管件内的刹车线实现联动,不会发生误操作。操作简单可靠,外形美观。(*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童车的刹车机构
技术介绍
为了消除童车、手推车在停放时以及在斜坡上运行时的不安全隐患,在很多童车和手推车上均安装有刹车机构。如日本公开号为2004-203243的发 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刹车结构,该刹车结构具备分别设置在两侧后轮上并且通 过一根动作杆相联动操作的刹车机构,通过将设置在刹车机构上的呈放射状 延伸的复数个刹车销插入呈圆周状排列在车轮上的限位槽内,实现刹车锁定。 该刹车结构的联动装置为一根裸露的动作杆,该动作杆在受到外力时易发生误操作,且动作杆和复数个刹车销影响车辆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外形美观的童车的 刹车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童车的刹车机构,包含分别将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转动设置在车体 上的第一车轮连接装置与第二车轮连接装置。所述的第一车轮连接装置包含 固定在所述车体上并与所述第一车轮相转动连接的第一车轮固定架;能在与所述的第一车轮相嵌结的刹车位置及与所述的第一车轮不相嵌结的解刹位置 间移动的第一刹车件、用于将所述的第一刹车件定位至刹车位置或解刹位置的第一操作件。所述的第二车轮连接装置包含固定在所述车体上并与所述 第二车轮相转动连接的第二车轮固定架;能在与第二车轮相嵌结的刹车位置 及与所述的第二车轮不相嵌结的解刹位置间移动的第二刹车件,用于将所述 的第二刹车件定位至刹车位置或解刹位置的第二操作件。所述的刹车机构还包含用于将所述的第一操作件与所述的第二操作件相联动设置的联动装置, 该联动装置的联动方式为使得当所述第一刹车件处于刹车位置时所述的第 二刹车件也处于刹车位置,当所述第一刹车件处于解刹位置时所述的第二刹 车件也处于解刹位置的联动装置。所述的联动装置是两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 操作件及所述的第二操作件相连接的具有固定长度的牵引线、用于将该第二 操作件推向使所述第二刹车件处于解刹位置的方向的解刹弹簧,在所述的第 一操作件上具备能将所述第一刹车件固定在刹车位置上的锁定装置。所述的第一刹车件为与所述车轮的转动轴相平行的第一锁定销,该第一 锁定销能沿自身轴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第一车轮固定架内,在所述的第一 车轮上设置有供所述的第一锁定销的一端部插入的至少一个锁孔,所述的第 二刹车件为与所述车轮的转动轴相平行的第二锁定销,该第二锁定销能沿自身轴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第二车轮固定架内,在所述的第二车轮上设置有 供所述的第二锁定销的一端部插入的至少一个锁孔。所述的第一操作件包含与所述第一锁定销的另一端部相抵触的第一斜 面、用于将所述的第一锁定销推向解刹位置的第一复位弹簧,当所述第一刹 车件处于刹车位置时,所述第一斜面的最高部与所述第一锁定销相抵触,当 所述第一刹车件处于解刹位置时,所述第一斜面的最凹部与所述第一锁定销 相抵触。所述的锁定装置为位于所述第一斜面最髙部处的锁定凹槽,当所述 第一锁定销处于刹车位置时,所述第一锁定销的另一端部插入所述锁定凹槽 内。所述的第二操作件包含与所述第二锁定销的另一端部相抵触的第二斜 面、用于将所述的第二锁定销推向解刹位置的第二复位弹簧,当所述第二锁 定销处于刹车位置时,所述第二斜面的最髙部与所述第二锁定销相抵触,当 所述第二刹车件处于解刹位置时,所述第二斜面的最凹部与所述第二锁定销 相抵触。位于所述第一车轮上的各所述的锁孔均布在以所述第一车轮的转动轴为 圆心的圆周上,位于所述第二车轮上的各所述的锁孔均布在以所述第二车轮 的转动轴为圆心的圆周上。在所述的第一车轮固定架上开设有第一导向槽,在所述的第一操作件上 具备能嵌在所述的第一导向槽内并沿该第一导向槽滑动的第一导向突起,所 述牵引线与所述第一导向突起相固定连接,当所述第一导向突起位于所述第 一导向槽的一端部时,所述的第一刹车件处于刹车位置;当所述第一导向突 起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另一端部时,所述的第一刹车件处于解刹位置。所 述第一导向槽呈以所述第一车轮的转动轴为圆心的弧形,在所述的第一操作 件上设置有供使用者对所述第一操作件实施操作的踏板。在所述的第二车轮固定架上开有第二导向槽,在所述的第二操作件上具 备能嵌在所述的第二导向槽内并沿该第二导向槽滑动的第二导向突起,所述 牵引线与所述第二导向突起相固定连接,当所述第二导向突起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一端部时,所述的第二刹车件处于刹车位置;当所述第二导向突起 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另一端部时,所述的第二刹车件处于解刹位置,所述 的解刹弹簧夹设在所述的第二导向槽内壁与所述的第二导向突起之间。所述 的第二导向槽呈以所述第二车轮的转动轴为圆心的弧形。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 采用牵引线实现联动,牵引线能够被隐藏于位置不可改变的刚性管内, 避免发生误操作。2、 该童车的刹车机构仅在一侧车轮上具备操作件,另一侧的车轮连接装 置通过联动装置和弹簧实现锁定与解锁。操作件的安装位置可以设置得较为 隐蔽,既不影响美观,也能避免误操作。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在刹车状态下的主视附图2为附图1的A-A向剖视附图3为附图2的B-B向剖视附图4为附图2的C-C向剖视附图5为附图2的D-D向剖视附图6为本技术在解刹状态下的主视附图7为附图6的E-E向剖视附图8为附图7的F-F向剖视附图9为附图7的G-G向剖视附图IO为本附图7的H-H向剖视图。其中1、第一车轮连接装置;10、第一车轮;11、第一锁定销;12、第 一操作件;13、锁定凹槽;14、第一斜面;15、第一复位弹簧;16、第一导 向槽;17、第一导向突起;18、踏板;19、第一车轮固定架;2、第二车轮连 接装置;20、第二车轮;21、第二锁定销;22、第二操作件;23、锁孔;24、 第二斜面;25、第二复位弹簧;26、第二导向槽;27、第二导向突起;28、 解刹弹簧;29、第二车轮固定架;3、牵引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如附图l、 2、 6、 7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的童车的刹车机构包含分 别将第一车轮10和第二车轮20转动设置在车体上的第一车轮连接装置1与第二车轮连接装置2。其中,第一车轮连接装置l包含固定在车体上的第一车轮固定架19, 第一车轮10绕水平轴线转动连接在该第一车轮固定架19上;能沿水平方向滑动地设置在该第一车轮固定架19内的第一锁定销11,该第一锁定销11具 备一端插入开设在第一车轮IO上的锁孔23内的刹车位置以及从该锁孔23内 脱出的解刹位置用于将第一锁定销11定位至刹车位置或解刹位置的第一操 作件12。如附图2和附图7所示,所述的第一操作件12包含与第一锁定销11的 另一端相抵触的第一斜面14,以及夹在第一车轮固定架19和第一锁定销11 之间的第一复位弹簧15,该第一复位弹簧15将第一锁定销11推向解刹位置。当第一锁定销处于刹车位置时,第一斜面14的最髙部与第一锁定销11 相抵触,当第一锁定销11处于解刹位置时,第一斜面14的最凹部与所述第 一锁定销11相抵触。在第一操作件12上还具备能将第一锁定销11固定在刹车位置上的锁定 装置。该锁定装置为位于第一斜面14最髙部处的锁定凹槽13,当第一锁定销 ll处于刹车位置时,其另一端插入该锁定凹槽13内。如附图3和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童车的刹车机构,包含分别将第一车轮(10)和第二车轮(20)转动设置在车体上的第一车轮连接装置(1)与第二车轮连接装置(2), 所述的第一车轮连接装置(1)包含:固定在所述车体上并与所述第一车轮(10)相转动连接的第一车轮固定架( 19);能在与所述的第一车轮(10)相嵌结的刹车位置及与所述的第一车轮(10)不相嵌结的解刹位置间移动的第一刹车件、用于将所述的第一刹车件定位至刹车位置或解刹位置的第一操作件(12), 所述的第二车轮连接装置(2)包含:固定在所述车体 上并与所述第二车轮(20)相转动连接的第二车轮固定架(29);能在与第二车轮(20)相嵌结的刹车位置及与所述的第二车轮(20)不相嵌结的解刹位置间移动的第二刹车件,用于将所述的第二刹车件定位至刹车位置或解刹位置的第二操作件(22),  所述的刹车机构还包含用于将所述的第一操作件(12)与所述的第二操作件(22)相联动设置的联动装置,该联动装置的联动方式为使得:当所述第一刹车件处于刹车位置时所述的第二刹车件也处于刹车位置,当所述第一刹车件处于解刹位置时所述的第二刹车件也处于解刹位置的联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联动装置是两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操作件(12)及所述的第二操作件(22)相连接的具有固定长度的牵引线(3)、用于将该第二操作件(22)推向使所述第二刹车件处于解刹位置的方向的解刹弹簧(28) , 在所述的第一操作件(12)上具备能将所述第一刹车件固定在刹车位置上的锁定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友明陈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