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车之刹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0433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车之刹车装置,该刹车装置在婴儿车脚管末端的轮座两侧和轮子内侧面设置了卡掣单元与驱动盘,并由轮轴穿于其间连结三者,在卡掣单元与驱动盘之间设一卡掣滑块,而轮轴亦同时穿过其长槽孔,再于卡掣滑块的一端设有卡掣部,且卡掣滑块的另一端至少设一与轮轴平行的连动杆,而使连动杆伸入驱动盘内侧端端面上所设之驱动槽中;故当驱动盘被带动旋转时,藉由其上的驱动槽的位移而对连动杆产生顶推之作用,使卡掣滑块依轮轴轴向之垂直方向前、后移动,让卡掣块上的卡掣部挡止住或退离轮子之卡掣单元,轮子即被刹住或释放。(*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的刹车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实现单侧或双侧同步刹车、释放的婴儿车刹车装置。
技术介绍
婴儿手推车后轮的刹车结构种类繁多,其有一种如下在两后轮处,分别设有踩踏板,并使各踩踏板上的嵌齿能够嵌合入后轮上所设之齿部的空缺中,来达到制动之目的。上述这种刹车机构相互分离,操作起来较麻烦,若遇到紧急状况时,如果无法将两后轮同时刹住,手推车容易摇晃或旋转,甚至翻倒,使车內的婴儿摔出受伤,因此,这种分离式的刹车装置只适用于部份的婴儿手推车,例如属于慢速行驶的婴儿手推车、或行驶于平稳路面的婴儿手推车等,对于以较高速度行驶、或行驶于较为陡峭的斜坡路面时,基于安全性方面的考虑,设计出一种两后轮同步刹车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业者开发出了几种两后轮同步踩刹及释放的结构,如美国专利5,460,399所公开的技术,其结构及操作的情形如下婴儿车之折叠骨架的前端设有前轮,而折叠骨架的后端则设有左、右后轮,该左、右后轮枢设于管轴的两端,且在管轴的中间处套设一踩踏板,同时在踩踏板的背面中间处设置有两相对应的左、右凸轮面的凸轮部,且左、右凸轮面包含由一与平坦端连接的一坡度部,再续而连接着另一平坦端,并在平坦端表面各设有浅凹部;另外,踩踏板左右两端各设有受內外支持部支持,且穿设的左右刹车杆,且在介于外侧支持部与刹车杆上耳部之间设有弹簧,使刹车杆被朝着踩踏板顶推,而使刹车杆保持顶于左、右凸轮面上。所以当踩踏板被向下踩踏摆转时,藉由左右刹车杆內侧端在左右凸轮面上之从平坦端顺着坡度部滑至另一平坦端上,使左右刹车杆向外平行移动,而令左右刹车杆的外侧端顺利地伸入放射状肋部所形成的空缺中,以达挡止两后轮同步刹车之目的;反之,当将踩踏板向上拨移时,左右刹车杆內侧端在左右凸轮面上,从平坦端顺着坡度部滑至另一平坦端上,使左右刹车杆朝內平行移动,进而令左右刹车杆的外侧端顺利地退出放射状肋部所形成的空缺中,以释放左右后轮;同时当左右刹车杆的內侧端滑至两平坦端处时,可正好落入浅凹部中,使踩踏板可受到适当的定位。固然上述的刹车结构已具备了同步踩刹及释放之目的,可是左右刹车杆顶在左右凸轮面表面所产生的正压力最大,欲使左右刹车杆能够顺畅地移动时,除了必须在左右刹车杆的內侧端设置减少摩擦阻力的光滑部外,且还必须使支持左右刹车杆的內外支持部精准地位于同一中心线上,否则如果两者稍有偏移,就极容易造成左右刹车杆无法顺利的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单的婴儿车刹车装置,实现单边或同步刹车的功能,以克服上述刹车装置由于结构繁复所造成的缺点。一种婴儿车之刹车装置,由轮子、轮座、卡掣滑块、驱动盘以及轮轴组成,其特征在于该轮轴贯穿驱动盘、轮座、卡掣滑块,并将轮子枢接于所述轮轴末端;以及;该轮子的內侧面具有若干与其同步旋转,呈放射状延伸的卡掣单元;该轮座连接于婴儿车脚管末端,且具有至少可容置卡掣滑块与驱动盘的容置空间;该卡掣滑块包含有一可容纳轮轴滑动之长槽孔,其一侧边设有一卡掣部,并于另一侧边延伸出至少一根连动杆;该驱动盘包含一个以上可容置卡掣滑块之连动杆的驱动槽。如上所述的一种婴儿车之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掣部为一凹槽或一凸块。如上所述的一种婴儿车之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槽设置有一卡掣凸块。如上所述的一种婴儿车之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盘上可设置一与其一体成型踏板部。如上所述的一种婴儿车之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槽为圆弧形槽。一种婴儿车之刹车装置,由一对轮子、一对轮座、卡掣滑块、驱动盘、一轮轴、一连杆以及至少一踏板部组成,其特征在于该轮轴贯穿两侧之驱动盘、轮座、卡掣滑块,并将轮子分别枢接于所述轮轴两末端;以及该轮子的內侧面具有若干与其同步旋转,呈放射状延伸的卡掣单元;该轮座连接于婴儿车脚管末端,且具有至少可容置卡掣滑块与驱动盘的容置空间;该卡掣滑块包含有一可容纳轮轴滑动之长槽孔,其一侧边设有一卡掣部,并于另一侧边延伸出至少一根连动杆;该驱动盘包含一个以上可容置卡掣滑块之连动杆的驱动槽,及一连接部;该连杆固接于两侧驱动盘的两连接部之间,且与踏板相连接。一种婴儿车之刹车装置,由一对轮子、一对轮座、卡掣滑块、驱动盘、一轮轴以及至少一踏板组成,其特征在于该轮轴贯穿两侧之驱动盘、轮座、卡掣滑块,并将轮子分别枢接于所述轮轴两末端,并在轮轴的中间固设一踩踏板;该轮子的內侧面具有若干与其同步旋转,呈放射状延伸的卡掣单元;该轮座连接于婴儿车脚管的末端,且具有至少可容置卡掣滑块与驱动盘的容置空间;该卡掣滑块包含有一可容纳轮轴滑动之长槽孔,其一侧边设有一卡掣部,并于另一侧边延伸出至少一根连动杆;该驱动盘包含一个以上可容置卡掣滑块之连动杆的驱动槽。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本技术所提供的婴儿车刹车装置在轮座一侧之驱动盘端面处设置有驱动槽,使卡掣块一端上所设之伸于驱动槽內的连动杆,被顶推而使卡掣滑块被带动而沿径向移动,使轴向设置于轮座另一侧的轮子的卡掣单元,受卡掣滑块上的卡掣部所阻挡或退离,完成轮子的刹车或释放动作。在本技术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中,在单侧的驱动盘上设置有踏板部,或将两侧相对的驱动盘之踏板部以一连杆连结,踩踏踏板部或连杆时,就能实现单边或双边同步刹车。在本技术的第三个技术方案中,将两侧的驱动盘、卡掣滑块及轮子和轮座穿设于的同一轮轴上,并在该轮轴上固设另一踩踏板,使其能够具有两侧轮子同步刹车或释放的功能。与现有的婴儿车刹车装置相比,本技术所示的婴儿车刹车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元件受力均匀,不易损坏等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端面剖視图;图4是本技术驱动盘的驱动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踩踏部部分之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图6是本技术踩踏部部分之结构的再一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在婴儿车脚管末端固接一轮座1,而该轮座1的一端中间处设有由壁部11所隔开的两容纳并设置有位于轮子6內侧面且呈放射状的卡掣单元61与一驱动盘4,同时壁部11中间设一轴孔15,并且在轮座1的一侧设有滑槽13的容置部12,使一卡掣滑块2可以导滑于滑槽13內,同时在滑槽13槽口处可以覆设一盖体3。该卡掣滑块2的构造如下在其中间适当处开设一长槽孔20,并在其一端设一卡掣部22,且轮座1的壁部11上设一缺口14,使其可以容纳并设置有该卡掣部22,该卡掣部22的形状可为凹槽23或凸块23’,另卡掣滑块2的背面设有两连动杆21;此外,在轮座1一侧所容纳并设置的驱动盘4內侧端的端面上,与卡掣滑块2的连动杆21相对处设两弧形驱动槽41、42,并在其中一驱动槽42上设一卡掣凸块43,且同时于驱动盘4的中央设一轴孔40,而在驱动盘4的另一端侧方延伸设置一踏板部45。将一轮轴5由驱动盘4的外侧方穿插入轴孔40后,接着穿过卡掣滑块2的长槽孔20,最后,穿入轮子6后轮轴5后,其末端以扣环62枢固,组合成如图2所示的结构,轮座1的两侧容纳并设置有位于轮子6內侧面的卡掣单元61与驱动盘4,轮轴5穿越于其间连结三者,使卡掣滑块2介于卡掣单元61与驱动盘4之间,同时轮轴5亦穿过卡掣滑块2上所设的长槽孔20,卡掣滑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车之刹车装置,由轮子(6)、轮座(1)、卡掣滑块(2)、驱动盘(4)以及轮轴(5)组成,其特征在于:    该轮轴(5)贯穿驱动盘(4)、轮座(1)、卡掣滑块(2),并将轮子(6)枢接于所述轮轴(5)末端;以及;    该轮子(6)的内侧面具有若干与其同步旋转,呈放射状延伸的卡掣单元(61);    该轮座(1)连接于婴儿车脚管末端,且具有至少可容置卡掣滑块(2)与驱动盘(4)的容置空间(14);    该卡掣滑块(2)包含有一可容纳轮轴(5)滑动之长槽孔(20),其一侧边设有一卡掣部(22),并于另一侧边延伸出至少一根连动杆(21);    该驱动盘(4)包含一个以上可容置卡掣滑块(2)之连动杆(21)的驱动槽(4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正帆叶川铭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