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0282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3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器,其中,换热管内侧壁上设置多个等间距布置的内齿,且相邻内齿之间具有一个狭长的凹槽,内齿的齿高H与凹槽的槽宽C比例关系为0.9≤H/C≤2.8,在换热器的胀管工艺环节中使润滑油可利用自身的表面张力顺着凹槽流动,同时,润滑油还可自内齿的齿腰线的第二端向齿腰线的第一端流动,从而在换热管的内齿表面形成均匀的油膜,以提高润滑油对内齿的润滑效果,从而在胀管过程中降低胀球对内齿的磨损,相对而言,增加了内齿的高度,从而提高了内齿对换热介质的扰动作用,换热介质在蒸发过程中,更容易在管壁上形成气泡,提高换热介质在两相之间转化率,进一步提高对换热介质相变潜热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了产品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管、具有该换热管的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
技术介绍
目前,为提高现有空调的管翅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通常采用在管翅式换热器的换热管内设置内齿的方式,以提高换热管内换热介质的湍流程度,从而实现换热器换热效率的提高,但是,换热器的加工制造过程中涉及胀管工艺,其中,用于胀管的胀球易对换热管内的内齿结构造成磨损,从而使得内齿结构对换热效率的实际提高程度远低于设计条件下的换热效率期望值,故而,如何减轻胀管工艺对内齿造成的不利影响成为换热
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胀管工艺影响程度的换热管。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换热管的换热器。本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换热器的空调。有鉴于此,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管,用于换热器,所述换热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内齿,且相邻所述内齿之间设置有凹槽;其中,每一所述内齿的横截面轮廓线包括齿顶线和两个齿腰线,每一所述凹槽的横截面轮廓线包括凹槽线,所述齿顶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齿腰线的第一端连接,每一所述凹槽线与相邻所述内齿的所述齿腰线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内齿的两个所述齿腰线的所述第二端的端点之间的连线长度为齿底宽D,相邻所述内齿上相邻所述齿腰线的所述第二端点连线的长度为槽宽C,所述内齿的所述齿顶线的最高点与所述内齿相邻两个所述凹槽的所述凹槽线的最低点连线的垂线段的长度为齿高H,0.9≤H/C≤2.8。本技术提供的换热管,内侧壁上设置多个等间距布置的内齿,且相邻内齿之间具有一个狭长的凹槽,一方面,在换热器的胀管工艺环节中,胀管前会向换热管内注入一定量的润滑油,通过设置0.9≤H/C≤2.8,使润滑油可利用自身的表面张力顺着凹槽流动,同时,还可自内齿的齿腰线的第二端向齿腰线的第一端流动,从而在换热管的内齿表面形成均匀的油膜,以提高润滑油对内齿的润滑效果,从而在胀管过程中降低胀球对内齿的磨损,相对而言,增加了内齿的高度,从而提高了内齿对换热介质的扰动作用,同时,换热介质在蒸发换热过程中,更容易在管壁上形成气泡,进一步提高了换热介质在两相之间的转化率,以进一步提高对换热介质相变潜热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了产品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设置0.9≤H/C≤2.8,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换热管内侧壁的表面不平整度,使得换热介质易在换热管内侧壁冷凝,并汇聚成为液滴滴下,避免了冷凝形成的换热介质在换热管内侧壁形成液膜,导致换热管换热效率降低。具体而言,现有技术中,胀管工艺对内齿结构的磨损严重,导致内齿结构对换热效率的实际提高程度远低于设计条件下的换热效率期望值,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管,通过将内齿的尺寸关系控制为0.9≤H/C≤2.8,使得胀管前润滑油在换热管的内齿表面形成油膜,以提高润滑油对内齿的润滑效果,从而在胀管过程中降低胀球对内齿的磨损,相对而言,增加了内齿的高度,从而提高了内齿对换热介质的扰动作用,换热介质在蒸发换热过程中,更容易在管壁上形成气泡,进一步提高了换热介质在两相之间的转化率,以进一步提高对换热介质相变潜热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了产品的换热效率。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换热管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1.54≤H/C≤1.9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0.2mm≤H≤0.4m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0.2mm≤H≤0.3m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0.9≤H/D≤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1≤D/C≤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1.4≤D/C≤1.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齿横截面形状的中心线与所述垂线段之间具有夹角A,且0°≤A≤30°。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管。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具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换热管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上述所述的换热器。本技术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具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换热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换热管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换热管胀管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内齿,11齿顶线,12齿腰线,2凹槽,21凹槽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管。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用于换热器,换热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内齿1,且相邻内齿1之间设置有凹槽2;其中,每一内齿1的横截面轮廓线包括齿顶线11和两个齿腰线12,每一凹槽2的横截面轮廓线包括凹槽线21,齿顶线11的两端分别与齿腰线12的第一端连接,每一凹槽线21与相邻内齿1的齿腰线12的第二端相连接,内齿1的两个齿腰线12的第二端的端点之间的连线长度为齿底宽D,相邻内齿1上相邻齿腰线12的第二端点连线的长度为槽宽C,内齿1的齿顶线11的最高点与内齿1相邻两个凹槽2的凹槽线21的最低点连线的垂线段的长度为齿高H,0.9≤H/C≤2.8。本技术提供的换热管,内侧壁上设置多个等间距布置的内齿1,且相邻内齿1之间具有一个狭长的凹槽2,一方面,在换热器的胀管工艺环节中,胀管前会向换热管内注入一定量的润滑油,通过设置0.9≤H/C≤2.8,使润滑油可利用自身的表面张力顺着凹槽2流动,同时,还可自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管,用于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内齿,且相邻所述内齿之间设置有凹槽;其中,每一所述内齿的横截面轮廓线包括齿顶线和两个齿腰线,每一所述凹槽的横截面轮廓线包括凹槽线,所述齿顶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齿腰线的第一端连接,每一所述凹槽线与相邻所述内齿的所述齿腰线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内齿的两个所述齿腰线的所述第二端的端点之间的连线长度为齿底宽D,相邻所述内齿上相邻所述齿腰线的所述第二端点连线的长度为槽宽C,所述内齿的所述齿顶线的最高点与所述内齿相邻两个所述凹槽的所述凹槽线的最低点连线的垂线段的长度为齿高H,0.9≤H/C≤2.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管,用于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内齿,且相邻所述内齿之间设置有凹槽;
其中,每一所述内齿的横截面轮廓线包括齿顶线和两个齿腰线,每一所述凹槽的横截面轮廓线包括凹槽线,所述齿顶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齿腰线的第一端连接,每一所述凹槽线与相邻所述内齿的所述齿腰线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内齿的两个所述齿腰线的所述第二端的端点之间的连线长度为齿底宽D,相邻所述内齿上相邻所述齿腰线的所述第二端点连线的长度为槽宽C,所述内齿的所述齿顶线的最高点与所述内齿相邻两个所述凹槽的所述凹槽线的最低点连线的垂线段的长度为齿高H,0.9≤H/C≤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1.54≤H/C≤1.92。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滔汪先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