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旺兴专利>正文

运动婴儿车的前轮偏转暨避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9074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运动婴儿车的前轮偏转暨避震装置,组设于运动婴儿车的前叉杆及底杆前端,主要由平行连动组、架杆组及避震组所构成,其中: 避震组,主要由二上、下枢钮、内杆、及弹性元件所组成; 其特征在于: 平行连动组,包含有二车轴座、二管套、一肘管、二轮轴套环、二连接管、二前轮轴及一弹性元件; 架杆组,组设于平行连动组的后上方,主要包含有关节、主架、前罩、托架、套管、内管、胶套及连杆座; 避震组,斜设于底杆与托架的撑板间。(*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动婴儿车的前轮偏转暨避震装置,特别指一种转向顺畅省力且避震效果优良的产品设计,其充分备具实用进步性与安全舒适性,为一符合专利要件的结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弯顺畅、操作容易的运动婴儿车的前轮偏转暨避震装置,其在运动婴儿车的前叉杆与底杆前端通过平行连动组两侧分别枢设一前轮,使该前轮于转弯时其前轮轴可灵活的产生角度变化,进而令二前轮可同时平行转弯,达到车体顺利转向的功效增进,实为一备具实用进步性的产品设计。本技术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符合安全进步性与乘坐舒适性的运动婴儿车的前轮偏转暨避震装置,其具有良好的避震性且构件连结坚固耐用,可据以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为一充分符合产业利用性的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运动婴儿车的前轮偏转暨避震装置,其组设于运动婴儿车的前叉杆及底杆前端,主要由平行连动组、架杆组及避震组所构成,其中避震组,主要由二上、下枢钮、内杆、及弹性元件所组成;其特征在于 平行连动组,包含有二车轴座、二管套、一肘管、二轮轴套环、二连接管、二前轮轴及一弹性元件;架杆组,组设于平行连动组的后上方,主要包含有关节、主架、前罩、托架、套管、内管、胶套及连杆座;避震组,斜设于底杆与托架的撑板间。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及其优点作进一步的说明。图2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3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本技术的构件组合平面侧视图。图5本技术的构件组合平面仰视图。图6本技术前轮部分的组合示意图。图7本技术前轮部分的组合完成剖视图。图8本技术架杆组部分的组合示意图。图9本技术前轮向左偏转时的动作仰视图。附图说明图10本技术前轮向右偏转时的动作仰视图。图11本技术避震组的动作示意图。组装实施时(参阅图2、图4、图5),先以管套22的枢设端221枢设于车轴座21前端的容设空间213内,再把肘管23两端套于二管套22的套合端222上,接着,将轮轴套环24嵌入车轴座21胴体214的凹槽2142中,且令该轮轴套环24下方的弹性体244位于胴体214对应凹槽2142下方的容室2143内,然后,把连接管25穿入该胴体214的通孔2141内并通过轮轴套环24的中孔241,以令该连接管25的穿孔251与胴体214的透孔2144对齐后供插销2145插入定位,待该插销2145的末端突穿过胴体214底部时则可让弹性元件27两端钩设,另外,将前轮13中心先穿入前轮轴26的后半段,再把该前轮轴26的前半段对应插入连接管25中(如图6所示),使其末端的嵌沟261被轮轴套环24的凸垣242嵌卡定位(如图7所示),再者,将关节31的基座311对应置于车轴座21的中孔211上方,以令枢杆销312由该基座311的圆孔3111穿入,并配合C形扣313加以扣持枢固,接下来再把主架32的两末端套入关节31的套筒段314内并由固定杆321加以固定,另外,以前罩33及托架34的支撑段341包夹于主架32的前后方,而以螺固元件A加以螺合固定(如图8所示),另外,将套管35置于托架34的二撑板342下端内侧,随之以内管36穿入该套管35内,再把胶套37及连杆座38的上套体381套于内管36两端,而其连杆座38的下套体382则套固于二底杆12的前段;最后,再把避震组4的上、下枢钮41、42、内杆43、弹性元件44预先组装完成后,再以短穿杆B将二上枢钮41穿设固定于该二撑板342中段内侧,另以长穿杆C将二下枢钮42穿设固定于该二底杆12前段内侧,如此,即可完成整体构件的组装。动作实施时(参阅图9、图10),本技术的平行连动组2呈现悬浮的状态,因此,二前轮13与运动婴儿车1的骨架保持间接固定而具有相当灵活的转动空间,当车体左、右转弯时,其平行连动组2的车轴座21、肘管23及弹性元件27四者则因应前轮13的平行转向而同时向左右偏转,此时,该弹性元件27的弹力特性具有使整个平行连动组2能轻易回复原来方向的功效增进,使转弯后恢复直线行进的操作得以更轻松省力;另外,本技术的避震组4可在婴儿车遭遇颠簸不平的路面时有效吸收前轮13与平行连动组2透过托架34传送过来的震波(如图11所示),进而产生良好的避震效果,达到提供优越乘坐舒适性的目的。经由上述构件分析及使用说明,我们可具体归纳出本技术具有以下诸项优点1、本技术运动婴儿车的前轮偏转暨避震装置,其通过平行连动组2的车轴座21、肘管23及弹性元件27四者的连结设计可令二前轮13无论在左转或右转时均可维持平行转弯的状态,具以达到车体灵活转向的功效增进,为一备具实用进步性的结构设计。2、本技术运动婴儿车的前轮偏转暨避震装置,其平行连动组2的设计除了让二前轮13的转向更顺畅外,尚可提供优良的平衡性,使车体在转向操作时更加平稳,故具有优良的安全进步性。3、本技术运动婴儿车的前轮偏转暨避震装置,其构件连结设计精密优良,且其避震组4具有双重弹性元件44的设计,可提供运动婴儿车1卓越的避震功能,具有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功效增进。4、本技术运动婴儿车的前轮偏转暨避震装置,其结构坚固,使用操作方便,可有效延长零件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产品的实用价值,为一充分备具产业利用性的结构。5、本技术运动婴儿车的前轮偏转暨避震装置,其结构特征革新颖异,未曾见之于同范畴的产品结构当中,也未曾公开于刊物中,具有同范畴产品未曾思及、作为的功效增进,为一充分符合颖异性与首创性的优良创作。综上所述,当知本技术具有新颖性,且本技术未见的于任何刊物。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的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运动婴儿车的前轮偏转暨避震装置,组设于运动婴儿车的前叉杆及底杆前端,主要由平行连动组、架杆组及避震组所构成,其中避震组,主要由二上、下枢钮、内杆、及弹性元件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平行连动组,包含有二车轴座、二管套、一肘管、二轮轴套环、二连接管、二前轮轴及一弹性元件;架杆组,组设于平行连动组的后上方,主要包含有关节、主架、前罩、托架、套管、内管、胶套及连杆座;避震组,斜设于底杆与托架的撑板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婴儿车的前轮偏转暨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平行连动组中车轴座的中央预设一中孔,前段上、下方各延设一架板,两架板前端具有一穿孔以供一栓杆插设,且在两架板间形成一容设空间,并于该车轴座后段形成一中央具有一通孔的胴体,此胴体内侧上缘开设一矩形的凹槽,且对应于凹槽下方则凸没一容室,另外,于凹槽旁预设一透孔,供一插销对应插设;该管套对应枢设于车轴座前端的块体,其一侧为垂直向的枢设端,于其中央预设一贯孔,且该管套的另侧形成一斜向的套合端,于套合端中央也设有一贯孔;该肘管连结固定于二管套之间的中空弧弯管,于其两端对应前述套合端的贯孔处也分别设有一贯孔,此二贯孔则可供一固定杆穿贯;该轮轴套环可容置于车轴座的环体,于其中孔侧边下缘部分形成一凸垣,且于此轮轴套环底部延设一套柱,该套柱外围可供一弹性体套设;该连接管对应容置于车轴座的胴体通孔内的中空管,于其末端对应该胴体的透孔处预设有穿孔,并于此连接管一端底缘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旺兴李和仓陈伯录
申请(专利权)人:林旺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