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正佐专利>正文

婴儿车座垫仰躺角度的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8944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婴儿车座垫仰躺角度的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是对应地组装在婴儿车的两侧,每一个调整装置均包含两个相套接的连接套管与调整板,分别固定在婴儿车的靠杆与框架上,连接套管上设置一个受弹簧顶撑、且设有卡制块的控制座,在调整板上设置多个与卡制块对应的卡槽。利用卡制块卡制在卡槽来调整调整板与连接套管套接后的长度和撑设靠杆的倾斜度,使座垫的仰躺角度可依需要多段地调整。(*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座垫仰躺角度的调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组装在婴儿车的框架与靠杆间,使婴儿车座垫可多段调整仰躺角度的调整装置。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以往婴儿车的侧视示意图,以往婴儿车1包含一个框架11、两个左右对应的靠杆12及四个组装在框架11底端前后左右对应的车轮13,该框架11包含位在车轮上方的骨架111,骨架111上组装两个向前突伸的坐杆112及骨架111后侧向上突伸的后支杆113,在坐杆112旁设有两个向后上方斜伸的手推杆114。该靠杆12枢装在坐杆112上,靠杆12与坐杆112上组装一个供幼儿坐躺的座垫2,靠杆12的两侧边再分别延伸一个连缘固定在手推杆114侧边的翼部121,翼部121的长度大于靠杆12与手推杆112间距离,所以两翼部23会弯折垂吊在靠杆12与手推杆114间。请配合图2,是以往婴儿车座垫仰躺角度的调整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以往婴儿车1为了使座垫2的仰躺角度能够调整,在两侧手推杆114与同侧靠杆12间分别组装一个调整装置3,上述调整装置3包含一个固定在靠杆12外侧边的定位杆31,以及一个枢设在手推杆114内侧的卡钩32,卡钩32后缘设有卡槽321可卡制在同侧的定位杆31上。当幼儿坐在婴儿车1上时,可以使卡钩32的卡槽321卡接在靠杆12外侧的定位杆31上,因为受到两个对应卡钩32的钩设,靠杆12可垂吊在手推杆114与后支杆113间,且和坐杆112维持稍大于九十度的角度,以供幼儿舒适的乘坐。当幼儿睡着时,将两卡钩32的上扳,翼部121垂吊在手推杆114间,使靠杆12与坐杆112间的夹合角度增加,适合幼儿卧躺。所以,以往婴儿车1以卡钩32或翼部121垂吊两个靠杆12,只能调整两种仰躺角度,无法配合每一位幼儿的实际需要。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多段调整婴儿车坐杆与靠杆间夹合角度,以提高座垫使用舒适性的仰躺角度调整装置。本技术提供一种婴儿车座垫仰躺角度的调整装置,该婴儿车包括框架以及设在婴儿车两侧的靠杆,每一个靠杆是枢接在框架上,而另一端可相对于该框架移动,在两靠杆间连接有婴儿车的座垫,该调整装置是可使靠杆另一端相对框架移动地组装在婴儿车的两侧,其中,每一个调整装置均包含相互套接的一个连接套管与一个调整板,连接套管与调整板相对套接端的一端则分别枢接在婴儿车框架及靠杆上;连接套管在与调整板套接的一端上设有一个通道,调整板套接在该通道内,连接套管上设有一个与通道交集、相通的定位槽,在此定位槽内组装一个控制座,定位槽与控制座间抵撑一个弹簧,控制座设有一个和连接套管的通道横向对应的穿槽,于控制座上向穿槽内一端突出一个卡制块;调整板对应控制座卡制块的一侧设有多个卡槽。在本技术中,利用一个控制座来调整两个相套接的连接套管与调整板间的套接长度,前述相套接的连接套管与调整板撑设在婴儿车框架与靠杆上,利用前述连接套管与调整板间套接长度的变化,改变供座垫组装的靠杆和框架坐杆间的夹合角度,使婴儿车座垫的仰躺角度可以多段地调整。本技术的调整装置是对应地组装在婴儿车框架的两侧边,每一个调整装置均包含一个连接套管,连接套管一端枢设在婴儿车的靠杆上,另一端形成一个横向的通道,在此通道内套接一个可滑移的调整板,调整板未套接一端则固定在婴儿车的框架上,再于连接套管上设置一个与通道交集、导通的定位槽,定位槽内组装一个受弹簧顶撑的控制座,控制座上设有一个与通道相导通的穿槽,穿槽底侧板体内面设有一个卡制块,调整板对应卡制块位置形成多个卡槽。当组装在婴儿车两侧的对应控制座上卡制块分别卡制在同侧调整板上其中一个卡槽上时,可使套接之间套接后的长度一定,而使供座垫套设的坐杆与靠杆间夹合角度一定。当内压控制座使座体上的卡制块内移时,调整板可在连接套管的通道内滑移,以改变连接套管与调整板两者套接后的长度,就可改变靠杆与坐杆间的夹合角度,使婴儿车座垫的仰躺角度能够多段地调整。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婴儿车座垫仰躺角度的调整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种以往婴儿车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一种以往婴儿车座垫仰躺角度的调整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组装在婴儿车上的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调整示意图。请参阅图3、4,本技术实施例的调整装置包含一个连接套管4、一个弹簧5、一个控制座6及一个调整板7。连接套管4是一个一端形成封闭端452,另一端形成开放端453的管体,在封闭端452设有一个利用一个螺杆41穿设的贯孔42,贯孔42孔壁周缘向外轴向延伸一个突柱43,在螺杆41的端部上可螺设一个螺帽44,连接套管4管体上形成一个和贯孔42垂直的横向通道45,于通道45的顶、底侧壁上分别向外扩展成一个导沟451,在连接套管4外扩大形成一个与通道45交集、相通的定位槽46,定位槽46的槽底上设有一个凹缘461。在连接套管4的定位槽46内组装一个弹簧5,弹簧5底端架设在定位槽46底部所设置的凹缘461内。在连接套管4的定位槽46内套设一个设有四周封闭穿槽61的控制座6,该穿槽61和连接套管4的通道45横向对应,其宽度大于通道45,在穿槽61底板62外侧面突出一个供弹簧5一端定位的突体621,在底板62内侧面突出一个卡制块63,上述卡制块63形成有一个推拔面631朝向通道45的封闭端452,而卡制块63上设置一个垂直卡抵面632则朝向通道45的开口端452,穿槽61顶、底侧壁上分别形成一个与连接套管5上导沟451横向对应的导槽64。在连接套管4的通道45内横向套设一个调整板7,调整板7一端设有一个贯孔71,贯孔71孔壁周缘向外轴向延伸一个突柱711,在贯孔71内可穿设一个螺杆72,螺杆72端部上螺接一个螺帽73。在调整板7板体远离贯孔71的一端设有一个厚度缩小的端头74,端头74两侧各突出一个和连接套管4的导沟451相对应的推拔导斜面741,在端头74至贯孔71间的板体一侧面上设有多数个内凹的卡槽75,每一个卡槽75靠近端头74一端设有斜面751,远离一端则形成一个垂直的挡边752。请配合图4、5,本实施例的调整装置是对应地组装在婴儿车8上,组装时,首先利用螺杆41将连接套管4封闭端452固定在婴儿车8一个靠杆81外侧,再利用另一螺杆72将调整板7设有贯孔71的一端固定在婴儿车8的框架82上的后支杆821内侧,婴儿车8的座垫83一端同样穿设在框架82的两个坐杆822前方,另一端则套设在靠杆81顶端,在靠杆81两端也设有翼部831。组装后,受到弹簧5的顶撑,控制座6外移,其卡制块63的卡抵面632会贴靠在调整板7其中一个卡槽75的挡边752,所以,调整板7无法在连接套管4内滑移,而使两者组装后以长度9固定,组装后由于两个对应调整装置的调整7一端分别固定在婴儿车8的后支杆821上,另一端的连接套管4又对应的撑设在靠杆81侧边,使供座垫83组装的靠杆81与坐杆822间维持一定角度,也就是定位座垫83的仰躺角度。请配合图5、6,如果要调整本实施例的座垫83仰躺角度时,按压控制座6克服弹簧5的弹力,就可使两侧的卡制块63同时内移,而与调整板7间脱离卡制,两个对应调整板7就可以同时在连接套管4的通道4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车座垫仰躺角度的调整装置,该婴儿车包括框架以及设在婴儿车两侧的靠杆,每一个靠杆是枢接在框架上,而另一端可相对于该框架移动,在两靠杆间连接有婴儿车的座垫,该调整装置是可使靠杆另一端相对框架移动地组装在婴儿车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每一 调整装置均包含相互套接的一个连接套管与一个调整板,连接套管与调整板相对套接端的一端则分别枢接在婴儿车框架及靠杆上;连接套管在与调整板套接的一端上设有一个通道,调整板套接在该通道内,连接套管上设有一个与通道交集、相通的定位槽,在此定位槽内 组装一个控制座,定位槽与控制座间抵撑一个弹簧,控制座设有一个和连接套管的通道横向对应的穿槽,于控制座上向穿槽内一端突出一个卡制块;调整板对应控制座卡制块的一侧设有多个卡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佐
申请(专利权)人:张正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