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推车的靠背可前后换向机构,包括靠背组件,靠背组件两侧底端分别设有换向件,换向件上销接有换向齿轮及固定件,换向件和固定件上设有与换向齿轮配合的第一齿轮槽和第二齿轮槽,换向齿轮与换向件之间设有压簧,靠背组件上销接有左右两捏手,左右两捏手与左右两换向齿轮之间相应地连接有牵引索,靠背组件处于工作状态时,换向齿轮同时卡设在第一齿轮槽和第二齿轮槽内,实现换向锁定,解锁时,将两捏手向中间挤压,捏手通过牵引索带动换向齿轮退出固定件的第二齿轮槽并完全嵌入换向件的第一齿轮槽内,此时固定件可相对换向件转动,实现换向操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方便、结构简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推车,尤其涉及一种婴儿推车的靠背可前后换向机构。
技术介绍
为了方便观察推车内婴儿的各种情况,现有很多婴儿推车具有座位换向功能,SP把推车的座位换成与推车者呈背对面的状态,此时婴儿面朝前方,可以观察景观;把推车的座位换成与推车者呈面对面的状态,此时大人可以与婴儿面对面交流并且靠背可以避免婴儿直接被风吹。目前的换向座位是从车架上取下座位,调转180度后再放置于车架上并锁定,此种结构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婴儿推车的靠背可前后换向机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婴儿推车的靠背可前后换向机构,包括靠背组件,所述靠背组件两侧杆的底端分别设有换向件,所述换向件上销接有换向齿轮及用于与车架固定的固定件,所述换向件和固定件上设有相向的而置且与换向齿轮配合的第一齿轮槽和第二齿轮槽,所述换向齿轮与换向件之间设有压簧,所述靠背组件上销接有左右两捏手,左右两捏手与左右两换向齿轮之间相应地连接有牵引索,所述靠背组件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换向齿轮同时卡设在第一齿轮槽和第二齿轮槽内,实现换向锁定,解锁时,将两捏手向中间挤压,捏手通过牵引索带动换向齿轮退出固定件的第二齿轮槽并完全嵌入换向件的第一齿轮槽内,此时固定件可相对换向件转动,实现换向操作。所述两捏手的具体安装方式所述两捏手的下端与靠背组件同轴销接且呈V型布置,所述靠背组件上连接固定有罩设在两捏手外的调节盖,所述调节盖上设有供捏手的上端部伸出且滑动的上开口槽。所述牵引索的具体安装方式所述牵引索的一端穿过调节盖的侧孔与捏手的中部的第一定位孔卡接固定,牵引索的另一端穿过换向件、压簧后与换向齿轮的第二定位孔卡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换向件的内侧端设有牵引索盖,牵引索盖与换向件、固定件同轴固定。再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上设有分别用于与车架的前座垫杆和后座垫杆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该第一安装部具有与前座垫杆配合的弧形槽。本技术的优点是I.本技术通过靠背组件向前或向后倾斜,实现座位的换向,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本技术换向操作十分简单,单手即可实施,需要换向时,只要两捏手向中间挤压,捏手通过牵引索带动换向齿轮退出固定件的第二齿轮槽并完全嵌入换向件的第一齿轮槽内,此时固定件可相对换向件转动,实现换向操作,换向到合适位置时,换向齿轮在压簧的作用下再次同时卡设在第一齿轮槽和第二齿轮槽内,自动实现换向锁定。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I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图I中A处的局部示意图;图3、图4为图I中B处的局部组装图;图5为本技术处于换向锁定状态时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处于换向解锁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7为本技术处于座位朝前时的使用状态图;图8为本技术处于座位朝后时的使用状态图。其中1靠背组件;2换向件;3换向齿轮;4固定件;5第一齿轮槽;6第二齿轮槽;7压簧;8捏手;9牵引索;10调节盖;11上开口槽;12侧孔;13第一定位孔;14第二定位孔;15牵引索盖;16前座垫杆;17后座垫杆;18第一安装部;19第二安装部;20弧形槽。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I至图6所示,一种婴儿推车的靠背可前后换向机构,包括靠背组件1,所述靠背组件I两侧杆的底端分别设有换向件2,所述换向件2上销接有换向齿轮3及用于与车架固定的固定件4,所述换向件2和固定件4上设有相向的而置且与换向齿轮3配合的第一齿轮槽5和第二齿轮槽6,所述换向齿轮3与换向件2之间设有压簧7,所述靠背组件I上销接有左右两捏手8,两捏手8与两换向齿轮3之间相应地连接有牵引索9,所述靠背组件I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换向齿轮3同时卡设在第一齿轮槽5和第二齿轮槽6内,实现换向锁定,解锁时,将两捏手8向中间挤压,捏手8通过牵引索9带动换向齿轮3退出固定件4的第二齿轮槽6并完全嵌入换向件2的第一齿轮槽5内,此时固定件4可相对换向件2转动,实现换向操作。所述两捏手8的具体安装方式所述两捏手8的下端与靠背组件I同轴销接且呈V型布置,所述靠背组件I上连接固定有罩设在两捏手8外的调节盖10,所述调节盖10上设有供捏手8的上端部伸出且滑动的上开口槽11。本实施例中,所述两牵引索9分别连接于左捏手8与右换向齿轮3之间,及右捏手8与左换向齿轮3之间。所述牵引索9的具体安装方式所述牵引索9的一端穿过调节盖10的侧孔12与捏手8的中部的第一定位孔13卡接固定,牵引索9的另一端穿过换向件2、压簧7后与换向齿轮3的第二定位孔14卡接固定。所述换向件2的内侧端设有牵引索盖15,牵引索盖15与换向件2、固定件4同轴固定。所述固定件4上设有分别用于与车架的前座垫杆16和后座垫杆17连接的第一安装部18和第二安装部19,该第一安装部18具有与前座垫杆16配合的弧形槽20。本技术通过靠背组件I向前或向后倾斜,实现座位的换向,如图7和图8所示。本技术换向操作十分简单,单手即可实施,需要换向时,只要两捏手8向中间挤压,捏手8通过牵引索9带动换向齿轮3退出固定件4的第二齿轮槽6并完全嵌入换向件2的第一齿轮槽5内,此时固定件4可相对换向件2转动,实现换向操作,换向到合适位置时,换向齿轮3在压簧7的作用下再次同时卡设在第一齿轮槽5和第二齿轮槽6内,自动实现换向锁定。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 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推车的靠背可前后换向机构,包括靠背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组件(I)两侧杆的底端分别设有换向件(2),所述换向件(2)上销接有换向齿轮(3)及用干与车架固定的固定件(4),所述换向件(2)和固定件(4)上设有相向的而置且与换向齿轮(3)配合的第一齿轮槽(5)和第二齿轮槽(6),所述换向齿轮(3)与换向件(2)之间设有压簧(7),所述靠背组件(I)上销接有左右两捏手(8),左右两捏手(8)与左右两换向齿轮(3)之间相应地连接有牵引索(9),所述靠背组件(I)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换向齿轮(3)同时卡设在第一齿轮槽(5)和第二齿轮槽(6)内,实现换向锁定,解锁时,将两捏手(8)向中间挤压,捏手(8)通过牵引索(9)带动换向齿轮(3)退出固定件(4)的第二齿轮槽(6)并完全嵌入换向件(2)的第一齿轮槽(5)内,此时固定件(4)可相对换向件(2)转动,实现换向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婴儿推车的靠背可前后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捏手(8)的下端与靠背组件(I)同轴销接且呈V型布置,所述靠背组件(I)上连接固定有罩设在两捏手(8)外的调节盖(10),所述调节盖(10)上设有供捏手(8)的上端部伸出且滑动的上开ロ槽(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婴儿推车的靠背可前后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索(9)的一端穿过调节盖(10)的侧孔(12)与捏手(8)的中部的第一定位孔(13)卡接固定,牵引索(9)的另一端穿过换向件(2)、压簧(7)后与换向齿轮(3)的第二定位孔(14)卡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ー种婴儿推车的靠背可前后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件(2)的内侧端设有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推车的靠背可前后换向机构,包括靠背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组件(1)两侧杆的底端分别设有换向件(2),所述换向件(2)上销接有换向齿轮(3)及用于与车架固定的固定件(4),所述换向件(2)和固定件(4)上设有相向的而置且与换向齿轮(3)配合的第一齿轮槽(5)和第二齿轮槽(6),所述换向齿轮(3)与换向件(2)之间设有压簧(7),所述靠背组件(1)上销接有左右两捏手(8),左右两捏手(8)与左右两换向齿轮(3)之间相应地连接有牵引索(9),所述靠背组件(1)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换向齿轮(3)同时卡设在第一齿轮槽(5)和第二齿轮槽(6)内,实现换向锁定,解锁时,将两捏手(8)向中间挤压,捏手(8)通过牵引索(9)带动换向齿轮(3)退出固定件(4)的第二齿轮槽(6)并完全嵌入换向件(2)的第一齿轮槽(5)内,此时固定件(4)可相对换向件(2)转动,实现换向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琼,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威凯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