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扣具技术领域的调整扣具,其包括供织带穿过的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锁止件,所述锁止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锁止区,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设有至少两织带导向件,所述织带由所述壳体的两侧穿入所述壳体内,且分别对应绕过所述织带导向件叠合在一起并从所述锁止区穿出,转动所述锁止件可对穿过所述锁止区的所述织带进行释放或锁定,于所述调整扣具中设置所述织带导向件,所述织带在所述调整扣具中完成导向设置,所述织带的转向处被包裹在所述壳体中,不受外界干扰,提高其使用寿命,且整个结构紧凑,外表美观、简洁;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具有该调整扣具的婴儿车背靠角度调整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扣具
,尤其涉及一种调整扣具及具有该调整扣具的婴儿车背靠角度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调整扣具在服装、旅行包、箱包、汽车坐椅、飞机坐椅、行李、婴儿车、体育设备等中均有配置,主要用于对织带等带状物进行束缚,从而对织带所托起或包覆的物件或人进行束缚,起到稳固和保证安全的作用。这种调整扣具可以动手操作进行扣合进而达到束缚的目的,也可以动手操作进行解开达到释放束缚的目的。婴儿车,是宝宝最喜爱的散步交通工具,更是妈妈带宝宝上街购物时的必须品。对于家有婴幼儿的父母而言,在携带婴幼儿外出时,使用婴儿车作为辅助看顾的工具,已成为一项常见且又方便的做法。而由于婴儿车是专供婴儿使用的一项用品,因此对于婴儿乘坐在婴儿车时的安全要求,往往是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相关的土管部门便设立相关的法规及安全标准来加以规范,以确保婴儿在使用婴儿车时的安全。除此外,随着婴儿车的广泛使用,人们对婴儿车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希望婴儿车可使婴儿在乘坐过程中安全,同时也希望婴儿车能使婴儿乘坐得舒适惬意,而且也希望婴儿车在操作使用上更加便利。为了提高婴幼儿在乘坐婴儿车时的舒适性,婴儿车背靠的倾斜角度被设计成为可调整的,例如,中国专利号2004200591713公开的一种婴儿车背靠调整装置,其包括两条织带、分别设置固定在婴儿车背靠上的织带转向组件和调整组件,两条织带的固定端分别固定在婴儿车架的两侧,两条织带的自由端通过织带转向组件叠合在一起并穿过调整组件,由调整组件进行啮合固定,该中国专利虽能实现背靠的倾斜角度调节设置,然而结构比较复杂,织带是在背靠上的转向组件实现转向,由于转向组件是暴露在外面的,织带的转向处也要暴露在外,除织带很容易受外部条件影响其受用寿命外,过多的缠绕设计也可能对使用者或者婴幼童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且在使用时,需将织带穿过所述织带转向件,并将织带叠合在一起后在穿过调整组件,整个外表复杂,结构不紧凑,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美观简洁、延长使用寿命的调整扣具。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该调整扣具的婴儿车背靠调整装置,其结构紧凑、美观简洁、使用寿命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调整扣具,包括供织带穿过的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锁止件,所述锁止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锁止区,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设有至少两织带导向件,所述织带由所述壳体的两侧穿入所述壳体内,且分别绕过所述织带导向件叠合在一起并从所述锁止区穿出,转动所述锁止件可对穿过所述锁止区的织带进行释放或锁定;如此设计,所述织带在所述调整扣具中完成导向设置,所述织带的转向处被包裹在所述调整扣具的壳体中,不受外界干扰,提高其使用寿命,且整个结构紧凑,外表美观、简洁。较佳地,所述织带导向件为两个,两所述织带导向件呈交叉设置。较佳地,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和下盖,所述锁止件枢接于所述下盖内且一端伸出所述上盖形成拨动部,所述锁止件的另一端朝所述下盖延伸形成锁止部,所述锁止部与所述下盖之间形成所述锁止区;结构简单。较佳地,所述锁止件与所述壳体之间连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锁止件固定,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下盖固定;藉由所述扭簧的弹性作用下使得所述锁止件朝向所述下盖偏转并固定于所述下盖上。较佳地,所述锁止件底部设有与所述下盖枢接的枢接部,所述枢接部为空心筒状结构,所述扭簧插置在枢接部内部,所述扭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锁止件的枢接部上,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下盖固定。较佳地,所述锁止区呈凹凸配合结构。较佳地,所述锁止件的锁止部开设有上齿,所述下盖对应所述上齿开设有下齿;使得位于所述锁止区的所述织带被锁止固定,锁止效果好。较佳地,所述上齿和所述下齿都向同方向倾斜;如此设计方便调整背靠角度时所述织带的移动。较佳地,所述织带导向件与所述织带之间呈45度角;使得两所述织带导向后叠合在一起,结构紧凑。较佳地,所述织带导向件为长条形圆杆结构,导向效果好。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婴儿车背靠角度调整装置,系安装于婴儿车上用于调节背靠的倾斜角度,其包括固定端分别固定在婴儿车车架上的两条织带、固定在婴儿车背靠上的调整扣具,所述调整扣具系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调整扣具。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调整扣具中设置织带导向件,织带在调整扣具中完成导向设置,织带的转向处被包裹在调整扣具的壳体中,不受外界干扰,提高其使用寿命,且整个结构紧凑,外表美观、简洁;同时,锁止件枢接在壳体中,锁止件的上齿与壳体下盖的下齿互相配合,织带穿过上齿与下齿之间受其卡紧固定,锁止件的锁止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调整扣具的结构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调整扣具的立体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调整扣具的分解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调整扣具的释放状态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调整扣具的锁定状态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1 5所示,如图1为本专利技术调整扣具的结构视图,一种系安装于婴儿车上用于调节背靠倾斜角度的婴儿车背靠角度调整装置,其包括固定端(图中未示)分别固定在婴儿车车架上的两条织带1、固定在婴儿车背靠上的本专利技术调整扣具2,当然,所述调整扣具2亦可应用在其他
,不以为限。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所述调整扣具2包括供织带I穿过的壳体3,所述壳体3中设置有锁止件4,所述锁止件4与所述壳体3之间形成锁止区7,所述壳体3的内腔中设有至少两个织带导向件5,本实施例中,织带导向件为两个,两所述织带导向件5交叉设置,两所述织带I的自由端11分别对应从所述壳体3的两侧穿入,且分别绕过两所述织带导向件5叠合在一起并从所述锁止区7穿出,转动所述锁止件4可对穿过所述锁止区7的所述织带I进行释放或锁定,如此设计,使得所述织带I在所述调整扣具2中完成导向及锁定之设置。可理解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织带I由两条织带组成,然而在实施时,所述织带亦可由同一条织带构成而完成相同的技术效果,操作时,仅需将所述单一织带的两端固定于婴儿车车架两侧,并将所述织带中间部分穿过所述调整扣具,作为调整座椅背靠倾斜的操作端即可。较佳地,如图2至5所示,所述壳体3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31和下盖32,所述下盖32扣合固定在所述上盖31底部,所述锁止件4枢接于所述下盖32内且一端伸出所述上盖31形成拨动部41,所述锁止件4的另一端朝所述下盖32延伸形成锁止部42,所述锁止部42与所述下盖32之间形成所述锁止区7,较佳地,所述锁止区7呈凹凸配合结构。更具体地讲,如图2所示,所述上盖31上设有用于与背靠固定的固定孔313,装配时,可使用固定件(图中未示)将所述上盖固定于所述背靠上,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可采用螺丝或铆钉。如图3所示,所述下盖32的后端两侧分别开设有供所述织带I通过的第一通道321和第二通道322,所述下盖32的前端设有供所述织带I的自由端11通过的第三通道323,所述下盖32的后端设置有供所述织带导向件5固定的第一卡槽32a、第二卡槽32b、第三卡槽32c和第四卡槽32d,所述第一卡槽32a、所述第二卡槽32b、所述第三卡槽32c和所述第四卡槽32d分别位于所述下盖32后端的四个角落,所述第一卡槽32a和所述第三卡槽32c相对设置且同位于一水平面,所述第二卡槽32b和所述第四卡槽32d相对设置且同位于另一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整扣具,包括供织带穿过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中设置有锁止件,所述锁止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锁止区,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设有至少两织带导向件,所述织带由所述壳体的两侧穿入所述壳体内,且分别对应绕过所述织带导向件叠合在一起并从所述锁止区穿出,所述锁止件可对穿过所述锁止区的织带进行释放或锁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整扣具,包括供织带穿过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中设置有锁止件,所述锁止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锁止区,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设有至少两织带导向件,所述织带由所述壳体的两侧穿入所述壳体内,且分别对应绕过所述织带导向件叠合在一起并从所述锁止区穿出,所述锁止件可对穿过所述锁止区的织带进行释放或锁定。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导向件为两个,两所述织带导向件呈交叉设置。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和下盖,所述锁止件枢接于所述下盖内且一端伸出所述上盖形成拨动部,所述锁止件的另一端朝所述下盖延伸形成锁止部,所述锁止部与所述下盖之间形成所述锁止区。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整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与所述壳体之间连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锁止件固定,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下盖固定。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整扣具,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尔学,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