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坤海专利>正文

结构改良的婴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8751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结构改良的婴儿车:其把手杆侧杆与该杆下方的垫套,上置架与背靠分段器、支撑片及换向定位座,前脚与其相应构件,后脚与其相应构件,及扶手杆与其前端的角度调整座均是由塑料一体注塑成型的整体构件。这种婴儿车构件较少,很利于生产。(*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特别涉及一种构件较少、铆钉铆合部位少的结构改良的婴儿车。目前一般的可换向、收合的婴儿车1如附图说明图1、图2所示,其包含有一把手杆11,该把手杆上方套有握持套垫111,在其两侧铆设有两个定位环117用于供冂形换向拉杆12穿套,在该把手杆11的两侧下方则分别铆设有垫套115,垫套115分别与两上置架14的底端外侧相枢接。一换向拉杆12,略呈冂形,其两端穿过把手杆11两侧的定位环117,其下端分别钩套固定在两换向座13的内侧;两换向座13,其分别铆设在把手杆11的两侧,其下方设有卡槽(图未示),该卡槽可卡在两上置架14的换向定位座148上和两后脚17的后脚换向定位卡块179上;两上置架14,其两底端分别与铆设有垫套115的把手杆11相枢接,且两上置架14的下部内侧与支撑片16及收合脚踏杆28相连,另外,两上置架14的内侧设有垫体142,通过该垫体142,两上置架14分别与后脚辅助杆27的上部及两背靠辅助侧杆35的下部铆合枢接,换向定位座148铆固在上置架14的上部,而且该两上置架14还与扶手杆15的后端相枢接;两换向定位座148,其分别铆设在两上置架14的上部,且其上端具有可与前顶篷杆38的下方的顶篷角度调整座381两侧枢接的顶篷座1481,并且其上方还设有用于与后顶篷杆39配合的孔座;两背靠分段器141,其分别铆设在两上置架14的下方;一扶手杆15,其后端分别与上置架14相枢接,其前端利用衔接片151与前后脚接合片171相枢接;两支撑片16,其分别锁固在背靠分段器141上;两后脚17,其与扶手杆15两侧铆固的衔接片151相枢接,在其一端分别铆设有前后脚接合片171,而在其近中部的位置上各设有一后脚换向定位卡块179,两后脚17分别利用垫体(图未示)与后脚辅助杆27相枢接,另外,后脚17的另一端部分别铆设固定有后脚活动轮座19;两后脚活动轮座19,其分别铆合固定在后脚17的一端,后轮轴杆32贯穿在二后脚活动轮座中,两后端31及后脚刹车(图未示)设置在该后轮轴杆上;两前脚23,其分别与前后脚接合片171枢接,该两前脚23的下部则分别与前脚活动轮上座231铆合固定并设有一滑块238;两前脚活动轮上座231,其分别与前脚23的下部铆合固定,并藉由垫体(图未示)与前脚辅助杆26相枢接;两前脚活动轮中座232,其分别与前脚活动轮上座231相固定;两前脚活动轮下座233,其分别与前脚活动轮中座232相固定,且其上部与前脚活动轮中座232之间设有橡胶避震块(图未示),另外在两前脚活动轮下座233之下部分别贯穿有前脚轮轴杆234,前轮25设置在该前脚轮轴杆上;一前脚辅助杆26,其前部藉垫体(图未未)分别与两前脚23相枢接,而其尾部则与后脚辅助杆27相枢接;一后脚辅助杆27,其前部与前脚辅助杆26的尾部相枢接,而其近中央部位则藉垫体(图未示)与后脚17相枢接,另外该后脚辅助杆27上还设有收合定位笋271,以与收合脚踏杆28两侧的固定片281配合;一收合脚踏杆28,其两侧具有固定片281,并依靠该固定片281,脚踏杆28铆设在上置架14上,固定片281的上部具有卡沟2811,而其下部则分别连结有一弹簧;背靠分段拉杆30,其下部的横杆301的两端穿在背靠杆33下部的槽孔(图未示)及背靠分段器141的上部的槽孔中(图未示),且分别连结着上述弹簧(图未示)的另一端,另外,拉杆30的上方的横杆303则穿套在背靠杆33的内侧;一背靠杆33,其下部铆接在背靠分段器141上,而其上方则与背靠辅助杆34相枢设;一背靠辅助杆34,其下部与背靠杆33的上部相枢接,而其上部则与背靠辅助侧杆35相枢接;两背靠助侧杆35,其上部与背靠辅助杆34相枢接;而其下部则藉垫体与上置架14相枢接;一脚踏网36,其上方的横杆361的两端分别插置在两前脚23的内侧面中;一脚踏网辅助杆37,其上方两端也分别插置在两前脚23的内侧面中;由上述构件组成的婴儿车,当欲改变把手杆11的角度时,只需向上拉动换向拉杆12即可,而当欲收合时,只需用脚踩收合脚踏杆28即可。但是这种现有的婴儿车具有以下的缺点1、把手杆、上置架、前脚、后脚的加工皆需经切管、弯折、成形、烤漆等程序,非常麻烦,而且所采用的空心铁管强度差,安全性低。2、太多地方必须使用铆钉来铆接,其除了构件繁杂以外,只要有一个部位铆合不良,就会造成不合格产品。3、由于构件多而繁杂,相应增中了加工工时与成本,且零件管理上很不方便。4、太多铁质材料制成的构件,容易刮伤乘坐车子的小孩。5、制造一部婴儿车需较多的工人,无形中大大增加了成本。6、把手杆、上置架、前脚、后脚等相关部位中塑料构件与铁制构件相互间不易结合牢固容易形成间隙而影响整部婴儿车的稳固性。因此,鉴于上述现有产品结构的诸多缺点,本技术提出一种节省装配工时与减少构件加工程序并降低不合格品率,相对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与安全性,而使该产品具有竞争能力的结构改良的婴儿车。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结构改良的婴儿车,该婴儿车包括有一伸缩把手杆,其上方套设有握持套垫,在其两侧分别套设有把手杆侧杆,而且把手杆侧杆的长度是可伸缩的,在该把手杆侧杆上铆设有两定位环,在该两把手杆侧杆的下部则分别设有用于分别与两上置架的底部枢接的垫套;一换向拉杆,略呈冂形,其两端分别穿过把手杆侧杆两侧的定位环,其下部两侧分别钩套固定在两换向座的内侧;两换向座,其分别由上方铆设在两把手杆侧杆两侧,其下方设有卡槽,该卡槽可卡在两上置架的换向定位座上和两后脚的后脚换向定位卡块上;两上置架,其底端分别与设有垫套的把手杆下方相枢接,且两上置架的下方的内侧与支撑片及收合杆相连,另外,两上置架的内侧设有垫体,通过该垫体,两上置架分别与后脚辅助杆及两背靠辅助杆相枢接,换向定位座铆固在上置架的上部,在该两换向定位座的上端具有一顶篷座,该顶篷座与前顶篷杆下部的顶篷角度调整座相枢接,在该换向定位座上方设有供后顶篷杆的下部插置的孔座,另外,两上置架还分别与可调角度扶手杆的后端相枢接;一可调角度扶手杆,该扶手杆由一冂形调整杆与两侧扶手片相枢接而构成,其中两侧扶手片的后端分别与两上置架相枢接,而其中调整杆的尾端则分别设有角度调整座,该角度调整座与两后脚上方所铆设的前后脚接合片上所具有的调整座使调整杆的角度可以得到调整地相互啮合;两后脚,在其近上方部位设有前后脚接合片,另外在该两后脚的近中间部位还分别设有后脚换向定位卡块,且后脚还分别利用垫体与后脚辅助杆相枢接,该后脚的下部分别设有后脚活动轮座,该后脚活动轮座与后轮轴杆相配合,而后轮轴杆上枢设有后轮并设置有后脚刹车;两前脚,其上部分别与前后脚接合片枢接,而下部则分别与前脚活动轮上座与活动轮中座相连并设有一滑块,另外活动轮中座与活动轮下座相配合,活动轮下座与前轮轴杆相配合,两前轮枢套在前轮轴杆上;一前脚辅助杆,其前部利用垫体分别与两前脚相枢接,而其两端尾部则与后脚辅助杆相枢接;一后脚辅助杆,其前部与前脚辅助杆的尾部相枢接,而其两侧近中央部位则藉垫体与后脚相枢接,另外该后脚辅助杆上还设有收合定位卡笋,用于与收合杆的固定片相卡固配合,再者,该后脚辅助杆还分别通过垫体与上置架相枢接;两收合杆,其下方具有固定片,且分别设置在上置架的下部,且固定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改良的婴儿车,该婴儿车包括有:一伸缩把手杆,其上方套设有握持套垫,在其两侧分别套设有把手杆侧杆,而且把手杆侧杆的长度是可伸缩的,在该把手杆侧杆上铆设有两定位环,在该两把手杆侧杆的下部则分别设有用于分别与两上置架的底部枢接的垫套;一换向拉杆,略呈冂形,其两端分别穿过把手杆侧杆两侧的定位环,其下部两侧分别钩套固定在两换向座的内侧;两换向座,其分别由上方铆设在两把手杆侧杆两侧,其下方设有卡槽,该卡槽可卡在两上置架的换向定位座上和两后脚的后脚换向定位卡块上;两上置架,其底端分别与设有垫套的把手杆下方相枢接,且两上置架的下方的内侧与支撑片及收合杆相连,另外,两上置架的内侧设有垫体,通过该垫体,两上置架分别与后脚辅助杆及两背靠辅助杆相枢接,换向定位座铆固在上置架的上部,在该两换向定位座的上端具有一顶篷座,该顶篷座与前顶篷杆下部的顶篷角度调整座相枢接,在该换向定位座上方设有供后顶篷杆的下部插置的孔座,另外,两上置架还分别与可调角度扶手杆的后端相枢接;一可调角度扶手杆,该扶手杆由一冂形调整杆与两侧扶手片相枢接而构成,其中两侧扶手片的后端分别与两上置架相枢接,而其中调整杆的尾端则分别设有角度调整座,该角度调整座与两后脚上方所铆设的前后脚接合片上所具有的调整座使调整杆的角度可以得到调整地相互啮合;两后脚,在其近上方部位设有前后脚接合片,另外在该两后脚的近中间部位还分别设有后脚换向定位卡块,且后脚还分别利用垫体与后脚辅助杆相枢接,该后脚的下部分别设有后脚活动轮座,该后脚活动轮座与后轮轴杆相配合,而后轮轴杆上枢设有后轮并设置有后脚刹车;两前脚,其上部分别与前后脚接合片枢接,而下部则分别与前脚活动轮上座与活动轮中座相连并设有一滑块,另外活动轮中座与活动轮下座相配合,活动轮下座与前轮轴杆相配合,两前轮枢套在前轮轴杆上;一前脚辅助杆,其前部利用垫体分别与两前脚相枢接,而其两端尾部则与后脚辅助杆相枢接;一后脚辅助杆,其前部与前脚辅助杆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坤海
申请(专利权)人:刘坤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