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用强载减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8629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用强载减速器,包括前端盖和后端盖,前端盖和后端盖合拢构成减速器外壳,减速器外壳用于支承其内设置的能够转动的输入轴、中间轴、差速器机构;用于连接外部动力轴的输入轴设于减速器外壳中,输入轴通过输入轴外圆上的齿轮与中间齿轮相啮合,中间齿轮套接在中间轴上并能带动中间轴一起转动;中间轴通过中间轴外圆上的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传动齿轮固定连接差速器机构,能够带动差速器机构一起转动;差速器机构用于分别连接汽车左、右输出轴以使得汽车左、右输出轴能够以不同的转速旋转。该减速器传递功率大,噪音小,外形不变前提下能实现不同的速比及输出扭矩;差速器机构能满足汽车两边车轮在转弯时有速度差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用减速器,具体地说是一种纯电动汽车用强载减速器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日益恶劣以及我国新能源政策的实施,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家近期也出台了多项鼓励措施,以进一步推动纯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而纯电动汽车需要一种减速器能够满足传递功率要大,噪音要小,外型不变能实现不同的速比及输出扭矩,且需要满足汽车两边车轮在转弯时有速度差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满足电动汽车的需求,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用强载减速器,传递功率大,噪音小,外形不变前提下能实现不同的速比及输出扭矩,输出端设有差速器机构,与差速器机构中的两边半轴齿轮连接的汽车左右输出轴可以以不同的转速旋转,能满足汽车两边车轮在转弯时有速度差的要求。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纯电动汽车用强载减速器,包括前端盖和后端盖,前端盖和后端盖合拢构成减速器外壳,减速器外壳用于支承其内设置的能够转动的输入轴、中间轴、差速器机构;用于连接外部动力轴的输入轴设于减速器外壳中,输入轴通过输入轴外圆上的齿轮与中间齿轮相啮合,中间齿轮套接在中间轴上并能带动中间轴一起转动;中间轴通过中间轴外圆上的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传动齿轮固定连接差速器机构,能够带动差速器机构一起转动;差速器机构用于分别连接汽车左、右输出轴以使得汽车左、右输出轴能够以不同的转速旋转。进一步地,差速器机构包括差速器壳体、半轴齿轮、行星齿轮、盆形垫圈和半轴;差速器壳体的形状为球笼状,球笼的外圆面上下中心偏一侧有一个凸棱,传动齿轮固定在差速器壳体的凸棱端面上;球笼左右各有一个凸台,球笼左右凸台外圆各套接轴承,通过轴承可转动地承载于前端盖和后端盖上;球笼左右凸台中间各开有孔,供汽车输出轴进入;球笼的内圆面上下左右各有一个凸台,上下凸台端面为球面形状,与盆形垫圈球端面相抵,球笼上下中心开有上下贯通的通孔,通孔内套接有半轴,球笼内圆面左右凸台中心各开有一个圆柱孔,孔内分别套接半轴齿轮外台阶外圆;半轴齿轮设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外圆一端为圆柱面并套接于差速器壳体内壁左右凸台内孔圆柱面内,另一端加工有伞形渐开线齿轮与行星齿轮伞形渐开线齿轮相啮合;各半轴齿轮内孔用于与汽车输出轴相连接;行星齿轮设有两个,上下对称分布,外圆加工伞形渐开线齿轮与半轴齿轮伞形渐开线齿轮相啮合,内孔为圆柱孔并套接于半轴外圆,能够绕半轴转动;顶端面为球形面并与盆形垫圈球面相抵;盆形垫圈设有两个,上下对称分布,一面与差速器壳体内壁上下凸台端面相抵,另一面与行星齿轮顶端面相抵;半轴两端套接于差速器壳体上下贯通的通孔内,中间外圆上下对称分别套接盆形垫圈及行星齿轮。进一步地,传动齿轮、中间轴、输入轴、中间齿轮的齿轮均为渐开线斜齿轮。进一步地,前端盖和后端盖上分别对应设有三个轴承孔并套接轴承,自下而上分别用于支承差速器壳体、中间轴及输入轴;前端盖的中间轴承孔为盲孔,上下两端轴承孔为有台阶通孔并套接有密封圈,后端盖的中间及上端轴承孔为盲孔,下端轴承孔为有台阶通孔并套接有密封圈。进一步地,输入轴通过其内孔上加工的直花键连接外部动力轴。进一步地,半轴齿轮通过其内孔上加工的直花键连接汽车输出轴。进一步地,传动齿轮、半轴齿轮、行星齿轮、中间轴、输入轴及中间齿轮的材料为经过碳氮共渗热处理的合金钢。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减速器只要变换不同的齿轮模数、齿数,就可实现不同传动比(从1:4到1:8)及输出扭矩,齿轮均设计为斜齿轮且经过碳氮共渗热处理、表面磨齿加工,齿轮啮合的重合度大,运转时噪音低,承载能力大;输出端设计有差速器机构,与差速器机构中的两边半轴齿轮连接的汽车左右输出轴可以以不同的转速旋转,能满足汽车两边车轮在转弯时有速度差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所提出的纯电动汽车用强载减速器,包括前端盖1、后端盖2、传动齿轮3、差速器壳体4、半轴齿轮5、行星齿轮6、盆形垫圈7、中间轴8、输入轴9、中间齿轮10及半轴11等零件。差速器机构主要由差速器壳体4、半轴齿轮5、行星齿轮6、盆形垫圈7和半轴11组成。前端盖I和后端盖2合拢构成减速器外壳,减速器外壳用于支承其内设置的能够转动的输入轴9、中间轴8、差速器机构。前端盖I为椭圆形压铸件,材料为铝镁合金,一次压力浇铸而成,重量轻,强度高,底壁中心线上平行设置三个轴承孔套接轴承,自下而上分别用于支承差速器壳体4、中间轴8及输入轴9,中间轴承孔为盲孔,上下两端轴承孔为有台阶通孔并套接有弗橡胶骨架圈作为密封圈14用于防尘及防漏油。后端盖2为椭圆形压铸件,材料为铝镁合金,一次压力浇铸而成,重量轻,强度高,底壁中心线上平行设置三个轴承孔套接轴承,自下而上分别用于支承差速器壳体4、中间轴8及输入轴9,下端轴承孔为有台阶通孔并套接有弗橡胶骨架圈作为密封圈14用于防尘及防漏油,中间及上端轴承孔为盲孔,下端左右分别设置放油孔12及出油孔13,孔内套接螺钉密封。传动齿轮3为盘类零件,外圆加工有渐开线斜齿轮,内孔为三个光滑圆柱面台阶,中间内孔套接于差速器壳体4外圆,中间内孔与右面内孔的连接端面与差速器壳体4凸棱401端面相抵并用螺栓固定。差速器壳体4为球笼状零件,铸钢件整体一次压铸而成,球笼的外圆面上下中心偏左有一个凸棱401,凸棱401圆周开有螺纹孔,凸棱401左端面与传动齿轮3中间内孔与右面内孔的连接端面相抵并用螺栓固定。球笼左右各有一个凸台,球笼左右凸台外圆各套接轴承,通过轴承可转动地承载于前端盖I和后端盖2上;球笼左右凸台中间各开有孔402,供汽车输出轴进入;球笼的内圆面上下左右各有一个凸台,上下凸台端面为球面形状,与盆形垫圈7球端面相抵,球笼上下中心开有直径Φ15的上下贯通的通孔,通孔内套接有半轴11,球笼内圆面左右凸台中心各开有一个圆柱孔,孔内分别套接半轴齿轮5外台阶外圆。半轴齿轮5为套类零件,共有二个,左右对称分布,外圆一端为光滑圆柱面并套接于差速器壳体4内壁左右凸台内孔圆柱面内,另一端加工有伞形渐开线齿轮与行星齿轮6伞形渐开线齿轮相啮合,各半轴齿轮5内孔加工有与汽车输出轴相连接的直花键501。行星齿轮6为套类零件,共二个,上下对称分布,外圆加工伞形渐开线齿轮与半轴齿轮5伞形渐开线齿轮相啮合,内孔为光滑圆柱孔并套接于半轴11外圆,能够绕半轴11转动;顶端面为球形面并与盆形垫圈7球面相抵。盆形垫圈7为圆环球形零件,共二个,上下对称分布,一面与差速器壳体内壁上下凸台端面相抵,另一面与行星齿轮6顶端面相抵。中间轴8为轴类零件,从图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纯电动汽车用强载减速器,包括前端盖(1)和后端盖(2),其特征在于:前端盖(1)和后端盖(2)合拢构成减速器外壳,减速器外壳用于支承其内设置的能够转动的输入轴(9)、中间轴(8)、差速器机构;用于连接外部动力轴的输入轴(9)设于减速器外壳中,输入轴(9)通过输入轴(9)外圆上的齿轮与中间齿轮(10)相啮合,中间齿轮(10)套接在中间轴(8)上并能带动中间轴(8)一起转动;中间轴(8)通过中间轴(8)外圆上的齿轮与传动齿轮(3)啮合,传动齿轮(3)固定连接差速器机构,能够带动差速器机构一起转动;差速器机构用于分别连接汽车左、右输出轴以使得汽车左、右输出轴能够以不同的转速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涛王建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神力齿轮冷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