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碧伦专利>正文

婴儿车之附加载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8583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婴儿车之附加载具,以可装卸方式接合在婴儿车之后横轴上,该附加载具包括: 踏板,具有适当尺寸可供儿童站在上面,在该踏板外侧下方以可枢转方式装有两转轮; 接合构件,两端设有接合具,可接合在婴儿车之后横轴上; 连结板件,用以互相连结该踏板与该接合构件,由用以和接合构件连接之纵向板及用以和踏板连接之横向板所构成,该纵向板与接合构件之一方设有一固定件,另一方则设有纵向配置之数个固定孔,借由该固定件与一所选择之固定孔相结合,而得以调整踏板前端对婴儿车后横轴之高度。(*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之附加载具,尤指一种以可装卸方式接合在婴儿车的后横轴上,用以供儿童站在上面,使儿童可随着婴儿车移动的婴儿车之附加载具。一般之婴儿车,不论是可收折式婴儿车或是不可收折式婴儿车,通常仅能适用使一个小婴儿或年纪较小幼儿坐(躺)于其中,即便是双座位式婴儿车亦仅能让年纪较小的双胞胎婴(幼)儿坐(躺)于其中。当长辈带着年龄上有差距的2个小孩(或2个以上的小孩)外出行走时,有一个令长辈困扰的问题即是当行走较长一段时间后,未坐(躺)于婴儿车中的儿童,经常因步行久后脚酸而走不动,常常需由长辈抱(背)着一段时间或休息一段时间后始能继续行走,让带着小孩外出之长辈,特别是年纪较大之老人或是孕妇深感不便。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之附加载具,它可附加接合在婴儿车后横轴上,用以供儿童站在上面,使儿童可随着婴儿车移动。本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视各种不同类型婴儿车的后横轴之不同高度尺寸调整踏板之连接高度,以适用于各种婴儿车的婴儿车之附加载具。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婴儿车之附加载具,是以可装卸方式与婴儿车之后横轴接合,用以供儿童站在上面,使儿童可随着婴儿车移动。该附加载具包括踏板,具有适当尺寸可供儿童站在上面,在该踏板外侧下方以可枢转方式装设有两转轮;接合构件,两端设有接合具,可与婴儿车之后横轴接合;连结板件,用以互相连结该踏板与该接合构件,由用以和接合构件连接之纵向板及用以和踏板连接之横向板所构成,该纵向板与接合构件之一方设有一固定件,另一方则设有纵向配置之数个固定孔,借由该固定件与一所选择之固定孔相结合,而得以调整踏板前端对婴儿车后横轴之高度。最好,在踏板的表面上供儿童站立之适当位置处设置有防滑件,以避免儿童双脚滑动,以进一步增加儿童站在附加载具上之稳定性。再者,本技术婴儿车之附加载具除了用以供儿童站立于其上外,亦可让猫、狗等宠物站(坐)在上面。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以便进一步了解本技术之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实施例,附图仅供说明用,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其中相同之符号代表相同之元件。附图说明图1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婴儿车之附加载具之立体分解图;图2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婴儿车之附加载具之立体图;图3a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婴儿车之附加载具的接合构件之接合具于接抵状态之侧视图;图3b是依据本技术-实施例婴儿车之附加载具的接合构件之接合具于受力状态下之侧视图;图4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婴儿车之附加载具接合在可收折式婴儿车上之立体图;图5是示出儿童站在如图4所示接合在可收折式婴儿车的婴儿车之附加载具上之示意图;图6是类似于图2婴儿车之附加载具之立体图,惟其中接合构件是倒转180度;图7a是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婴儿车之附加载具的接合构件之钩合具于正常状态下(未受力状态)之剖视图;图7b是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婴儿车之附加载具的接合构件之钩合具于受力状态下之剖视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婴儿车之附加载具2接合在可收折式婴儿车1上之说明图,图中可收折式婴儿车1是作为例示性说明,故仅大体绘出其概略之结构,并且省略其说明。参照图1至图5,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婴儿车之附加载具2包括踏板21,具有适当尺寸可供儿童3站在上面;接合构件22,以可装卸方式与婴儿车1之后横轴11接合;以及互相连结踏板21与接合构件22之连结板件23。在该踏板21的外侧两端处穿设有孔214,在其内侧中央处附近穿设有数个孔215。转轮211是以如下方式安装于踏板21下方分别以螺钉213从上方穿过踏板21外侧端上的孔214,转轮211的转轮架212上的枢接孔217,接着以螺帽218由下方旋紧,如此各个转轮211即可枢转地装设于踏板21下方,而可转动。接合构件22之两端设有接合具221,222。各个接合具221是由具有钩部之钩合体222以及借由螺旋弹簧(未图示)承抵于钩合体222,用以供使用者的手压触之弹压体223所构成。在该接合构件22之中央穿设有一孔225(详见后述)。连结板件23由用以和接合构件22连接之纵向板23A及用以和踏板21连接之横向板23B所构成。在该连结板件23之纵向板23A上设有纵向配置之数个固定孔235,在该连结板件23之横向板23B之端部附近设有数个孔234。该孔234之穿孔位置及大小与踏板21内侧中央处的孔215之穿孔位置及大小相配合。连结板件23是以可装卸方式连结于踏板21,将连结板件23置于踏板21之下方,使连结板件23横向板23B上的孔234与踏板21内侧上的孔21 5互相对准,分别以螺钉233穿过这些孔215,孔234,接着以螺帽236旋紧,如此,该踏板21即与该连结板件23互相连结,如图2所示。或者,连结板件23可置于踏板21之上方,借由上述之方式与该踏板21互相连结,如图1所示。接合构件22与连结板件23是以如下方式连接将接合构件22置于连结板件23的纵向板23A之外侧,使接合构件22之孔225与该纵向板23A上任一所选择之固定孔235相对准,以螺钉236穿过该接合构件22之孔225,纵向板23A上所选择之一固定孔235,接着以螺帽237旋紧,如此,该接合构件22即与该连结板件23互相连结。或者,可以螺钉236自该所选择之一固定孔235穿过接合构件22之孔225,如上述以螺帽237旋紧,而使该接合构件22与该连结板件23互相连结。借由该连结板件23互相连结踏板21与接合构件22,即构成了本技术之附加载具2。图3a是表示接合构件22的接合具221处于接抵状态,在此状态下,由未图示之螺旋弹簧承抵于钩合体222的弹压体223是接抵于钩合体222之钩抵端224。当欲将本技术附加载具2接合在婴儿车1的后横轴11上时,只要用手压触接合具221之弹压体223,该弹压体223遂被向内偏压一角度(如图3b所示,图中箭号代表外力),借此可以轻易地将接合具221借由钩合体222钩合在婴儿车1的后横轴11上,其后,手一释开(外力解除),该弹压体223即借由螺旋弹簧之弹力弹回并紧抵于该钩合体222之钩抵端224,如此该附加载具2之接合构件22即稳固地接合在婴儿车1的后横轴11上,如图4所示。当欲将附加载具2自婴儿车1移开时,同样地,只要用手压触接合具221的弹压体223,弹压体223遂被向内偏压一角度,借此可将接合构件22释开,而可轻易地将附加载具2移开。图5表示出儿童3站在已接合于婴儿车1的后横轴11之附加载具2上之情况。如图所示,当长辈推着婴儿车1步行前进时,儿童3仅需双脚站在附加载具2上,双手扶着婴儿车1,即可随着婴儿车1前进,不需费力行走。最好,在踏板2的表面上供儿童3双脚站立之适当位置处设置有防滑件216,以避免儿童3双脚滑动,以进一步增加儿童3站在附加载具2上之稳定性。本技术附加载具2可视各种不同类型婴儿车的后横轴之不同高度尺寸调整踏板21之连接高度,亦即,该连结板件23可相对于不同类型婴儿车的后横轴调整与接合构件22之结合,因而可适用于各种婴儿车。例如,在图1、2、4及5中所示,接合构件22与连结板件23是在该连结板件23的纵向板23A最上方的固定孔235位置处相结合。当附加载具2所欲接合的婴儿车1的后横轴11之高度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碧伦
申请(专利权)人:张碧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