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模块及具有该模块的配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585652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配电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智能配电模块及具有该模块的配电系统,包括组装底座、固设于所述组装底座上的至少一个进出线模块底座、且均设于所述组装底座上的至少一个智能开关模块,各所述智能开关模块插接于对应的所述进出线模块底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进出线模块底座和智能开关模块均设为多点接触插拔式结构,以此便于该配电模块的安装和维护;通过将智能开关模块的进线转接总装和出线转接总装等部件可拆卸式插接于底板总装,并使底板总装的容纳腔适配于不同体积大小的通断装置,这样,在保证该开关模块完成电力导通的前提下,适配于全系列的通断装置,还减少了各部件的安装难度和生产成本,便于各部件的在线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配电
,涉及一种配电模块,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配电模块及具有该配电模块的配电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配电模块一般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是以抽屉柜为代表的智能配电模块,严格意义上,此种配电模块仅为半模块化或半智能化;第二种是SPC1.0快装智能配电模块,此配电模块与本技术申请最为接近,其已部分实现了全电量参数检测,且由它组成的配电系统可以实现“积木式”地快速安装,然而,现有的此种配电模块主要有如下缺陷:1)该配电模块的智能开关模块呈固定式安装,不便于安装和维护;2)因针对不同品牌的开关,其开关两端的进出线连接的母排不仅多且复杂,且开关的安装件也较多,导致安装难度大,生产成本增加,不适于全系列的开关;3)无法实现一次回路和/或二次回路,以及采集模块等相关易损元器件的在线维护需求;4)无法实现竖直安装,因而无法满足用户的布局需求;5)如图1所示,该配电模块的现有的插拔式开关底座6,在将电力从汇流母排或垂直母排3传输到开关组件5的过程中,需要增加外围转接母排4或导线,这样,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安装量和安装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配电模块及具有该模块的配电系统,用以克服现有配电模块中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配电模块,包括组装底座、固定安装于所述组装底座上的至少一个能直接转接电力的进出线模块底座、且均设于所述组装底座上的至少一个智能开关模块,各所述智能开关模块插接于对应的所述进出线模块底座上;所述智能开关模块包括底板总装、通断装置、进线转接总装、出线转接总装、手柄安装板总装;所述通断装置容纳于所述底板总装和所述手柄安装板总装形成的容纳腔内,且所述容纳腔适配于不同体积大小的所述通断装置;所述进线转接总装可拆卸式插设于所述底板总装的一侧端且同时插接于所述通断装置的进端口,所述出线转接总装可拆卸式插设于所述底板总装的另一侧端且同时插接于所述通断装置的出端口 ;所述手柄安装板总装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底板总装的前侧以遮盖所述通断装置,且同时连接于所述通断装置以直接控制所述通断装置的通或断。进一步地,所述底板总装包括固定底座和活动底座组件,所述通断装置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底座上,且其后壁抵顶于所述活动底座组件;所述活动底座组件活动卡设于所述固定底座用以调节所述容纳腔的大小使其适配于不同体积大小的所述通断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包括支板、由所述支板的上侧端垂直向外延伸而出的上卡板、由所述支板的下侧端垂直向外延伸而出的下卡板;所述上卡板和所述下卡板的相同的一侧端均开设有一端开口的第一导向槽,所述出线转接总装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第一导向件,各所述第一导向件插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所述上卡板和所述下卡板的相同的另一侧端均开设有一端开口的第二导向槽,所述进线转接总装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第二导向件,各所述第二导向件插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导向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底座组件包括基板、活动设于所述基板的背面的靠上侧的上插板、活动设于所述基板的背面的靠下侧的下插板;所述上卡板上开设有多排上插孔组,每排上插孔组具有多个并行排列的上插孔,所述下卡板上开设有多排下插孔组,每排下插孔组具有多个平行排列的下插孔;所述上插板具有多个凸出于所述基板的并行排列的上插部,各所述上插部插设于对应各所述上插孔组的各对应的所述上插孔内,所述下插板具有多个凸出于所述基板的并行排列的下插部,各所述下插部插设于对应各所述下插孔组的各对应的所述下插孔内。进一步地,所述基板的背面凸设有至少一块限位板,各所述限位板上分别开设有上限位槽和下限位槽;所述上插板还具有同时并行连接各所述上插部的上基部,所述上基部卡设于各所述上限位槽内,且所述上插板沿各所述上限位槽上下移动,所述下插板还具有同时并行连接各所述下插部的下基部,所述下基部卡设于各所述下限位槽内,且所述下插板沿各所述下限位槽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底座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弹性件和多个第二弹性件,所述基板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向内垂直延伸出上挂板和下挂板;所述上挂板的底壁上设有多个第一上挂钩,所述上插板的内侧壁上对应设有多个第二上挂钩,各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勾挂于各所述第一上挂钩上,另一端勾挂于对应的各所述第二上挂钩上;所述下挂板的底壁上设有多个第一下挂钩,所述下插板的内侧壁上对应设有多个第二下挂钩,各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勾挂于各所述第一下挂钩上,另一端勾挂于对应的各所述第二下挂钩上。进一步地,该智能开关模块还包括采集模块,所述采集模块的外壳体的上壳部和下壳部分别开设有第三导向槽,所述上卡板和所述下卡板的左侧端分别向外水平延伸出一上导向板和一下导向板,所述上导向板的底壁向下凸设有上导向条,所述下导向板的顶壁向上凸设有下导向条,所述采集模块的各所述第三导向槽分别对应插设有所述下导向条和所述上导向条,且所述采集模块插接于所述出线转接总装上。进一步地,所述进出线模块底座包括总主壳体、设于所述总主壳体上的进线模块、以及设于所述总主壳体上且电连接于所述进线模块的出线端的出线模块,所述出线模块包括多个外接负载的第一导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模块包括一进线插接端组和一输入转接总装,所述输入转接总装的一端外接输入电路,另一端连接所述进线插接端组;所述出线模块包括一出线插接端组和一输出转接总装,所述输出转接总装中的各输出转接件的一端连接各对应的所述第一导通件,另一端连接所述出线插接端组;所述进线转接总装插设于所述进线插接端组上,所述出线转接总装插设于所述出线插接端组上。进一步地,所述进线模块还包括第一防护装置,所述第一防护装置包括活动设于所述总主壳体的前侧上的用以自动挡盖所述进线插接端组的第一防护板和用以自动挡盖所述出线插接端组的第二防护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智能配电模块的有益效果在于:(I)通过将进出线模块底座和智能开关模块均设置为多点接触插拔式结构,改变了原有的固定式安装方式,方便了该配电模块的安装和维护,以及能满足用户的横向安装或竖直安装的布局需求;通过将智能开关模块设置为多点接触插拔式结构,并将其进线转接总装和出线转接总装可拆卸式插设于底板总装的对应侧端,同时使得进线转接总装和出线转接总装分别插接在通断装置的进端口和出端口,且该开关模块的容纳通断装置的容纳腔可适配于不同体积大小的通断装置,这样,即可减少安装的零部件,降低安装难度和生产成本,也适用于全系列的通断装置,提升了该配电模块的兼容性;(2)通过在该开关模块的出线转接总装上插接有采集模块,并将其置于前方易维护的位置,以及通过在出线转接总装和进线转接总装上均设置柔性电缆实现各元器件的电导通,从而使得该智能配电模块能实现一次回路和/或二次回路,以及采集模块等相关易损元器件的在线维护;(3)通过在进出线模块底座上设置一进线插接端组和一输入转接总装,以及设置一出线插接端组和一输出转接总装,其中,输入转接总装的一端外接输入电路,另一端连接进线插接端组,输出转接总装中的各输出转接件的一端连接各对应的第一导通件,另一端连接出线插接端组,这样,即可直接将电力从汇流母排或垂直母排传输到该开关模块,而不需另外增加外围转接母排等,一定程度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智能配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组装底座、固定安装于所述组装底座上的至少一个能直接转接电力的进出线模块底座、且均设于所述组装底座上的至少一个智能开关模块,各所述智能开关模块插接于对应的所述进出线模块底座上;所述智能开关模块包括底板总装、通断装置、进线转接总装、出线转接总装、手柄安装板总装;所述通断装置容纳于所述底板总装和所述手柄安装板总装形成的容纳腔内,且所述容纳腔适配于不同体积大小的所述通断装置;所述进线转接总装可拆卸式插设于所述底板总装的一侧端且同时插接于所述通断装置的进端口,所述出线转接总装可拆卸式插设于所述底板总装的另一侧端且同时插接于所述通断装置的出端口;所述手柄安装板总装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底板总装的前侧以遮盖所述通断装置,且同时连接于所述通断装置以直接控制所述通断装置的通或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刚罗德胜杨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泰昂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