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漂浮燃料燃烧方式炉膛内置阻隔拱常压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72790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03:38
生物质漂浮燃料燃烧方式炉膛内置阻隔拱常压锅炉,它涉及锅炉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生物质燃料锅炉存在的燃烧不充分、热效率低和污染环境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物质漂浮燃料燃烧方式炉膛内置阻隔拱常压锅炉,包括炉体、承压锅筒、炉排和炉底座,锅壳置于炉体上部,锅壳的底部置于炉膛内,炉体的炉墙内侧设置有水冷壁,水冷壁通过水管与锅壳连接,炉体的炉膛内部包括前炉拱和后炉拱,前炉拱和后炉拱之间设置有阻隔拱,阻隔拱内部设置有多根水管,水管与水冷壁的回水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可以使燃料燃烧更充分,热效率更高,更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质漂浮燃料燃烧方式炉膛内置阻隔拱常压锅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锅炉,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漂浮燃料燃烧方式炉膛内置阻隔拱常压锅炉,属于锅炉

技术介绍
目前,燃烧技术在世界实现商业化,它在生物质新能源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进一步促进生物质燃料技术发展,需要优质的燃烧技术,以满足低成本、低污染物排放和高效率要求,对节能和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具有丰富的生物质燃料资源,但绝大部分均被用于非锅炉的直接燃烧,有限的生物质燃料锅炉在使用的过程中,生物质燃料又得不到充分地燃烧,热效率低,同时产生大量粉尘,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的生物质燃料锅炉存在的燃烧不充分、热效率低和污染环境的问题,提供一种燃料燃烧充分、污染排放小、效率高的生物质漂浮燃料燃烧方式炉膛内置阻隔拱常压锅炉。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生物质漂浮燃料燃烧方式炉膛内置阻隔拱常压锅炉,包括炉体、承压锅筒、炉排和炉底座,锅壳置于炉体上部,锅壳的底部置于炉膛内,炉体的炉墙内侧设置有水冷壁,水冷壁通过水管与锅壳连接,炉体的炉膛内部包括前炉拱和后炉拱,前炉拱和后炉拱之间设置有阻隔拱,阻隔拱内部设置有多根水管,水管与水冷壁的回水管连接。上述方案的生物质漂浮燃料燃烧方式炉膛内置阻隔拱常压锅炉,在前后炉拱之间增加阻隔拱,可以增加烟气的流程和延长燃料的燃烧时间,燃烧更完全,热量损失更小,减小了污染,有效地提高了效率。对方案进一步设计:为了更好地发挥阻隔拱的作用,所述阻隔拱为1个,阻隔拱前端与前炉拱的拱墙连接,阻隔拱上表面设置有挡灰装置,阻隔拱的长度h为炉排长度H的3/4,所述阻隔拱的厚度w为15-25cm,阻隔拱的上表面与承压锅筒底端的最小距离a为50-60cm,阻隔拱的下表面与地面的最大距离b为120-140cm,所述后炉拱的拱墙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45-50度,阻隔拱的上表面与后炉拱的斜面上端的最小垂直距离c为25-30cm,炉体的投料口设置有进料调速绞龙,进料调速绞龙连接高压风机,高压风机每小时流量为2050m3,进料调速绞龙的速度为每分钟200-300转,采用上述结构的生物质漂浮燃料燃烧方式炉膛内置阻隔拱常压锅炉使用生物质燃料且均匀喷入,每小时用料为200-400公斤。对方案进一步设计:为了更好地发挥阻隔拱的作用,所述阻隔拱为2个,前阻隔拱的前端与前炉拱的拱墙连接,后阻隔拱低于前阻隔拱,前阻隔拱和后阻隔拱的上表面都设置有挡灰装置,所述前阻隔拱和后阻隔拱的长度d相同且都为炉排长度H的1/4,所述前阻隔拱和后阻隔拱的厚度w均为15-25cm,所述前阻隔拱的上表面与承压锅筒底端的最小距离e为60-80cm,前阻隔拱的下表面与地面的最大距离f为120-140cm,所述后阻隔拱的上表面与承压锅筒底部的最小距离g为80-100cm,后阻隔拱的下表面与地面的最大距离j为100-120cm,所述后炉拱的拱墙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45-50度,前阻隔拱的上表面与后炉拱的斜面上端的最小垂直距离k为25-30cm,炉体的投料口设置有进料调速绞龙,进料调速绞龙连接高压风机,高压风机每小时流量为1940m3,进料调速绞龙的速度为每分钟150-230转,采用上述结构的生物质漂浮燃料燃烧方式炉膛内置阻隔拱常压锅炉使用生物质燃料且均匀喷入,每小时用料为200-300公斤。对方案进一步设计:为了更好地发挥挡灰装置的作用,所述挡灰装置为圆柱体突起,所述圆柱体突起的顶端为球面。对方案进一步设计:为了更好地发挥挡灰的效果,所述挡灰装置为若干个且交叉排列设置,相邻两个圆柱体突起的距离在12-16cm之间。对方案进一步设计:为了更好地发挥挡灰的效果,所述圆柱体突起的高度为15-20cm。对方案进一步设计:为了增加阻隔拱的热效率,所述阻隔拱为耐火水泥和辅料的混合材质拱。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炉膛内部增加一个或者两个阻隔拱,单个阻隔拱的长度占炉排的3/4,两个阻隔拱的长度均为炉排的1/4且采用前高后低设置,并且合理的设置了增加的阻隔拱和前后炉拱之间的位置关系,使两种设置均最大程度地延长了烟气的流动距离,增加了燃料的燃烧时间,同时分别合理的分配了风机的流量和进料绞龙的转速,有效地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同时也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同时使用便捷,维修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单阻隔拱的主视结构图;图2是单阻隔拱的侧视结构图:图3是高低阻隔拱的侧视结构图;图4是阻隔拱的俯视结构图;图中:1-炉体,2-承压锅筒,3-炉排,4-炉底座,5-炉墙,6-水冷壁,7-保温层,8-水管,9-前炉拱,10-后炉拱,11-阻隔拱,11-1-前阻隔拱,11-2-后阻隔拱,12-螺纹水管,13-挡灰装置,14-回水孔,15-防爆孔,16-膨胀箱,17-锅底检查窗,18-螺纹烟管,19-烟孔,20-通风孔,21-排污口,22-投料口,23-出灰口,24-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生物质漂浮燃料燃烧方式炉膛内置阻隔拱常压锅炉,包括炉体1、承压锅筒2、炉排3和炉底座4,承压锅筒2置于炉体1上部,承压锅筒2的底部置于炉膛内,炉体1的炉墙5内侧设置有水冷壁6,水冷壁6通过水管8与承压锅筒2连接,炉体1内部设置有烟孔19,烟孔19连接承压锅筒2的螺纹烟管18,承压锅筒2的上部连接膨胀箱16,承压锅筒2通过管路连接排污口21,炉体1的正面设置有投料口22和通风口20,炉底座4上设置有防爆口15和出灰口23,炉体1的炉墙5外部设置有保温层7,炉体1的炉膛内部包括前炉拱9和后炉拱10,前炉拱9和后炉拱10之间水平设置有阻隔拱11,所述阻隔拱11为1个,阻隔拱11为耐火水泥和辅料的混合材质拱,阻隔拱11内部设置有多根螺纹水管12,螺纹水管12与水冷壁6的回水管连接,阻隔拱11前端与前炉拱9的拱墙连接,阻隔拱上表面设置有挡灰装置13,挡灰装置13为圆柱体突起,所述圆柱体突起的顶端为球面,圆柱体突起为若干个且交叉排列设置,相邻两个圆柱体突起的距离在12-16cm之间,圆柱体突起的高度为15-20cm。阻隔拱11的长度h为炉排长度H的3/4,所述阻隔拱11的厚度w为15-25cm,阻隔拱11的上表面与承压锅筒2底端的最小距离a为50-60cm,阻隔拱11的下表面与地面的最大距离b为120-140cm,所述后炉拱10的拱墙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45-50度,阻隔拱11的上表面与后炉拱10的斜面上端的最小垂直距离c为25-30cm,炉体1的投料口22设置有进料调速绞龙,进料调速绞龙连接高压风机,高压风机每小时流量为2050m3,进料调速绞龙的速度为每分钟200-300转,采用上述结构的生物质漂浮燃料燃烧方式炉膛内置阻隔拱常压锅炉使用生物质燃料且均匀喷入,每小时用料为200-400公斤。生物质燃料是稻壳、秸秆通过烘干,粉碎后加工成粒径为1-1.2mm的粉粒状,含水率为8%-12%。单阻隔拱的常压锅炉,阻隔拱11前端与前炉拱9的拱墙连接,阻隔拱11的长度h为炉排长度H的3/4,拱内加装螺纹水管12,螺纹水管12直接与回水管焊接并与回水孔14相连,以此来支撑阻隔拱11,阻隔拱11的长度达到炉排长度的3/4,阻隔拱的长度有效地增加了燃料的燃烧时间和烟气的流程,所述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生物质漂浮燃料燃烧方式炉膛内置阻隔拱常压锅炉

【技术保护点】
生物质漂浮燃料燃烧方式炉膛内置阻隔拱常压锅炉,包括炉体(1)、承压锅筒(2)、炉排(3)和炉底座(4),承压锅筒(2)置于炉体(1)上部,承压锅筒(2)的底部置于炉膛内,炉体(1)的炉墙(5)内侧设置有水冷壁(6),水冷壁(6)通过水管(8)与承压锅筒(2)连接,炉体(1)的炉膛内部包括前炉拱(9)和后炉拱(10),其特征在于:前炉拱(9)和后炉拱(10)之间设置有阻隔拱(11),阻隔拱(11)内部设置有多根螺纹水管(12),螺纹水管(12)与水冷壁(6)的回水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生物质漂浮燃料燃烧方式炉膛内置阻隔拱常压锅炉,包括炉体(1)、承压锅筒(2)、炉排(3)和炉底座(4),承压锅筒(2)置于炉体(1)上部,承压锅筒(2)的底部置于炉膛内,炉体(1)的炉墙(5)内侧设置有水冷壁(6),水冷壁(6)通过水管(8)与承压锅筒(2)连接,炉体(1)的炉膛内部包括前炉拱(9)和后炉拱(10),其特征在于:前炉拱(9)和后炉拱(10)之间设置有阻隔拱(11),阻隔拱(11)内部设置有多根螺纹水管(12),螺纹水管(12)与水冷壁(6)的回水管连接;所述阻隔拱(11)为2个,前阻隔拱(11-1)的前端与前炉拱(9)的拱墙连接,后阻隔拱(11-2)低于前阻隔拱(11-1),前阻隔拱(11-1)和后阻隔拱(11-2)的上表面都设置有挡灰装置(13),所述前阻隔拱(11-1)和后阻隔拱(11-2)的长度d相同且都为炉排长度H的1/4,所述前阻隔拱(11-1)和后阻隔拱(11-2)的厚度w均为15-25cm,所述前阻隔拱(11-1)的上表面与承压锅筒(2)底端的最小距离e为60-80cm,前阻隔拱(11-1)的下表面与地面的最大距离f为120-140cm,所述后阻隔拱(11-2)的上表面与承压锅筒(2)底部的最小距离g为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峰石峰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森泰克再生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