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70140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5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实现轻量化、薄型化及窄边框化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从前侧向后侧依次层叠的液晶面板(2)、光学片(9)、背光源(7)及背光源收容体(3)。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夹持液晶面板(2)、光学片(9)、背光源(7)及背光源收容体(3)的矩形的框体(44),框体(44)的截面形状呈向内侧开口的U字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包含液晶面板、光学片、背光源等构成构件,并利用框体来保持这些构成构件(例如,专利文献1、2)。由框体保持的构成构件进一步收容在由前壳体、后壳体等壳体构件构成的壳体中。为了降低制造成本,这些构成构件由可分割的框体来保持。为了确保强度,分割后的框体构件由连结构件所连结(例如专利文献3)。构成构件利用例如由楔形榫头(dovetailform)及燕尾槽(dovetailgroove)构成的卡合结构固定于壳体(参照专利文献3),或利用螺钉、销等固定构件固定于壳体(参照专利文献4、5)。与显示画面的大小相比室内占有面积较小的薄型显示装置能有效利用有限的室内空间,因此正广泛地普及。显示装置包括矩形的显示面板和覆盖该显示面板周围的框体。近年来,提出了利用连结多根杆体而构成的框体的显示装置(例如专利文献6)。与利用一体成型来制造矩形框的框体相比,连结杆体而制成的框体易于根据各种画面尺寸进行变更,此外,还能削减模具费用。专利文献7中公开了连结截面呈U字形的杆体而形成的矩形框体。截面呈U字形的杆体能在其内侧配置显示面板和光学构件,因此考虑将其用于显示装置的框体。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利用外框架使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源单元化的显示单元。该显示单元的前侧边缘及后表面分别被框状的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覆盖。显示单元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及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侧的背光源单元(例如,专利文献8)。液晶显示面板与多个柔性布线基板相连接,提供基于图像信号的电压的液晶驱动电路通过COF(ChipOnFilm:覆晶薄膜)方式安装于该柔性布线基板。此外,印刷电路基板连接至柔性布线基板。印刷电路基板通过电缆与控制基板相连接。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源单元由外框架保持及保护。外框架具有开口的四边形边框形状,利用冲压加工等由热传导性能优异的不锈钢等金属制的板材来形成。外框架的外边缘形成有向背面侧立起的侧壁部,外框架的各边具有大致呈L字形的截面。通过冲压加工等在外框架的侧壁部形成多个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突出部经由薄膜基材与柔性布线基板相接触。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的方法,具有如下方法:将反射片、导光板、光学片及液晶显示面板层叠于主视时大致呈矩形的托盘状收容体中,并利用形成有槽的框体来分别夹持其四边。根据该方法,无需使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源单元单元化而成的外框架,能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一种具备LED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被公开(例如专利文献9)。LED背光源包括:矩形的导光板、沿着导光板的入射侧端面,配置为发光面与入射侧端面相对的多个LED光源、支承导光板和LED光源的框架。多个LED光源呈阵列状地安装于宽度与导光板厚度相同的布线板,且在该布线板的两个表面设置散热体,且该散热体与框架直接接触。框架覆盖导光板的边缘,LED光源的热量从液晶显示装置的侧面散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24218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6-20131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0-72207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3-61800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平7-16138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2008-197166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特开2008-80044号公报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特开2009-14900号公报专利文献9:日本专利特开2006-21624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液晶显示装置伴随大型化的发展,要求轻量化、薄型化、及窄边框化。实现轻量化、薄型化、及窄边框化的方法之一是削减零部件个数。然而,在维持品质的同时削减零部件个数的困难性正在增大。为了实现轻量化、薄型化、及窄边框化,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克服该困难性。另外,连结被分割的框体构件的连结构件不利于轻量化。在专利文献3所涉及的卡合结构中,液晶显示装置的整周均需要用于设置卡合结构的空间,不利于薄型化及窄边框化。例如,利用多个螺钉所进行的固定较费时。因此,为了提高组装效率,要求削减固定构件。在如专利文献7那样,连结截面呈U字形的杆体来制造框体的情况下,连结部分容易产生间隙,从而可能导致灰尘进入、漏光及外观品质的下降。若是专利文献8的液晶显示装置,则能将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驱动电路所产生的热量传导到外框架并进行散热,但在去除外框架的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具有无法利用外框架进行散热的问题。另外,专利文献8中,还具有如下问题:需要使外框架上设置的突出部与液晶驱动电路进行位置对准并抵接,因此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较费时。因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而使侧面的表面积变窄,LED光源所产生的热量难以从所述侧面充分散出。此外,若从液晶显示装置的侧面散出的散热量较大,则用户在碰触到该侧面时,会异常地感受到发热等不适感,可能会使用户误解设备发生异常。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轻量化、薄型化及窄边框化的液晶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去除连结构件,实现轻量化、薄型化及窄边框化的液晶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削减固定构成构件的卡合结构及固定构件,且提高组装效率的液晶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在构成框体的框构件的连结部分产生间隙的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能通过采用将导光板、光学片及液晶显示面板层叠在收容体中,并利用形成有槽的框体来夹持该收容体边缘的结构来实现薄型化,并且能有效地对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驱动电路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而无需液晶驱动电路的位置对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能通过采用将导光板、光学片及液晶显示面板层叠在收容体中,并利用形成有槽的框体来夹持该收容体边缘的结构来实现薄型化,并且从侧面及后表面侧对侧光式的光源的热量进行散热,从而能抑制侧面部的温度上升。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从前侧向后侧依次层叠的液晶面板、光学片、背光源及背光源收容体,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所述液晶面板、所述光学片、所述背光源及所述背光源收容体的矩形的框体,该框体的截面形状呈向内侧开口的U字形。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框体能分割成四个直线状的框构件,框构件均通过挤出成型而成。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片比所述背光源的前表面要小,且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矩形的遮光框体,该遮光框体在所述光学片的外侧,位于所述液晶面板及所述背光源的边缘部之间,对泄漏到外部的所述背光源的光进行遮光。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从后侧覆盖所述背光源收容体的后壳体,所述框体夹持所述液晶面板、所述光学片、所述遮光框体、所述背光源、所述背光源收容体及所述后壳体。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从前侧向后侧依次层叠的液晶面板、光学片、背光源及背光源收容体,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框体,该框体与所述液晶面板的前侧边缘部及背光源收容体的后侧边缘部相抵接,夹持该液晶面板、光学片、背光源及背光源收容体,该框体从前表面观察的形状为矩形且截面形状为向内侧开口的U字形,该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液晶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从前侧向后侧依次层叠的液晶面板、光学片、背光源及背光源收容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所述液晶面板、所述光学片、所述背光源及所述背光源收容体的矩形的框体,该框体的截面形状呈向内侧开口的U字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9.28 JP 2012-218140;2012.09.28 JP 2012-21814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从前侧向后侧依次层叠的液晶面板、光学片、背光源及背光源收容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该框体与所述液晶面板的前侧边缘部及背光源收容体的后侧边缘部相抵接,夹持该液晶面板、光学片、背光源及背光源收容体,该框体从前表面观察的形状为矩形且截面形状为向内侧开口的U字形,该框体能分割成四个直线状的框构件,所述框构件通过设置于彼此对接的位置的榫结构来进行接合,所述榫结构形成在与所述背光源收容体的后侧边缘部相抵接的所述框体的后侧部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框构件的所述后侧部分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与要接合的其他框构件相对的榫眼,在所述其他框构件的所述后侧部分的与所述一个框构件相对接的位置分别设有与所述榫眼相嵌合的榫头。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收容体呈前表面开口的箱状,所述液晶面板、所述光学片及所述背光源层叠于所述背光源收容体的内底面上,在所述框体的所述后侧部分的前表面设有突部,在与所述突部相对的所述背光源收容体的后侧边缘部设有能供所述突部嵌合的切口,该切口与该背光源收容体的边缘大致平行。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从前侧向后侧依次层叠的液晶面板、光学片、背光源及背光源收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收容体呈前表面开口的箱状,所述液晶面板、所述光学片及所述背光源层叠于所述背光源收容体的内底面上,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框体,该框体与所述液晶面板及所述背光源收容体相抵接,夹持该液晶面板、光学片、背光源及背光源收容体,该框体从前表面观察的形状为矩形且截面形状为向内侧开口的U字形,在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及与该内表面相对的所述背光源收容体的外表面中的其中一方设有突部,另一方设有能供该突部嵌合的槽部,在所述背光源收容体的外表面设有所述突部,在所述框体的内表面设有所述槽部,所述框体具有:在所述槽部的一端方向,切削得比该槽部更深的平坦部;以及连接该平坦部和所述槽部的底部的倾斜部,所述突部的高度为从所述背光源收容体的外表面起分别到所述槽部的底部及所述平坦部为止的距离的中间长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部具有:并排配置且深度不同的第一槽部及第二槽部;以及连接该第一槽部及第二槽部各自的底部的倾斜部,所述突部的高度为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或所述背光源收容体的外表面分别到第一槽部及第二槽部的底部为止的距离的中间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直人中村真一野口好久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