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6937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童车(10)包括:具有以包含一对背管(30)的方式构成的手推杆(26)的童车主体(12)、车身部(14)、座部(16)。车身部(14)包含有背部(40)和设于该背部(40)的两侧的一对侧部(42),由缓冲性构件形成。此外,童车(10)包括:用于相对于童车主体(12)支承车身部(14)的支座(18),可以调整车身部(14)相对于座部(16)的倾斜角度的倾斜机构(20)。同时,一对侧部(42)的每一个都经由具有规定的长度的柔软构件所构成的安装件(46)而安装在对应的背管(30)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童车,特别是涉及能够使形成婴幼儿用座椅的车身部倾斜的童车。
技术介绍
为了使坐在婴幼儿用座椅内的婴幼儿感觉很舒适,对童车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例如,通过用缓冲性能优异的构件形成直接容纳婴幼儿的婴幼儿用座椅,提高其乘坐舒适性。此外,通过使童车具有能够将婴幼儿用座椅的车身部的倾斜角度任意变更的倾斜机构,可以将车身部调整到使容纳的婴幼儿感觉舒适的倾斜角度。如上所述,对于童车,通过利用缓冲性构件形成构成婴幼儿座椅的车身部,并且,使之具有倾斜机构,在婴幼儿用座椅中,可以使婴幼儿感觉舒适。这里,婴幼儿用座椅的车身部所需的恰当的形状,因该车身部的倾斜角度不同而异。一方面,由于婴幼儿用座椅的车身部由比较柔软的缓冲构件形成,所以,易于因倾斜角度的变化而变形,并不一定能够保持恰当的形状。因此,当利用倾斜机构变更婴幼儿用座椅的车身部的倾斜角度时(倾斜动作),所述车身部的形状会遭到破坏,例如,车身部的背部会倒向婴幼儿用座椅的内侧(向内倒伏),或者,有可能车身部的侧部,会突出到婴幼儿用座椅的内侧。这样,当婴幼儿用座椅的形状遭到破坏时,会损及婴幼儿用座椅的形状的整个平衡,造成乘坐舒适感的恶化,从外观上看,其外观也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应构成婴幼儿用座椅的车身部的倾斜动作,来调整该车身部的形状的童车。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童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具备通过包含一对背管而构成的手推杆的童车主体;设置在前述一对背管之间、并且具有背部和设于该背部的两侧的一对侧部的车身部;形成座面的座部;能够调整前述车身部相对于前述座部的倾斜角度的倾斜机构;其中,前述一对侧部的每一个都经由具有规定长度的安装件而安装在对应的背管上。在这种情况下,前述安装件优选地连接到对应的侧部的背面侧。此外,优选地,前述安装件连接到对应的侧部的外侧缘附近。此外,优选地,前述安装件用柔软构件形成。此外,优选地,前述背部与一对侧部的每一个成一整体地设置。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童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具有手推杆和前腿和后腿的童车主体,以及设置在前述童车主体上、具有车身部和座部、由缓冲性构件形成的缓冲座,其中,在前述缓冲座的至少一部分内埋入有弹性体。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童车,其特征在于,前述缓冲座被划分成中央部和配置在前述中央部的左右的侧部,前述弹性体被埋入到前述缓冲座的前述侧部内。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童车,其特征在于,前述弹性体被埋入到前述车身部和前述座部的交界附近。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童车,其特征在于,前述弹性体被埋入到前述座部内。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童车,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折叠童车用的折叠机构,在前述缓冲座中利用前述折叠机构折叠童车时,前述弹性体被埋入到弯折的部位内。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童车,其特征在于,前述弹性体包含塑料构件。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童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具有手推杆、一对后腿、一对前腿的童车主体,设置在童车主体上包含支座座部及支座背部的支座,配置在支座上、包含有座部、竖立在座部的两侧的侧部、座部的背侧的背部的拆装座椅,其中,在拆装座椅的侧部内固定有保持侧部竖立的状态的软绳。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童车,其特征在于,侧部内的软绳以从前方朝向后方上升的方式配置。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童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具有手推杆、一对后腿、一对前腿的童车主体,设置在童车主体上、包含支座座部和支座背部的支座,其中,支座具有竖立在支座座部的两侧的支座侧部,在支座的支座侧部内固定有保持支座侧部的竖立状态的软绳。附图说明图1是简略地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童车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结构的透视图。图2是简略地表示童车的背面侧的结构的图示。图3是简略地表示将童车折叠后的状态的图示。图4是简略地表示车身部的侧部与安装件及背管的结构关系的图示。图5是简略地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童车的第二种实施形式的结构的透视图。图6是简略地表示童车的背面侧的结构的背视图。图7是简略地表示童车的婴幼儿用座椅(缓冲座)的结构的概略图。图8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童车的第三种实施形式的透视图。图9是表示童车主体与支座的透视图。图10是表示拆装座椅的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种实施形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形式。图1至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形式的图示。图1是简略地表示童车的总体结构的透视图。图2是简略地表示童车的背面侧的结构的图示。图3是简略地表示将童车折叠后的状态的图示。图4是简略地表示车身部的侧部与安装件及背管的结构关系的图示。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形式的童车10,包括童车主体12,车身部14,座部16,将车身部14相对于童车主体12支承用的支座(支承体)18,能够相对于座部16调整车身部14的倾斜角度的倾斜机构20。如图1所示,童车主体12,包括具有双轮式的前轮21的左右一对前腿22,具有双轮式的后轮23的左右一对后腿24,弯曲成大致倒U字形的手推杆26,左右一对扶手28。手推杆26包含左右一对背管30和操作装置32,在所述背管30的下端附近,分别枢轴安装有上述扶手28的一端,在该扶手28的另一个端部上枢轴安装有前腿22的顶端部。左右后腿24的顶端部枢轴安装在扶手28的中间部,形成く字形的托架34的一端枢轴安装在其后腿24的中间部。同时,构成手推杆26的背管30的前端,分别枢轴安装在该托架34的中间位置上。在将童车10展开的状态(参照图1及图2)下,通过形成在托架34的另一端上的卡合部(图中未示出)与可滑动地安装在背管30的下端部的锁定构件(图中未示出)相互卡合,保持这种展开状态。另一方面,在童车10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参照图3)通过操作手推杆26的操作装置32,使托架34的卡合部与锁定构件的卡合脱离。当托架34的卡合部与锁定构件的卡合脱离时,扶手28等能够以与背管30等的枢轴安装点作为中心向上方摆动,通过将前腿22与后腿24摆动到基本上平行的状态,将童车10折叠。进而,当将左右的背管30向前方移动时,将手推杆26等向前方弯折成コ字状,将童车10如图3所示,进一步紧凑地折叠。车身部14设置在一对背管30彼此之间(参照图1),由缓冲性能优异且比较柔软的缓冲构件(例如棉等)形成。该车身部14包括有背部40、设于该背部40的左右两侧的一对侧部42。此外,背部40和一对侧部42分别成一整体地设置。此外,背部40以包括对应于容纳在婴幼儿座椅的婴幼儿的头枕的方式构成。座部16位于车身部14的下方,支承在童车主体12上,形成法线方向大致为铅直方向的座面。该座部16由缓冲性构件(例如棉等)形成,实现缓冲性能优异、坐着感觉良好的座面。同时,容纳婴幼儿的婴幼儿座椅以包含有这样的座部16及车身部14(缓冲座)的方式构成。此外,在本实施形式中,车身部14和座部16成一整体地形成,由该车身部14及座部16形成缓冲性优异的缓冲座17。支座18,如图2所示,由具有较高强度的构件(例如,聚酯布料等)形成片状,确保其较高的柔软性。此外,该支座18,在它的一部分上具有网眼状结构,以确保较高的透气性。此外,在该支座18的左右两个端部附近安装有支座用钩形器具44a。该支座18设置在车身部14与童车主体12之间,并且设于一对背管30彼此之间。同时,通过将支座18的左右两个端部附近的支座用钩形器具44a嵌入到另外设置在对应的背管30上的支座用钩形器具44b上,而将支座18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童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具备通过包含一对背管而构成的手推杆的童车主体,    设置在前述一对背管彼此之间、并且具有背部和设于该背部的两侧的一对侧部的车身部,    形成座面的座部,    能够调整前述车身部相对于前述座部的倾斜角度的倾斜机构,    其中,前述一对侧部的每一个都经由具有规定长度的安装件而安装在对应的背管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久保精司黑巢广子森口健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康貝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