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杂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59348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4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杂换热器,包括:本体部分、垂直螺旋输送机、至少一个环形换热筒、气动均质器、流体入口集管和流体出口集管,所述本体部分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顶部、壳体和锥形底部,所述顶部上设有进料口和杂质舱,所述杂质舱的一端上设有一个杂质排出口,所述壳体的上部设有一圈圆环形的凸起腔体,所述凸起腔体上设有排料口,所述流体入口集管和流体出口集管皆与环形换热筒的中空腔体相通。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除杂换热器结构紧凑、节省了占地空间与初期投资、一体实现物料的除杂工艺和换热工艺、效率更高、更加节能环保、维修和维护更加方便、降低了换热器的使用成本、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化工、化学行业,属于节能环保与化工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除杂换热器
技术介绍
在污水处理与化工等行业中,因物料中含有杂质或者是颗粒状的物质,需要进行分离,同时该物料又需要进行加热或者是冷却。现阶段对其处理的普遍做法是分成两步工艺,即换热工艺与除杂工艺,现换热工艺中用到的换热器有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螺旋板换热器等传统换热器,除杂工艺应用到离心、过滤、沉降等工艺,由于换热工艺和除杂工艺是分步进行的,其设备占地面积大、能耗高、工艺流程复杂、工艺操作复杂、设备初期投入较大、处理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体实现物料的除杂工艺和换热工艺、结构紧凑、效率更高、更加节能环保的除杂换热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除杂换热器,包括:本体部分、垂直螺旋输送机、至少一个环形换热筒、气动均质器、流体入口集管和流体出口集管,所述本体部分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顶部、壳体和锥形底部,所述顶部上设有进料口和杂质舱,所述杂质舱的一端上设有一个杂质排出口,所述壳体的上部设有一圈圆环形的凸起腔体,所述凸起腔体与顶部之间装设有过滤网,所述凸起腔体上设有排料口,所述垂直螺旋输送机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垂直螺旋输送机的上端与所述杂质舱相通,环形换热筒的内部设有中空腔体,环形换热筒与所述气动均质器皆装设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气动均质器装设在所述环形换热筒的内部,所述流体入口集管和流体出口集管皆与环形换热筒的中空腔体相通。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换热筒至少为两个,环形换热筒依次从里至外以同心圆的方式装设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环形换热筒具有一个相同的中心轴线。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环形换热筒的底部具有不同的水平高度。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环形换热筒其外层换热筒的上端的水平高度高于其内层换热筒的上端的水平高度。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环形换热筒的上端具有不同的水平高度。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环形换热筒其外层换热筒的下端的水平高度低于其内层换热筒的下端的水平高度。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入口集管具有至少两个流体入口支管,所述流体入口支管与所述环形换热筒的中空腔体相通。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出口集管具有至少两个流体出口支管,所述流体出口支管与所述环形换热筒的中空腔体相通。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锥形底部的下端设有排污口。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换热筒为环形枕板式换热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除杂换热器结构紧凑、节省了占地空间与初期投资、一体实现物料的除杂工艺和换热工艺、效率更高、更加节能环保、维修和维护更加方便、降低了换热器的使用成本、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除杂换热器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换热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除杂换热器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除杂换热器实施例2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实施例1包括:—种除杂换热器,包括:本体部分、垂直螺旋输送机2、三个环形换热筒、气动均质器4、流体入口集管5和流体出口集管6,所述本体部分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顶部11、壳体12和锥形底部13,所述顶部11上设有进料口 111和杂质舱112,所述杂质舱112的一端上设有一个杂质排出口 113,所述壳体12的上部设有一圈圆环形的凸起腔体121,所述凸起腔体121与顶部11之间装设有过滤网122,所述凸起腔体121上设有排料口 123,所述垂直螺旋输送机2位于所述壳体12的内部,且所述垂直螺旋输送机2的上端与所述杂质舱112相通,三个环形换热筒从里至外分别为:第一层换热筒31、第二层换热筒32和第三层换热筒33,上述三个环形换热筒的内部皆设有中空腔体35,所述气动均质器4装设在所述壳体12的内部,且所述气动均质器4装设在第一层换热筒31的内部,所述流体入口集管5和流体出口集管6皆与环形换热筒的中空腔体35相通,再如图1所示,三个环形换热筒从里至外依次装设在所述壳体12的内部,且三个环形换热筒具有一个相同的中心轴线,即三个环形换热筒以同心圆的方式放置在壳体12的内部,当然,为了保证物料在壳体12的内部流动均衡,为了保证壳体12的平衡,三个环形换热筒的中心轴线与壳体12的中心轴线也是相重合的。另外,所述流体入口集管5具有至少三个流体入口支管51,所述流体入口支管51分别与三个环形换热筒的中空腔体35相通。所述流体出口集管6具有至少三个流体出口支管61,所述流体出口支管61分别与三个环形换热筒的中空腔体35相通。当然,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每个环形换热筒的中空腔体35可以与一个流体入口支管51相通,也可以与多个流体入口支管51相通。每个环形换热筒的中空腔体35可以与一个流体出口支管61相通,也可以与多个流体出口支管61相通。该除杂换热器将除杂工艺和换热工艺结合成一体,含有杂质的物料从进料口 111加入壳体12的内部,上述环形换热筒为环形枕板式换热筒,在第一层换热筒31的内部设有气动均质器4,如图1中箭头所示的物料方向,利用气动均质器4的高速旋转,使得含杂质的物料在第一层换热筒31内离心上升,并在第一层换热筒31与第二层换热筒32、第二层换热筒32与第三层换热筒33之间下降,最后在第三层换热筒33与壳体12的间隙内上升后经过滤网122后进入凸起腔体121中,然后通过排料口 123排出,在上述过程中,在离心力与过滤网122的联合作用下,物料中的杂质在锥形底部13处沉积,垂直螺旋输送机2由气动马达21驱动,沉积的杂质在第一层换热筒31内垂直螺旋输送机2的提升作用下进入顶部11的杂质舱112的内部,继而从杂质排出口 113处排出。与上述除杂工艺发生的同时,被换热的流体从流体入口集管5的流体入口支管51分别流入三个环形换热筒的中空腔体35中,中空腔体35中的换热流体与壳体12内部的物料进行充分换热后,通过流体出口支管61、流体出口集管6流出,完成对物料的换热处理工艺。因此,在上述物料除杂流动中,三个环形换热筒内部空间的换热介质与物料进行了充分热交换。物料在壳体12内部的流动如下:利用气动均质器4的高速旋转,含杂质的物料在第一层换热筒31内离心上升,并在第一层换热筒31与第二层换热筒32、第二层换热筒32与第三层换热筒33之间下降,最后在第三层换热筒33与壳体12的间隙内上升后经过滤网122后进入凸起腔体121中,为了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杂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部分、垂直螺旋输送机、至少一个环形换热筒、气动均质器、流体入口集管和流体出口集管,所述本体部分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顶部、壳体和锥形底部,所述顶部上设有进料口和杂质舱,所述杂质舱的一端上设有一个杂质排出口,所述壳体的上部设有一圈圆环形的凸起腔体,所述凸起腔体与顶部之间装设有过滤网,所述凸起腔体上设有排料口,所述垂直螺旋输送机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垂直螺旋输送机的上端与所述杂质舱相通,环形换热筒的内部设有中空腔体,环形换热筒与所述气动均质器皆装设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气动均质器装设在所述环形换热筒的内部,所述流体入口集管和流体出口集管皆与环形换热筒的中空腔体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正坤田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协宏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