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昱坤专利>正文

重力式车辆缓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4335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铁路编组场调速用的由气动马达、液压马达或电动马达驱动的重力式车辆缓行器。它包括制动轨、钢轨承座、制动钳、推动该制动钳的平行四边形机构、驱动马达和四连杆机构,四连杆机构由曲柄、与该曲柄铰接的弯头连杆、与该弯头连杆另一端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组成,其中曲柄的一端与驱动马达的轴连接,第一连杆与所述平行四边形机构的曲臂铰接,第二连杆与基座相接。驱动马达通过四连杆机构来推动平行四边形机构的曲臂动作。由于该四连杆机构具有两级放大能力,所以不但提高了车辆缓行器的制动能力,而且可避免缓行器本体对驱动马达产生直接的机械冲击。(*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铁路编组场调速用车辆缓行器,特别是由气动马达、液压马达或电动马达驱动的重力式车辆缓行器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重力式车辆缓行器主要有气缸、液压缸或电动马达驱动方式,它们或是通过活塞杆,或是通过曲柄连杆直接推动平行四边形传动机构来带动制动轨动作,实现对车辆的制动和缓解。中国专利CN2266546Y和CN2415961Y公开了一种车辆缓行器,其驱动装置采用气动马达、液压马达或电动马达。在传动方面不尽合理,重复制动能力弱;缓解时对驱动马达直接冲击大;驱动装置的转动惯量大,马达在做180°反复动作时,会在其轴上产生交变冲力,而且易发生断轴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能力强、并可避免缓行器本体对驱动马达直接产生的机械冲击的重力式车辆缓行器。其解决了
技术介绍
重复制动能力弱,驱动装置的转动惯量大,会在电动马达轴上产生交变冲力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所提供的重力式车辆缓行器包括制动轨、钢轨承座、制动钳、推动该制动钳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和驱动马达。本技术的改进之处是设有一个由曲柄、与该曲柄铰接的弯头连杆、与该弯头连杆另一端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组成的四连杆机构,其中曲柄的一端与驱动马达的轴连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平行四边形机构的曲臂铰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基座相接。驱动马达通过四连杆机构来推动平行四边形机构的曲臂动作,而上述的四连杆机构又具有两级放大能力,第一级由曲柄和弯头连杆组成的摇臂机构实现,第二级由弯头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组成的三连杆机构实现,所以不但提高了车辆缓行器的制动能力,而且可避免缓行器本体对驱动马达产生直接的机械冲击。上述的驱动马达可以是摆动式气马达、摆动式油马达或电动马达。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传动效率高、制动能力强、驱动部分的体积小、能耗低。由于驱动马达与平行四边形机构的曲臂之间设有四连杆机构,不但可避免缓行器本体对驱动马达的直接机械冲击,提高驱动马达的使用寿命,而且可实现双重机械锁闭,提高了缓行器工作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双点划线所示为缓解位置状态。图2是本技术在车辆制动状态时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在车辆缓解状态时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采用的非磁性外转子电动马达的结构简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车辆缓行器由制动轨18、钢轨承座3、浮动轨4、内制动钳19,外制动钳16、推动制动钳动作的平行四边形机构11、四连杆机构1和驱动马达12组成。其中平行四边形机构11由曲臂6、曲拐2和拉杆组件5组成。上述的四连杆机构1由曲柄13、弯头连杆8、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9组成,其中曲柄13的一端安装在驱动马达12的轴上,另一端与弯头连杆8铰接,而弯头连杆8、第一连杆7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9的第一端又铰接在一起,第一连杆7的第二端与曲臂6铰接,第二连杆9的第二端铰接在基座10上。本车辆缓行器的动作原理如下制动时驱动马达12驱动曲柄13逆时针方向旋转,带动弯头连杆8,弯头连杆8推动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9向下运动,第一连杆7再推动平行四边形机构的曲臂6使其绕支点14顺时针方向旋转,通过其上的滚轮15、20使内、外制动钳19和16绕钢轨承座3向上抬起,使装在制动钳上的制动轨18对车轮17进行制动,其状态如图2所示。缓解时,驱动马达12驱动曲柄13顺时针方向旋转,带动弯头连杆8,弯头连杆8拉动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9向上运动,第一连杆7再拉着平行四边形机构的曲臂6使其绕支点14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内、外制动钳19和16绕钢轨承座3向外打开,制动轨18对车轮17失去制动力,其状态如图3所示。上述的四连杆机构在制动状态时,第一连杆7的第二端到第二连杆9的第二端连线与第一连杆7间的锁闭角度α为±0~10°;第一连杆7的第一端到驱动马达12轴中心的连线与弯头连杆8间的锁闭角度β为0~10°。上述四连杆机构的第二连杆9可以是一个在一固定斜面上滚动的滚轮。上述四连杆机构的第二连杆9亦可是一个在一固定滑槽内滑行的滑块。图4给出了一种本申请人已申请专利的非磁性外转子电动马达,其专利申请号为CN200320109708,上述驱动马达12最好采用这种非磁性外转子电动马达,该马达的外转子是由杯筒形的非磁性导电体转筒121与电机轴122组成,该外转子套在内定子123外面,外转子的外面设有导磁性的机壳124,该机壳又作为电机磁路的次极磁轭。该电动马达启动电流小,启动转距大、转动惯量小,启动速度快。可大大减小电动马达正反转交变驱动时对转子轴产生的损害。权利要求1.一种重力式车辆缓行器,包括制动轨(18)、钢轨承座(3)、制动钳(16、19)、推动该制动钳的平行四边形机构(11)和驱动马达(12),其特征是设有一个由曲柄(13)、与该曲柄铰接的弯头连杆(8)、与该弯头连杆另一端铰接的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9)所组成的四连杆机构(1),其中曲柄(13)的一端与驱动马达(12)的轴连接,第一连杆(7)的第二端与所述平行四边形机构的曲臂(6)铰接,第二连杆(9)的第二端与基座(10)相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缓行器,其特征是所说的驱动马达(12)是摆动式气马达、摆动式油马达或电动马达。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缓行器,其特征是在制动状态时,第一连杆(7)的第二端到第二连杆(9)的第二端连线与第一连杆(7)间的锁闭角度α为±0~10°;第一连杆(7)的第一端到驱动马达(12)轴中心的连线与弯头连杆(8)间的锁闭角度β为0~10°。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缓行器,其特征是驱动马达(12)采用非磁性外转子电动马达,该马达的外转子是由杯筒形的非磁性导电体转筒(121)与电机轴(122)组成,该外转子套在内定子(123)外面,外转子的外面设有导磁性的机壳(124),该机壳又作为电机磁路的次极磁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缓行器,其特征是所述四连杆机构的第二连杆(9)是一个在一固定斜面上滚动的滚轮。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缓行器,其特征是所述四连杆机构的第二连杆(9)是一个在一固定滑槽内滑行的滑块。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铁路编组场调速用的由气动马达、液压马达或电动马达驱动的重力式车辆缓行器。它包括制动轨、钢轨承座、制动钳、推动该制动钳的平行四边形机构、驱动马达和四连杆机构,四连杆机构由曲柄、与该曲柄铰接的弯头连杆、与该弯头连杆另一端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组成,其中曲柄的一端与驱动马达的轴连接,第一连杆与所述平行四边形机构的曲臂铰接,第二连杆与基座相接。驱动马达通过四连杆机构来推动平行四边形机构的曲臂动作。由于该四连杆机构具有两级放大能力,所以不但提高了车辆缓行器的制动能力,而且可避免缓行器本体对驱动马达产生直接的机械冲击。文档编号B61K7/08GK2701719SQ20042004177公开日2005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2日专利技术者陈定, 任昱坤 申请人:任昱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力式车辆缓行器,包括制动轨(18)、钢轨承座(3)、制动钳(16、19)、推动该制动钳的平行四边形机构(11)和驱动马达(12),其特征是设有一个由曲柄(13)、与该曲柄铰接的弯头连杆(8)、与该弯头连杆另一端铰接的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9)所组成的四连杆机构(1),其中曲柄(13)的一端与驱动马达(12)的轴连接,第一连杆(7)的第二端与所述平行四边形机构的曲臂(6)铰接,第二连杆(9)的第二端与基座(10)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定任昱坤
申请(专利权)人:任昱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