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3835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3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驱动器装置,该驱动器装置具有设置在马达(10)的轴向端上的后框架端(20),其上紧固有电源模块(50)的散热器(40),以及设置在散热器的外侧上的具有用于外部连接的第一连接器(61)和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器壳(60)。板(71)紧固至连接器壳上,其中使得板(71)的面对马达接触面接触后框架端并且板的背向马达接触面接触散热器。板的热导率等于或大于组合的后框架端和散热器的热导率。因此,后框架端与散热器之间的间隙被密封,并且来自其上紧固有电源模块的散热器的热传递至后框架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器装置
本公开内容总体上涉及一种驱动器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电子控制单元(ECU)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发动机舱中。例如,专利文献1(即,日本特许No.:JP-A-2006-49616)中公开的ECU具有在由绝缘树脂制成的插入模制(insert-molded)的壳体的一侧上密封的散热器。ECU还具有在插入模制的壳体的另一侧上密封的盖。此外,这样的ECU的插入模制的壳体具有一体地形成在其上的连接器。如专利文献1所示出的,当树脂制成的壳体设置在散热器与盖之间的位置处时,因为树脂制成的壳体的热导率低,壳体可能阻碍从散热器至盖的散热。此外,为了防止壳体发生蠕变,例如,用于接纳螺钉的螺钉孔可以具有插入其中的铁轴环。通过设置铁轴环,铁轴环的两端以及散热器/盖可以具有彼此的金属-金属的接触。然而,即使通过这样的结构,由于铁的热导率比铝的热导率低并且由于小接触面积尺寸,用于通过轴环使热从散热器消散至其他部件的热导率仍然可能是低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内容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器装置,该驱动器装置能够通过独立部件使热从热发生器消散,热发生器的热通过其上紧固有热发生器的热消散器而被传递至该独立部件。本公开内容的驱动器装置设置有马达、第一热消散器、第二热消散器、连接器壳以及板构件。马达通过供给至绕组线的电力而被驱动。第一热消散器设置在马达的一个轴向端上。第二热消散器具有设置在其上的热发生器。连接器壳设置在第二热消散器的外侧上,并且具有用于与外部装置连接的连接器。板构件附接至形成在连接器壳上的板基部,并且板构件通过面对马达的面对马达接触面接触第一热消散器,并且通过背对马达的背对马达接触面接触第二热消散器。板构件的热导率等于或大于组合的第一热消散器的热导率和第二热消散器的热导率。另外,在本公开内容中,板构件具有第一孔,其中,第一紧固构件插入该第一孔中,从而将第二热消散器以联结的方式紧固至第一热消散器,其中使得该板构件插置在第一热消散器与第二热消散器之间。另外,在本公开内容中,板构件具有第二孔,其中,第二紧固构件被插入该第二孔中以将连接器壳紧固至第二热消散器。而且,在本公开内容中,面对马达接触面从板基部朝向马达突出。另外,在本公开内容中,第二热消散器具有定形状成接合板基部的背对马达接触面的板接触部。此外,在本公开内容中,连接器壳具有附接至连接器壳的多个板构件。更进一步,在本公开内容中,该多个板构件具有相同的形状。此外,在本公开内容中,多个板构件中的各个板构件具有不同的形状。根据本公开内容,板构件紧固至连接器壳以便与第一热消散器具有金属-金属接触。因此,实现了第一热消散器与连接器壳之间的防水。板构件通过面对马达接触面接触第一热消散器,并且通过背对马达接触面接触第二热消散器。另外,板构件的热导率等于或大于第一热消散器的热导率和第二热消散器的热导率。因此,与板构件的热导率小于第一热消散器的热导率或第二热消散器的热导率的情况相比,其上紧固有热发生器的第二热消散器的热能够适当地传递至第一热消散器侧。因此,第二热消散器的热通过板构件和第一热消散器消散至外部装置。附图说明从参照附图进行的以下详细说明中,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更明显。图1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驱动器装置的截面视图;图2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驱动器装置的分解的立体图;图3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驱动器装置的另一分解的立体图;图4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框架端的平面图;图5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散热器的侧视图;图6是从图5中的箭头VI方向观察的散热器的视图;图7是从图5中的箭头VII方向观察的散热器的视图;图8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从面对马达方向观察的连接器壳的平面图;图9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从马达的相背侧观察的连接器壳的平面图;图10是沿图9中的X-B-C-X线的截面图;图11是图10中圆XI的放大视图;图12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从面对马达方向观察的散热器和连接器壳的组合的平面图;图13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从马达的相背侧观察的散热器和连接器壳的组合的平面图;图14是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从面对马达方向观察的连接器壳的平面图;以及图15是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从马达的相背侧观察的连接器壳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内容的驱动器装置。在下文中,相同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不再提供赘述。(第一实施方式)基于图1至13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驱动器装置。驱动器装置1被应用于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如图1、2和3中所示,驱动器装置1是具有一体地容置在一个本体中的马达10和控制单元30的驱动装置,其中,控制单元30定位在马达10的一个轴向端侧上。驱动器装置1中的马达10是三相无刷马达并且在控制单元30的控制之下被驱动。马达箱11例如由金属等形成为圆筒形形状。其上缠绕有绕组线12的定子(未示出)紧固在马达箱11的内侧。绕组线12构成包括U相线圈、V相线圈以及W相线圈的三相绕组线。在本实施方式中绕组线12构成两组三相绕组线。马达10通过供给至绕组线12的电力而被驱动。对应于绕组线12的三相中的每一相设置有六条马达线13,并且这些马达线13插入后框架端20的马达线插入部23中并朝向控制单元30侧延伸。在定子的内侧上可旋转地设置有转子(未示出)。轴15——例如由金属制成——紧固至具有大致圆筒形形状的转子的轴向中心。因此,轴15和转子一起旋转。在轴15的靠近控制单元30的一端设置有磁体16。轴15的与控制单元30相背对的背对端上设置有接合部17。前框架端18由金属制成以具有例如为大致圆台形形状,并且覆盖马达箱11的与控制单元30相背对的背对端。将马达10的旋转输出至外部装置的接合部17从前框架端18暴露。如图1至4中所示,作为第一热消散器的后框架端20由诸如铝之类的导热金属制成为具有例如大致圆台形形状,并且覆盖马达箱11的靠近控制单元30的一端。在后框架端20的控制单元30侧上形成有大致具有环形形状以沿后框架端20的周缘延伸的壁部22。在壁部22的外周缘上形成有用于与连接器壳60接合的阶梯部221。在壁部22的靠近控制单元30的一端形成有与板71至73以及稍后提到的密封构件69相接触的接触表面21。在图4中,虚线L1至L3分别示出了接触表面21的与板71至73相接触的接触区域,并且虚线Ls示出了接触表面21的与密封构件69相接触的接触区域。在壁部22上形成有分别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片部261、262、263。在那些凸片部261、262、263上,在与稍后提到的第一孔711、721、731相对应的位置处钻有螺纹孔251至253。另外,在壁部22上形成有分别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片部264、265、266。在那些凸片部264、265、266上,在与稍后提到的通孔671至673相对应的位置处钻有螺纹孔254、255、256。另外,为了避免与稍后提到的螺钉76、77干涉,在壁部22上形成有凹部276、277。在壁部22的径向内侧上形成有其中插入有马达线13的马达线插入部23。另外,在后框架端20上大致在其中心处形成有开口26。开口26形成为大于磁体16。以这样的方式,磁体16从开口26暴露于控制单元30。如图1至3中所示,前框架端18和后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驱动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器装置,包括:马达(10),所述马达(10)通过供给至所述马达中的绕组线(12)的电力而被驱动;第一热消散器(20),所述第一热消散器(20)设置在所述马达的轴向端上;第二热消散器(40),所述第二热消散器(40)具有紧固在其上的热发生器(50);连接器壳(60、160),所述连接器壳(60、160)设置在所述第二热消散器的外侧上并且具有将所述第二热消散器连接至外部装置的连接器(61、62);以及板构件(71、72、73、74、75),所述板构件(71、72、73、74、75)附接至形成在所述连接器壳上的板基部(651、652、653、654、655),所述板构件(71、72、73、74、75)(a)通过面对马达接触面(715、725、735、745、755)接触所述第一热消散器、并且(b)通过背向马达接触面(716、726、736、746、756)接触所述第二热消散器,其中,所述板构件的热导率等于或大于组合的所述第一热消散器和所述第二热消散器的热导率。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1.29 JP 2013-2474721.一种驱动器装置,包括:马达(10),所述马达(10)通过供给至所述马达中的绕组线(12)的电力而被驱动;第一热消散器(20),所述第一热消散器(20)设置在所述马达的轴向端上;第二热消散器(40),所述第二热消散器(40)具有紧固在其上的热发生器(50);连接器壳(60、160),所述连接器壳(60、160)设置在所述第二热消散器的外侧上并且具有将所述第二热消散器连接至外部装置的连接器(61、62);以及板构件(71、72、73、74、75),所述板构件(71、72、73、74、75)附接至形成在所述连接器壳上的板基部(651、652、653、654、655),所述板构件(71、72、73、74、75)通过面对马达接触面(715、725、735、745、755)接触所述第一热消散器、并且通过背向马达接触面(716、726、736、746、756)接触所述第二热消散器,其中,所述板构件的热导率大于等于所述第一热消散器和所述第二热消散器中热导率较低一者的热导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器装置,其中所述板构件(71、72、73、74、75)具有第一孔(711、721、731、741、751),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坪井贵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