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免维护的新型油加热辊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31751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1 02:53
一种安全免维护的新型油加热辊体,包括左右两个轴头和中间辊壳,中间辊壳内设有内胆,内胆的外表面与辊壳之间的环状空腔为导热油流经的加热腔,通过内胆外表面设置的热平衡机构以及温度补偿油管实现对辊壳的均匀加热,保证了辊体能够迅速升温,保持辊面温度均匀;通过设在轴头端部的甩油叶片、输油管外壁的渗油防护机构以及设在密封端盖处的接油槽和导油管,充分保证密封要求,防止导热油泄漏,达到免维护要求;还通过设置在输油内外壁的隔热机构,以及设在轴头外表面的散热片对轴头进行充分冷却,能够有效隔热和散热,减少密封件的损坏,从而保证轴头两端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机设备,特别是一种安全免维护的新型油加热辊体
技术介绍
当今市面上的烫辊基本上还是以电加热辊体为主,油加热辊体全部使用间接传热方式,能源利用率低,辊面温度达不到使用要求,对锅炉房的出油压力与出油温度都有很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高效、无泄漏的安全免维护的新型油加热辊体。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安全免维护的新型油加热辊体,包括左右两个轴头和中间辊壳,其特点是:中间辊壳内设有内胆,内胆的外表面与辊壳之间的环状空腔为导热油流经的加热腔,内胆的外表面设置有热平衡机构,内胆的两端设有端板,端板的外缘与辊壳内表面之间构成动密封结构,在端板与轴头之间设有若干甩油叶片,在内胆内靠近两个端板分别设有两个腔室,一个腔室为进油室,另一个腔室为出油室,进、出油室均通过设在内胆壁上的过油孔与所述加热腔相通,在进油室与出油室之间的中间段设有若干根温度补偿油管,温度补偿油管的一端与进油室相通,温度补偿油管的另一端与设在内胆壁上的温度补偿油孔相通,所述温度补偿油孔靠近出油室的一侧设置,两个轴头沿其中心轴线均设有轴头内孔,两个轴头内孔内均设有输油管,两个输油管分别与上述的进油室和出油室相连通,所述输油管与轴头内孔的孔壁之间设有密封机构,在两个轴头的端部设有套装在上述输油管上的密封端盖,密封端盖与设在轴头两端的轴承座相接,在输油管的内壁设有隔热衬套。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热平衡机构为设置在内胆外表面的螺旋翅片。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螺旋翅片包括左旋翅片和右旋翅片,与出油室对应的内胆外表面设置的是右旋翅片,与中间段和进油室对应的内胆外表面设置的是左旋翅片。所述右旋翅片和左旋翅片沿内胆轴线长度方向的长度比例为1:9。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甩油叶片固定在轴头的内端面。以轴头的轴线为中心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输油管的外壁设有隔热机构。所述隔热机构为毛毡隔热层、缠绕的碳纤维隔热层或真空隔热层。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隔热衬套的外表面包覆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为毛毡隔热层或缠绕的碳纤维隔热层。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隔热衬套与输油管之间设有风冷却空气腔。通过吹风管向空气腔内吹风,将里面热气带走,实现风冷。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轴头的外表面、轴承座与辊壳之间,绕轴头周向均匀设有若干散热片。散热片与轴头焊接。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所述密封机构对应的输油管外壁上设有渗油防护机构。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渗油防护机构为在输油管外壁上设置喷砂处理段,所述喷砂处理段采用喷300-800目的金刚砂,深度为30-100 μπι,喷砂后轻抛即可;或者在输油管外壁上开螺旋储油槽,即用车刀车一个螺旋刀纹,螺旋升角10-60度即可,保证油润滑;或者在输油管外壁上加装润滑套。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所述密封端盖的内侧设有接油槽,在密封端盖上设有与接油槽相通的导油管,导油管与泄漏回收油箱相接。能够防止辊体泄漏时导热油随处流淌,能够有效的收集泄漏的导热油。当泄漏量超过临界位置时,系统报警,机器停止运行。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内胆外表面设置的热平衡机构以及温度补偿油管实现对辊壳的均匀加热,保证了辊体能够迅速升温,保持辊面温度均匀;通过设在轴头端部的甩油叶片、输油管外壁的渗油防护机构以及设在密封端盖处的接油槽和导油管,充分保证密封要求,防止导热油泄漏,达到免维护要求;还通过在输油管内外壁设置的隔热措施,以及设在轴头外表面的散热片对轴头进行充分冷却,能够有效隔热和散热,减少密封件的损坏,从而保证轴头两端轴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简图;图2为内胆结构图;图3为固定在轴头的内端面的甩油叶片结构图;图4为设在轴头外表面的散热片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安全免维护的新型油加热辊体,包括左右两个轴头9和中间辊壳11,中间辊壳内设有内胆12,内胆12的外表面与辊壳11之间的环状空腔为导热油流经的加热腔,内胆12的外表面设置有热平衡机构,内胆12的两端设有端板15,端板15的外缘与辊壳内表面之间构成动密封结构,在端板15与轴头9之间设有若干甩油叶片10,在内胆内靠近两个端板分别设有两个腔室,一个腔室为进油室16,另一个腔室为出油室19,进、出油室均通过设在内胆壁上的过油孔与所述加热腔相通,在进油室与出油室之间的中间段设有若干根温度补偿油管17,温度补偿油管17的一端与进油室16相通,温度补偿油管17的另一端与设在内胆壁上的温度补偿油孔相通,所述温度补偿油孔靠近出油室19的一侧设置,两个轴头沿其中心轴线均设有轴头内孔,两个轴头内孔内均设有输油管4,两个输油管4分别与上述的进油室和出油室相连通,所述输油管4与轴头内孔的孔壁之间设有密封机构6,在两个轴头的端部设有套装在上述输油管上的密封端盖5,密封端盖5与设在轴头两端的轴承座相接,在输油管4的内壁设有隔热衬套7。所述的热平衡机构为设置在内胆外表面的螺旋翅片。所述的螺旋翅片包括左旋翅片18和右旋翅片20,与出油室对应的内胆外表面设置的是右旋翅片,与中间段和进油室对应的内胆外表面设置的是左旋翅片。右旋翅片20和左旋翅片18的高度为8~15,所述右旋翅片和左旋翅片沿内胆轴线长度方向的长度比例为1:9。左旋螺旋翅片使导热油能够顺利流过内胆表面,右旋螺旋翅片减小出油口端的压力,减轻密封的压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免维护的新型油加热辊体,包括左右两个轴头和中间辊壳,其特征在于:中间辊壳内设有内胆,内胆的外表面与辊壳之间的环状空腔为导热油流经的加热腔,内胆的外表面设置有热平衡机构,内胆的两端设有端板,端板的外缘与辊壳内表面之间构成动密封结构,在端板与轴头之间设有若干甩油叶片,在内胆内靠近两个端板分别设有两个腔室,一个腔室为进油室,另一个腔室为出油室,进、出油室均通过设在内胆壁上的过油孔与所述加热腔相通,在进油室与出油室之间的中间段设有若干根温度补偿油管,温度补偿油管的一端与进油室相通,温度补偿油管的另一端与设在内胆壁上的温度补偿油孔相通,所述温度补偿油孔靠近出油室的一侧设置,两个轴头沿其中心轴线均设有轴头内孔,两个轴头内孔内均设有输油管,两个输油管分别与上述的进油室和出油室相连通,所述输油管与轴头内孔的孔壁之间设有密封机构,在两个轴头的端部设有套装在上述输油管上的密封端盖,密封端盖与设在轴头两端的轴承座相接,在输油管的内壁设有隔热衬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良李怀京张建国徐艳迟玉斌李政治郑江文孙忠文叶燕平何世言晏小龙王洪年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鹰游纺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