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领域,公开了一种尼龙织物的生产工艺,包括浸染:根据所需要染的颜色,往浸湿的待染尼龙织物中依次加入工作液及抗酚黄变剂;第一次升温至80~92℃后加入弱酸调节其pH至4~4.5,再第二次升温至95℃保温一段时间以进一步染色;工作液为酸性染料与酸性匀染剂的混合物的稀释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中,染色与抗酚黄变一浴法进行,无需后续的固色处理,所制得的尼龙织物发生疵点的几率大幅下降,抗酚黄变等级高而且所染的颜色稳定。与传统工艺相比,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可节约大量水、电、气等能源,缩短了染色时间,降低了尼龙织物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尼龙织物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尼龙织物的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尼龙织物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2007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一些主要经济实体美国、欧盟、日本等受债务问题的影响,经济持续低迷,对纺织品的需求持续放缓。同时近两年来一些主要的新兴市场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中国纺织服装面临库存高起,终端消费增长乏力等问题,各品牌商除库存化压力都非常大。受日益严格的国家环保政策影响,2014年的染料成本也增加了30%以上,印染行业的排污成本也越来越高,整个行业的生产成本还在持续不断增高,印染行业徘徊在微利和亏损的边缘。而且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对纺织品进行染色,纺织品容易出现黄变现象。黄变现象主要有酚黄变现象、热黄变现象、紫外黄变现象、荧光增白剂黄变现象、柔软剂黄变现象、油类物质黄变现象等,其中纺织品在染整加工过程中或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黄变现象为酚黄变现象,在白色织物和浅色织物上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贴近塑料包装材料或包装打卷的最外面几层织物上,有泛黄、颜色发暗、变萎现象,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包装材料中含有的酚类抗氧剂(常用BHT)氧化后变黄造成,或因为周围环境中含有氮的氧化物(NOx)引起的。中国专利CN201310078747.4公开了一种高密尼龙织物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退卷、缝头→退浆前处理→预定型→染色→固色→脱水→开幅→后整理→压光→检验、码布、包装,参见图2。该生产工艺是先在预定型工序中加入抗黄变剂及pH调节剂进行抗黄变处理,然后在进行染色,尼龙织物染色后还需要进行固色等后处理。该生产工艺无法解决白色或浅色尼龙织物的酚黄变问题,而且制得的成品防黄等级波动比较大,合格率较底,生产工艺复杂,产生的废水多,能耗较大,尼龙织物的生产成本比较高。因此,在解决尼龙织物酚黄变问题的同时,缩短染色工艺,降低能源及水量的消耗,提高产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尼龙织物酚黄变问题的生产工艺,染色与抗酚黄变一浴进行,无需后续的固色处理,提高了尼龙织物的合格率与色牢度。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尼龙织物的生产工艺,包括浸染:根据所需要染的颜色,往浸湿的待染尼龙织物中依次加入工作液及抗酚黄变剂;第一次升温至80~92℃后加入弱酸调节其pH至4~4.5,再第二次升温至95℃保温一段时间以进一步染色;所述工作液为酸性染料与酸性匀染剂的混合物的稀释液。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尼龙织物的成分为78%尼龙、22%莱卡,重170g/m2,也可以按需要适当调整其配比。所述的尼龙(Nylon)是聚酰胺纤维(Polyamide)的一种说法,其商品名为锦纶,根据其单元结构所含碳原子数目,可得到不同品种的命名,例如PA6、PA46、PA66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尼龙织物中所含的尼龙成分主要指PA6及PA66,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坚牢度。所述的莱卡即氨纶,是一种弹性面料。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待染尼龙织物置于立信CBS900经轴染色机的主缸中,整个染色过程中染色机始终保持运转状态。主缸中加水完全浸湿尼龙织物后,再依次加入染色用的工作液及抗酚黄变剂,在染色机的运转作用下,工作液及抗酚黄变剂混合均匀并完全浸透待染尼龙织物;随后升温至80~92℃并加入弱酸调节其pH至4~4.5,该步骤即为染色与抗酚黄变一浴进行,pH调至4~4.5可使抗酚黄变剂在80~92℃条件下的抗酚黄变效果最佳,同时不影响染色牢度;染色温度升高可以增加染料分子在染浴中和纤维上的动能,降低染浴中染料分子的集聚现象,同时促使纤维膨化,有利于染料分子进入纤维内部,达到染色匀透的目的。第二次升温至95℃保温一段时间,以进一步染色,降低尼龙织物发生疵点的几率,提高尼龙织物抗酚黄变的稳定性。由于酚黄变现象主要体现在白色尼龙织物、浅色尼龙织物中,中深色及深色不存在酚黄变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产工艺主要针对白色或者浅色的尼龙织物。针对白色尼龙织物,所述的工作液为增白剂与酸性匀染剂的混合物的稀释液;针对浅色尼龙织物,所述的工作液为酸性染料与酸性匀染剂的混合物的稀释液;所述工作液采用清水稀释;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酸性匀染剂对酸性染料及增白剂有较强的匀染、移染作用,使尼龙织物色泽均匀、鲜艳、色牢度好,不会造成变色现象。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产工艺,在解决白色或浅色尼龙织物酚黄变问题的同时,降低疵点发生几率,提高尼龙织物的抗酚黄变等级,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提高尼龙织物的市场竞争力。其中,所述浸染的浴比为1:8~1:15,例如1:9、1:11、1:12、1:13、1:14,优选为1:10。所述浴比又称液比,指尼龙织物与染液的重量比例,所述染液即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工作液。在染色工艺中,浴比对色差的影响比较大,绝大部分染料染色结束时,染料在水中和纤维上达到浓度平衡。若浴比过大,水量多,特别是用活性染料、直接染料等染色时,虽然残余在染浴里浓度变化不大,但留在水中染料的总量却较多,导致织物上染料少,颜色差距大。所以续缸生产或翻单生产时,控制浴比也很重要。由于同型号各染缸实际内径有差异,工厂应对每台染色机的实际浴量进行测定,在液位标尺上注明实际缸内液量。染色时按织物质量和浴比计算出所需水量,然后先打入水量至规定量(留出加染液水量),再进布染色,以使染色浴比得到有效控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产工艺由液位电脑控制装置,可以将各染色机水量和电脑集控系统联线,由染色车间电脑集控管理员对各缸织物按质量控制浴比,减少浴比对色差的影响。其中,所述酸性匀染剂为酸性匀染剂M,所述酸性匀染剂M购自科莱恩公司;所述酸性匀染剂的用量为0.5~4g/L,所述用量例如0.6g/L、0.65g/L、0.7g/L、0.8g/L、0.9g/L、1g/L、1.5g/L、2g/L、2.5g/L、3g/L、3.5g/L、4g/L,优选为1~2g/L;所述的“g/L”指1L浸湿待染尼龙织物用水所用的酸性匀染剂的质量。其中,针对浅色尼龙织物,本专利技术所述酸性染料为IsolanNHF-S系酸性染料,购自德司达公司,所述IsolanNHF-S系酸性染料包括IsolanYELLOWNHF-S、IsolanRedNHF-S、IsolanBlueNHF-S、IsolanGrayNHF-S,根据所需要染的颜色,调整各酸性染料的配比,即可将尼龙织物染成所需要的颜色。所述酸性染料的用量为所述待染尼龙织物重量的0.02~0.1%,也可以表示为0.02~0.1%(OWF),例如0.025%、0.03%、0.032%、0.035%、0.038%、0.04%、0.05%、0.06%、0.065%、0.07%、0.075%、0.09%,优选为0.03~0.08%;其中OWF即Onweightofthefabric的英文简称,是指染整工艺中染料用量单位,是以织物重量为基准,染料的相对重量。其中,针对白色尼龙织物,本专利技术所述酸性染料为增白剂,优选为荧光增白剂,进一步优选为UVITEXNFW,购自亨斯迈纺织染化公司;所述增白剂的用量为所述待染尼龙织物重量的0.1~0.8%,即0.1~0.8%(OWF),例如0.12%、0.13%、0.15%、0.18%、0.2%、0.22%、0.25%、0.28%、0.3%、0.35%、0.4%、0.45,优选为0.1~0.5%;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尼龙织物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浸染:根据所需要染的颜色,往浸湿的待染尼龙织物中依次加入工作液及抗酚黄变剂;第一次升温至80~92℃后加入弱酸调节其pH至4~4.5,再第二次升温至95℃保温一段时间以进一步染色;所述工作液为酸性染料与酸性匀染剂的混合物的稀释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尼龙织物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浸染:根据所需要染的颜色,往浸湿的待染尼龙织物中依次加入工作液及抗酚黄变剂;第一次升温后加入弱酸调节其pH至4~4.5,再第二次升温至95℃保温一段时间以进一步染色;所述工作液为酸性染料与酸性匀染剂的混合物的稀释液;所述酸性匀染剂的用量为0.5~4g/L;所述酸性染料为IsolanNHF-S系酸性染料或增白剂,所述IsolanNHF-S系酸性染料的用量为所述待染尼龙织物重量的0.02~0.1%,所述增白剂的用量为所述待染尼龙织物重量的0.1~0.8%;所述抗酚黄变剂的用量为2~10g/L;所述尼龙织物的浸湿温度为40℃,所述工作液以线性方式定量加入所述待染尼龙织物中,所述加入的时间控制为12min,间隔6min后再将所述抗酚黄变剂以线性方式定量加入所述待染尼龙织物中,所述加入的时间控制为10min;所述弱酸根据Dosing曲线定量加入,所述加入的时间控制为25min;所述第一次升温为:首先以1.2℃/min的速率从40℃升温至65℃,然后以0.7℃/min的速率从65℃升温至85~92℃;所述第二次升温为:以1℃/min的速率从85~92℃升温至95℃,保温10mi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染的浴比为1:8~1:15。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贵,张烨,王思捷,肖能智,郭立新,张新华,李明辉,皮建兵,陈臻,辛洪贵,
申请(专利权)人: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