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快速切换的配合自动弯管和半自动弯管操作的管束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26852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30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快速切换的配合自动弯管和半自动弯管操作的管束夹。该管束夹的内顶端开设有工字型槽,该工字型槽的上槽道靠近管束夹外壁、下槽道靠近管束夹内壁,上槽道和下槽道之间具有连通槽道;该管束夹外壁具有可贯通道上槽道的通孔;还具有一L型滑块,该L型滑块具有可在上槽道和下槽道内前后滑动的滑动部以及与滑动部后端连接的抵靠部,该滑动部上具有通孔;还具有可穿过管束夹外壁通孔、上槽道、下槽道、连通槽道和滑动部通孔的并将L型滑块定位的销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需要进行配合自动弯管和半自动弯管操作的快速切换,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弯管工艺设备,特别是一种可快速切换的配合自动弯管和半自动弯管操作的管束夹
技术介绍
当前,管件类产品在汽车零部件上使用的越来越多。而为了配合整车的总装结构,要求管件能够弯曲成各种类型的形状。这就对弯管工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前的已经成熟使用的弯管工艺可以分为两大类:机器弯管和手动弯管,手动弯管效率低且只适用于径小壁薄的管件,机器弯管效率高,根据模具设计的结构不同,可以弯各种形状的管件,甚至是异型管件。而根据弯管形状的要求和原材料的不同,机器弯管又可以分为全自动弯管和半自动弯管。一般对于管件的弯与弯之间的相对角度要求较高的三维弯管要选择自动弯管,但如果弯管材料是长度较长的大管径焊管,自动弯管的难度较大,因此一般三维弯管的管件都是无缝钢管;而大管径的焊管,平面弯管一般选择半自动机器弯管。然而,如何在一台设备上能够同时实现自动弯管和半自动弯管,而且使自动弯管和半自动弯管能够快速切换,在当前对所有的弯管装置的研宄中很少有人提及。图1是现有的全自动弯管操作时管束夹I夹持管件2的结构示意图,这种结构的管束夹只能适用于全自动完全操作,而不能适用于半自动完全操作,更不能再配合两种弯管操作时进行快速切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切换的配合自动弯管和半自动弯管操作的管束夹,主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可根据需要进行配合自动弯管和半自动弯管操作的快速切换,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快速切换的配合自动弯管和半自动弯管操作的管束夹,其特征在于:该管束夹的内顶端开设有工字型槽,该工字型槽的上槽道靠近管束夹外壁、下槽道靠近管束夹内壁,上槽道和下槽道之间具有连通槽道;该管束夹外壁具有可贯通道上槽道的通孔;还具有一 L型滑块,该L型滑块具有可在上槽道和下槽道内前后滑动的滑动部以及与滑动部后端连接的抵靠部,该滑动部上具有通孔;还具有可穿过管束夹外壁通孔、上槽道、下槽道、连通槽道和滑动部通孔的并将L型滑块定位的销钉。所述的可快速切换的配合自动弯管和半自动弯管操作的管束夹,其特征在于:该L型滑块的滑动部具有宽度略小于连通槽道宽度的前段和宽度略小于上槽道和下槽道宽度的后段。藉由上述结构,本技术与现有产品相比的优点在于:当前业界所使用的自动弯管工艺管件尾部都是要使用束管夹进行夹持来进行角度旋转,从而保证弯管的弯与弯之间的角度,而有些弯管对于弯与弯之间的角度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以采用半自动弯管工艺,这时为了节省原材料一般使用靠山对管件进行定位即可,此时不需要束管夹。因此在自动弯管向半自动弯管切换时,往往需要将半自动弯管靠山装上才能实现,费时费力。本技术通过对自动弯管的束管夹进行改造,形成一个束管夹和靠山共用的装置,当进行自动弯管时,可以当着束管夹来使用,而进行半自动弯管时可以当着靠山来使用,从而实现自动弯管和半自动弯管的快速切换。【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全自动弯管操作时的束管夹夹持管件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全自动弯管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在半自动弯管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管束夹上工字型槽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L型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L型滑块与管束夹上工字型槽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6,本技术公开一种可快速切换的配合自动弯管和半自动弯管操作的管束夹。如图所示:该管束夹I的内顶端开设有工字型槽3,该工字型槽3的上槽道31靠近管束夹外壁、下槽道32靠近管束夹内壁,上槽道31和下槽道32之间具有连通槽道33 ;该管束夹I外壁具有可贯通道上槽道31的通孔11 ;还具有一 L型滑块4,该L型滑块4具有可在上槽道31和下槽道32内前后滑动的滑动部41以及与滑动部41后端连接的抵靠部42,该滑动部41上具有通孔43 ;还具有可穿过管束夹I外壁通孔11、上槽道31、下槽道32、连通槽道33和滑动部通孔43的并将L型滑块4定位的销钉5。本技术使用时,当要进行全自动弯管时,可将L型滑块4滑到上槽道31,即图2的位置,并用销钉5销住定位,这样在管件2进入束管夹I时,L型滑块4的抵靠部42就可以避让开,束管夹I就可以用来夹持管件2,进行全自动弯管。而当要进行半自动弯管时,可以将L型滑块4滑到下槽道32,同时用销钉5销住定位。这样管件2就抵靠部42的阻挡下在不能进入到束管夹I内部,L型滑块4此时作为定位管件的靠山,从而实现半自动弯管。作为一种优选结构,该L型滑块4的滑动部41具有宽度略小于连通槽道33宽度的前段和宽度略小于上槽道31和下槽道32宽度的后段。当L型滑块4需要在上槽道31和下槽道32滑动切换时,可以将滑块抽出一部分,使滑块的前端在连通槽道33进行上下滑动,从而达到上、下换位的目的。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技术的技术范畴。【主权项】1.一种可快速切换的配合自动弯管和半自动弯管操作的管束夹,其特征在于:该管束夹(I)的内顶端开设有工字型槽(3 ),该工字型槽(3 )的上槽道(31)靠近管束夹外壁、下槽道(32)靠近管束夹内壁,上槽道(31)和下槽道(32)之间具有连通槽道(33);该管束夹(I)外壁具有可贯通道上槽道(31)的通孔(11);还具有一 L型滑块(4),该L型滑块(4)具有可在上槽道(31)和下槽道(32)内前后滑动的滑动部(41)以及与滑动部(41)后端连接的抵靠部(42),该滑动部(41)上具有通孔(43);还具有可穿过管束夹(I)外壁通孔(11)、上槽道(31)、下槽道(32)、连通槽道(33)和滑动部通孔(43)的并将L型滑块(4)定位的销钉(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切换的配合自动弯管和半自动弯管操作的管束夹,其特征在于:该L型滑块(4)的滑动部(41)具有宽度小于连通槽道(33 )宽度的前段和宽度小于上槽道(31)和下槽道(32)宽度的后段。【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快速切换的配合自动弯管和半自动弯管操作的管束夹。该管束夹的内顶端开设有工字型槽,该工字型槽的上槽道靠近管束夹外壁、下槽道靠近管束夹内壁,上槽道和下槽道之间具有连通槽道;该管束夹外壁具有可贯通道上槽道的通孔;还具有一L型滑块,该L型滑块具有可在上槽道和下槽道内前后滑动的滑动部以及与滑动部后端连接的抵靠部,该滑动部上具有通孔;还具有可穿过管束夹外壁通孔、上槽道、下槽道、连通槽道和滑动部通孔的并将L型滑块定位的销钉。本技术可根据需要进行配合自动弯管和半自动弯管操作的快速切换,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IPC分类】B21D43-00【公开号】CN204353371【申请号】CN201420843275【专利技术人】邹建春 【申请人】上海英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申请日】2014年12月2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快速切换的配合自动弯管和半自动弯管操作的管束夹,其特征在于:该管束夹(1)的内顶端开设有工字型槽(3),该工字型槽(3)的上槽道(31)靠近管束夹外壁、下槽道(32)靠近管束夹内壁,上槽道(31)和下槽道(32)之间具有连通槽道(33);该管束夹(1)外壁具有可贯通道上槽道(31)的通孔(11);还具有一L型滑块(4),该L型滑块(4)具有可在上槽道(31)和下槽道(32)内前后滑动的滑动部(41)以及与滑动部(41)后端连接的抵靠部(42),该滑动部(41)上具有通孔(43);还具有可穿过管束夹(1)外壁通孔(11)、上槽道(31)、下槽道(32)、连通槽道(33)和滑动部通孔(43)的并将L型滑块(4)定位的销钉(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建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英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