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航专利>正文

连杆转向独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0056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2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连杆转向独轮车,涉及一种车辆类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在车轮上方,设置有以车叉阴筒为中心的车架:在车叉阴筒后侧并排焊接有鞍座立管套筒及后电池盒和后辅助轮。车叉阴筒前端设置有横杆连接的龙头阴筒,车叉阴筒和龙头阴筒上盖板同侧分别设置有车叉转向短臂和龙头转向短臂,短臂端部分别设置有滑动圆柱,另设置两端有与滑动圆柱动配合圆孔的驱动转向连杆;龙头阴筒下端设置有前电池盒吊杆,前电池盒吊杆下端设置有悬挂离地的前电池盒和前辅助轮。龙头阴筒内设置有龙头立管和刹车及调速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转弯方便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类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现有电动独轮车,要骑行者前倾、后仰才能加速、减速,左、右摇摆身体才能转弯,且不能刹车,很不安全。有的设计虽已能解决加速、减速、刹车等问题,但转弯问题一直未能圆满解决,很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杆转向独轮车,除在车轮前后方设置有悬挂离地的前电池盒和后电池盒及辅助轮,以达到前后配重平衡,行驶时辅助轮离地,独轮行驶外,另特设有驱动连杆,以达到方便传统的龙头把手灵活转弯的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由车轮、鞍座、鞍座立管、鞍座立管套筒、车叉阴筒、龙头阴筒、刹车把手、调速把手、转向连杆总成、后电池盒、前电池盒、前辅助轮和后辅助轮组成的连杆转向独轮车,其特征是:在车轮上方,设置有以车叉阴筒为中心的车架:在车叉阴筒后侧并排焊接有鞍座立管套筒,套筒内设置有可升降的鞍座立管,鞍座立管上端设置有鞍座,鞍座立管套筒上设置有后电池盒支管,支管下端设置有悬挂离地的后电池盒,后电池盒两端设置有两个同样离地的后辅助轮。车叉阴筒前端设置有通过横杆连接的龙头阴筒,车叉阴筒和龙头阴筒上盖板同侧分别设置有车叉转向短臂和龙头转向短臂,短臂端部分别设置有滑动圆柱,另设置两端有与滑动圆柱动配合圆孔的驱动转向连杆;龙头阴筒下端设置有前电池盒吊杆,前电池盒吊杆下端设置有悬挂离地的前电池盒,前电池盒下设置有一个同样离地的前辅助轮。龙头阴筒内设置有龙头立管,龙头立管上设置有龙头横管,横管两端分别设置有刹车把手和调速把手。使用时,可先将车体后倾,让后辅助轮能触地,因车轮与后两个辅助轮形成三角稳定平衡,所以可直接坐在鞍座上,脚踏在前电池盒上,扭动调速手把,即可向前运动。起动后,身体可稍微前倾,让后辅助轮离地,即可实行独轮前进,减去后辅助轮触地的摩擦阻力,可大大节约能源。或不将车体后倾,而让两脚踏地,使前后辅助轮都直接处于离地状态,启动后直接前行。需转弯时,直接转动龙头,带动龙头转向支臂通过驱动转向连杆,驱动车叉转向支臂,以达到车轮同步转向的目的。当遇到紧急情况需刹车时,捏住刹车手把,就可刹车。本技术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减少多轮摩擦、转弯方便效果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转向连杆总成结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前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后视不意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全景示意图。图中1.鞍座,2.鞍座立管,3.鞍座立管套筒,4.后电池盒支管,5.后电池盒,6.后辅助轮,7.护泥板,8.车轮,9.刹车把手,10.龙头横管,11.调速把手,12.龙头立管,13.车叉阴筒,14.驱动转向连杆,15.横杆,16.滑动圆柱,17.龙头转向短臂,18.锁紧螺母,19.龙头阴筒,20.前电池盒吊杆,21.斜撑,22.车叉,23.前电池盒,24,前辅助轮,25.车叉转向短臂。【具体实施方式】图1中,在车轮8上方,设置有以车叉阴筒13为中心的车架:在车叉阴筒13后侧并排焊接有鞍座立管套筒3,套筒内设置有可升降的鞍座立管2,鞍座立管上端设置有鞍座1,鞍座立管套筒上设置有后电池盒支管4,支管下端设置有悬挂离地的后电池盒5,后电池盒两端设置有两个同样离地的后辅助轮6。车叉阴筒前端设置有通过横杆15连接的龙头阴筒19,车叉阴筒和龙头阴筒上盖板同侧分别设置有车叉转向短臂25和龙头转向短臂17,短臂端部分别设置有滑动圆柱16,另设置两端有与滑动圆柱动配合圆孔的驱动转向连杆14 ;龙头阴筒下端设置有前电池盒吊杆20,前电池盒吊杆下端设置有悬挂离地的前电池盒23,前电池盒下设置有一个同样离地的前辅助轮24。龙头阴筒内设置有龙头立管12,龙头立管上设置有龙头横管10,横管两端分别设置有刹车把手9和调速把手11。【主权项】1.一种连杆转向独轮车,由车轮、鞍座、鞍座立管、鞍座立管套筒、车叉阴筒、龙头阴筒、杀IJ车把手、调速把手、转向连杆总成、后电池盒、前电池盒、前辅助轮和后辅助轮组成,其特征是:在车轮(8)上方,设置有以车叉阴筒(13)为中心的车架:在车叉阴筒(13)后侧并排焊接有鞍座立管套筒(3),套筒内设置有可升降的鞍座立管(2),鞍座立管上端设置有鞍座(I),鞍座立管套筒上设置有后电池盒支管(4),支管下端设置有悬挂离地的后电池盒(5),后电池盒两端设置有两个同样离地的后辅助轮(6);车叉阴筒前端设置有通过横杆(15)连接的龙头阴筒(19),车叉阴筒和龙头阴筒上盖板同侧分别设置有车叉转向短臂(25)和龙头转向短臂(17),短臂端部分别设置有滑动圆柱(16),另设置两端有与滑动圆柱动配合圆孔的驱动转向连杆(14);龙头阴筒下端设置有前电池盒吊杆(20),前电池盒吊杆下端设置有悬挂离地的前电池盒(23),前电池盒下设置有一个同样离地的前辅助轮(24);龙头阴筒内设置有龙头立管(12),龙头立管上设置有龙头横管(10),横管两端分别设置有刹车把手(9)和调速把手(11)。【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连杆转向独轮车,涉及一种车辆类
其特征是:在车轮上方,设置有以车叉阴筒为中心的车架:在车叉阴筒后侧并排焊接有鞍座立管套筒及后电池盒和后辅助轮。车叉阴筒前端设置有横杆连接的龙头阴筒,车叉阴筒和龙头阴筒上盖板同侧分别设置有车叉转向短臂和龙头转向短臂,短臂端部分别设置有滑动圆柱,另设置两端有与滑动圆柱动配合圆孔的驱动转向连杆;龙头阴筒下端设置有前电池盒吊杆,前电池盒吊杆下端设置有悬挂离地的前电池盒和前辅助轮。龙头阴筒内设置有龙头立管和刹车及调速把手。本技术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转弯方便效果好。【IPC分类】B62K23-04, B62H1-12, B62L3-02, B62K11-14【公开号】CN204341258【申请号】CN201520000330【专利技术人】张航 【申请人】张航【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申请日】2015年1月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杆转向独轮车,由车轮、鞍座、鞍座立管、鞍座立管套筒、车叉阴筒、龙头阴筒、刹车把手、调速把手、转向连杆总成、后电池盒、前电池盒、前辅助轮和后辅助轮组成,其特征是:在车轮(8)上方,设置有以车叉阴筒(13)为中心的车架:在车叉阴筒(13)后侧并排焊接有鞍座立管套筒(3),套筒内设置有可升降的鞍座立管(2),鞍座立管上端设置有鞍座(1),鞍座立管套筒上设置有后电池盒支管(4),支管下端设置有悬挂离地的后电池盒(5),后电池盒两端设置有两个同样离地的后辅助轮(6);  车叉阴筒前端设置有通过横杆(15)连接的龙头阴筒(19),车叉阴筒和龙头阴筒上盖板同侧分别设置有车叉转向短臂(25)和龙头转向短臂(17),短臂端部分别设置有滑动圆柱(16),另设置两端有与滑动圆柱动配合圆孔的驱动转向连杆(14);龙头阴筒下端设置有前电池盒吊杆(20),前电池盒吊杆下端设置有悬挂离地的前电池盒(23),前电池盒下设置有一个同样离地的前辅助轮(24);  龙头阴筒内设置有龙头立管(12),龙头立管上设置有龙头横管(10),横管两端分别设置有刹车把手(9)和调速把手(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航
申请(专利权)人:张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