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99626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2 19:22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包括连接螺栓、调节手柄、凸轮、固定支架、转向管柱总成、下支架、轴向摩擦片组和径向摩擦片组;固定支架和汽车横梁固连;下支架的两个侧壁插置在固定支架的两个侧壁之间且和转向管柱固连;轴向摩擦片组的各摩擦片的前、后部分别通过第一卡扣和铰接螺栓和下支架的左侧壁相连;径向摩擦片组的各摩擦片的上部通过第二卡扣和固定支架的左侧壁相连;径向摩擦片组的各摩擦片插置在轴向摩擦片组的相邻两片摩擦片之间;连接螺栓穿过调节手柄和凸轮上的螺栓通孔,再穿过各轴向摩擦片上的螺栓通孔及各径向摩擦片上的长孔,然后再穿过固定支架左侧壁上的长孔、下支架左右侧壁上的螺栓通孔和固定支架左侧壁上的长孔后和自锁螺母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不断的发展,人们对汽车要求不单单是能跑的起来,汽车的设计细节要求不断的提高,同时也作为一项评价汽车优劣的一项指标。当驾驶员要驾驶新的一辆车时,常常会遇到转向盘的角度和高低位置不合适的问题,此时就要对转向盘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汽车上通常设有转向管柱调节机构,以上对转向盘的调整通常就是通过对汽车转向管柱进行相应的调整实现的。公告日为2013-12-11,公告号为CN203332197U,名称为“一种带摩擦片的转向管柱夹紧调节机构”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包括夹紧支架,所述的夹紧支架中设有内管,所述的内管通过夹紧支架两侧端的夹紧调节机构相调节定位,所述的夹紧调节机构包括内摩擦片和一对外摩擦片,所述的内摩擦片设在一对外摩擦片间,所述的内摩擦片的上端与夹紧支架相固定,所述的内摩擦片中设有纵向调节孔,所述的一对外摩擦片中设有横向调节孔,外侧的外摩擦片的外侧壁设有翻边导轨,所述的翻边导轨上设有与之相滑动连接的凸轮组,一对夹紧调节机构通过夹紧螺栓相连接,其中一侧的夹紧调节机构中设有操作手柄,所述的操作手柄与凸轮组的外侧壁相定位,所述的夹紧螺栓通过螺母相固定。”存在的问题是:凸轮与手柄及摩擦片的连接结构比较复杂,整个结构的可靠性和操作便利性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可靠的,可以对转向盘角度进行调整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本专利技术所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包括连接螺栓、调节手柄、凸轮、固定支架、转向管柱总成和下支架;转向管柱总成包括有转向管柱;固定支架为倒U形,固定支架和汽车横梁固连;下支架为U形,下支架的两个侧壁的自由端和转向管柱固连,下支架的两个侧壁插置在固定支架的两个侧壁之间;连接螺栓依次穿过调节手柄和凸轮上的螺栓通孔,再依次穿过固定支架左侧壁上的长孔、下支架左侧壁上的螺栓通孔、下支架右侧壁上的螺栓通孔和固定支架右侧壁上的长孔后和自锁螺母相连;所述转向管柱调节机构还包括有轴向摩擦片组和径向摩擦片组;所述轴向摩擦片组包括一片左轴向摩擦片、四片平板形轴向摩擦片和第一卡扣;其中左轴向摩擦片的中部冲压有一凸起部,相应地,凸轮的右侧设有和凸起部配合的凹槽;凸起部上设有一供连接螺栓穿过的螺栓通孔,四片平板形轴向摩擦片的中部也设有供连接螺栓穿过的螺栓通孔,四片平板形轴向摩擦片依次设置在左轴向摩擦片的右侧;轴向摩擦片组的各摩擦片的前部设有和第一卡扣配合的、上下走向的第一卡扣孔,轴向摩擦片组的各摩擦片的后部设有和铰接螺栓配合的铰接通孔,铰接螺栓的螺杆直径小于铰接螺栓的铰接部的直径;下支架的左侧壁的前部设有和第一卡扣配合的第一卡扣穿孔,下支架的左侧壁的后部设有和铰接螺栓的螺杆适配的螺纹孔;第一卡扣从下支架的左侧壁的右侧穿过第一卡扣穿孔后再依次穿过轴向摩擦片组的各摩擦片上的第一卡扣孔,铰接螺栓的螺杆穿过铰接通孔后和下支架的左侧壁的后部的螺纹孔螺接,铰接通孔和铰接螺栓的铰接部活动相连;径向摩擦片组包括四片长板条形径向摩擦片和第二卡扣,各径向摩擦片的中部设有供连接螺栓穿过的长孔,各径向摩擦片的上部设有和第二卡扣适配的、左右走向的第二卡扣孔,固定支架的左侧壁的上部设有和第二卡扣适配的第二卡扣穿孔,第二卡扣自固定支架的左侧壁的右侧穿过第二卡扣穿孔后再依次穿过各第二卡扣孔;四片径向摩擦片依次插置在轴向摩擦片组的相邻两片摩擦片之间;所述连接螺栓穿过凸轮上的螺栓通孔后,先穿过轴向摩擦片组的各摩擦片上的螺栓通孔及径向摩擦片组的各个摩擦片上的长孔,然后再依次穿过固定支架左侧壁上的长孔、下支架左侧壁上的螺栓通孔、下支架右侧壁上的螺栓通孔和固定支架左侧壁上的长孔后再和自锁螺母相连。这里,自锁螺母的左端和下支架主体右侧壁之间常常可以加设圆垫片。铰接螺栓,由六角头、铰接部【为圆柱杆】和螺杆【其上制有螺纹】三部分构成。利用本专利技术,要调整转向盘角度时,先扳动手柄使手柄松开,然后就可以扳动转向盘以调整转向盘的角度。调整好转向盘的角度后,再扳动手柄使手柄锁紧,轴向摩擦片组和径向摩擦片组的各摩擦片紧紧挤靠在一起,转向盘被固定在调整好的角度上。本专利技术,利用多片摩擦片紧紧挤靠在一起来固定转向盘,可靠性高,转向盘角度的调整操作简单容易;轴向摩擦片组和径向摩擦片组的结构简单、安装容易,有利于降低加工制造成本。作为优选,四片平板形轴向摩擦片上的第一卡扣孔的左右侧边均冲制【即用冲压的方法制得】有凸向左侧的定位翻边,其中定位翻边的左端面距离所在平板形轴向摩擦片的左侧面的距离小于径向摩擦片的厚度0.3毫米到0.5毫米;四片径向摩擦片上的第二卡扣孔的上下侧边均冲制有凸向左侧的限位翻边,所述限位翻边的左端面距离所在径向摩擦片的左侧面的距离小于平板形轴向摩擦片的厚度0.3毫米到0.5毫米。本优选方案,轴向摩擦片组和径向摩擦片组的装配简单容易,轴向摩擦片组的各摩擦片和径向摩擦片组的各摩擦片,在手柄锁紧时可以可靠地紧紧靠在一起,有利于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可靠性。作为优选,下支架的两个侧壁向外侧冲制有两个上下走向的加强筋,两个加强筋分布在下支架的侧壁上的螺栓通孔的前后两侧,第一卡扣穿孔位于前面一个加强筋的前侧。本优选方案,下支架的刚性高,有利于降低下支架的厚度,从而降低下支架的加工制造难度和材料消耗,并有利于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可靠性。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有辅助固定支架,辅助固定支架的中部和固定支架的顶部固连,辅助固定支架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左右延伸地设有延伸部,固定支架利用延伸部和汽车横梁螺栓连接。本优选方案,结构简单合理,固定支架与汽车横梁的连接容易且可靠。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有连接柱,连接柱的横截面为梯形,连接柱上设有螺纹孔,连接柱的柱面上还设有设凹槽;延伸部的前端设有与连接柱的柱面上所设凹槽适配的凹口,连接柱和延伸部螺栓连接,固定支架利用连接柱上的螺纹孔和汽车横梁螺栓连接。本优选方案,连接柱和延伸部采用螺栓结构相连,两者的连接位置可以微调,从而有利于固定支架和汽车横梁的螺栓连接,也即有利于转向管柱总成的安装。作为优选,延伸部的后端向下翻折,延伸部的向下翻折部的下端设有一个钩挂圆孔;下支架的两个侧壁的下端各固定有一个向外伸展的伸展板条,伸展板条的外端设有钩挂凹槽;两个延伸部和同侧的伸展板条之间各设有一拉伸弹簧,拉伸弹簧的上端钩挂在钩挂圆孔上,拉伸弹簧的下端钩挂在钩挂凹槽上。本优选方案,可以防止松开手柄时转向管柱总成的自由移动,有利于转向盘角度的调整操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利用多片摩擦片紧紧挤靠在一起来固定转向盘,可靠性高,转向盘角度的调整操作简单容易。其中轴向摩擦片组和径向摩擦片组中各摩擦片的连接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安装容易、工作可靠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连接螺栓1、调节手柄2、凸轮3、固定支架4、转向管柱总成5、下支架6、轴向摩擦片组8和径向摩擦片组9;转向管柱总成5包括有转向管柱5.1;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包括连接螺栓(1)、调节手柄(2)、凸轮(3)、固定支架(4)、转向管柱总成(5)和下支架(6);转向管柱总成(5)包括有转向管柱(5.1);固定支架(4)为倒U形,固定支架(4)和汽车横梁固连;下支架(6)为U形,下支架(6)的两个侧壁的自由端和转向管柱(5.1)固连,下支架(6)的两个侧壁插置在固定支架(4)的两个侧壁之间;连接螺栓(1)依次穿过调节手柄(2)和凸轮(3)上的螺栓通孔,再依次穿过固定支架(4)左侧壁上的长孔(4.1)、下支架(6)左侧壁上的螺栓通孔、下支架(6)右侧壁上的螺栓通孔和固定支架(4)右侧壁上的长孔(4.1)后和自锁螺母(7)相连;其特征是:还包括有轴向摩擦片组(8)和径向摩擦片组(9);所述轴向摩擦片组(8)包括一片左轴向摩擦片(8.1)、四片平板形轴向摩擦片(8.2)和第一卡扣(8.3);其中左轴向摩擦片(8.1)的中部冲压有一凸起部(8.1.1),相应地,凸轮(3)的右侧设有和凸起部(8.1.1)配合的凹槽;凸起部(8.1.1)上设有一供连接螺栓(1)穿过的螺栓通孔,四片平板形轴向摩擦片(8.2)的中部也设有供连接螺栓(1)穿过的螺栓通孔,四片平板形轴向摩擦片(8.2)依次设置在左轴向摩擦片(8.1)的右侧;轴向摩擦片组(8)的各摩擦片的前部设有和第一卡扣(8.3)配合的、上下走向的第一卡扣孔,轴向摩擦片组(8)的各摩擦片的后部设有和铰接螺栓(11)配合的铰接通孔,铰接螺栓(11)的螺杆直径小于铰接螺栓(11)的铰接部的直径;下支架(6)的左侧壁的前部设有和第一卡扣(8.3)配合的第一卡扣穿孔(6.1),下支架(6)的左侧壁的后部设有和铰接螺栓(11)的螺杆适配的螺纹孔;第一卡扣(8.3)从下支架(6)的左侧壁的右侧穿过第一卡扣穿孔(6.1)后再依次穿过轴向摩擦片组(8)的各摩擦片上的第一卡扣孔,铰接螺栓(11)的螺杆穿过铰接通孔后和下支架(6)的左侧壁的后部的螺纹孔螺接,铰接通孔和铰接螺栓(11)的铰接部活动相连;径向摩擦片组(9)包括四片长板条形径向摩擦片(9.1)和第二卡扣(9.2),各径向摩擦片(9.1)的中部设有供连接螺栓穿过的长孔(9.1.1),各径向摩擦片(9.1)的上部设有和第二卡扣(9.2)适配的、左右走向的第二卡扣孔(9.1.2),固定支架(4)的左侧壁的上部设有和第二卡扣(9.2)适配的第二卡扣穿孔(4.2),第二卡扣(9.2)自固定支架(4)的左侧壁的右侧穿过第二卡扣穿孔(4.2)后再依次穿过各第二卡扣孔(9.1.2);四片径向摩擦片(9.1)依次插置在轴向摩擦片组(8)的相邻两片摩擦片之间;所述连接螺栓(1)穿过凸轮(3)上的螺栓通孔后,先穿过轴向摩擦片组(8)的各摩擦片上的螺栓通孔及径向摩擦片组(9)的各个摩擦片上的长孔,然后再依次穿过固定支架(4)左侧壁上的长孔(4.1)、下支架(6)左侧壁上的螺栓通孔、下支架(6)右侧壁上的螺栓通孔和固定支架(4)左侧壁上的长孔(4.1)后再和自锁螺母(7)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包括连接螺栓(1)、调节手柄(2)、凸轮(3)、固定支架(4)、转向管柱总成(5)和下支架(6);转向管柱总成(5)包括有转向管柱(5.1);固定支架(4)为倒U形,固定支架(4)和汽车横梁固连;下支架(6)为U形,下支架(6)的两个侧壁的自由端和转向管柱(5.1)固连,下支架(6)的两个侧壁插置在固定支架(4)的两个侧壁之间;连接螺栓(1)依次穿过调节手柄(2)和凸轮(3)上的螺栓通孔,再依次穿过固定支架(4)左侧壁上的长孔(4.1)、下支架(6)左侧壁上的螺栓通孔、下支架(6)右侧壁上的螺栓通孔和固定支架(4)右侧壁上的长孔(4.1)后和自锁螺母(7)相连;其特征是:还包括有轴向摩擦片组(8)和径向摩擦片组(9);所述轴向摩擦片组(8)包括一片左轴向摩擦片(8.1)、四片平板形轴向摩擦片(8.2)和第一卡扣(8.3);其中左轴向摩擦片(8.1)的中部冲压有一凸起部(8.1.1),相应地,凸轮(3)的右侧设有和凸起部(8.1.1)配合的凹槽;凸起部(8.1.1)上设有一供连接螺栓(1)穿过的螺栓通孔,四片平板形轴向摩擦片(8.2)的中部也设有供连接螺栓(1)穿过的螺栓通孔,四片平板形轴向摩擦片(8.2)依次设置在左轴向摩擦片(8.1)的右侧;轴向摩擦片组(8)的各摩擦片的前部设有和第一卡扣(8.3)配合的、上下走向的第一卡扣孔,轴向摩擦片组(8)的各摩擦片的后部设有和铰接螺栓(11)配合的铰接通孔,铰接螺栓(11)的螺杆直径小于铰接螺栓(11)的铰接部的直径;下支架(6)的左侧壁的前部设有和第一卡扣(8.3)配合的第一卡扣穿孔(6.1),下支架(6)的左侧壁的后部设有和铰接螺栓(11)的螺杆适配的螺纹孔;第一卡扣(8.3)从下支架(6)的左侧壁的右侧穿过第一卡扣穿孔(6.1)后再依次穿过轴向摩擦片组(8)的各摩擦片上的第一卡扣孔,铰接螺栓(11)的螺杆穿过铰接通孔后和下支架(6)的左侧壁的后部的螺纹孔螺接,铰接通孔和铰接螺栓(11)的铰接部活动相连;径向摩擦片组(9)包括四片长板条形径向摩擦片(9.1)和第二卡扣(9.2),各径向摩擦片(9.1)的中部设有供连接螺栓穿过的长孔(9.1.1),各径向摩擦片(9.1)的上部设有和第二卡扣(9.2)适配的、左右走向的第二卡扣孔(9.1.2),固定支架(4)的左侧壁的上部设有和第二卡扣(9.2)适配的第二卡扣穿孔(4.2),第二卡扣(9.2)自固定支架(4)的左侧壁的右侧穿过第二卡扣穿孔(4.2)后再依次穿过各第二卡扣孔(9.1.2);四片径向摩擦片(9.1)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雪魁李宇纬侯海靖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