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轮缆车式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9415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六轮缆车式运输装置,包括缆车车体、钢缆绳、斜坡轨、后组行走轮水平轨;其特征在于:在缆车车体的前上部位设置两个前组行走轮,在缆车车体的前下部位设置两个中组行走轮,在缆车车体的后下部位设置两个后组行走轮;两个中组行走轮的轮距大于或小于两个后组行走轮的轮距;在后组行走轮水平轨的内侧或外侧,设置左、右两条中组行走轮水平轨,左、右两条中组行走轮水平轨的轨距与两个中组行走轮的轮距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运输装置,既有斜坡运输,又兼水平运输;既能完成斜坡运输,又能对斜坡运输上下进出的生产线产品、货物、物料进行相连贯的水平转运;就减少了中转环节,提高了运输效率,节省了装卸和运输费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山地陡坡、由巻扬机钢缆绳牵引、能在斜坡上 行走的缆车式运输装置,尤其是作为交通运输工具的六轮缆车式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缆车通常用于坡陡的河边码头货物转运、人员运输、厂矿炉窑上料以及 产品转移等场合,作为一种成熟的交通运输装置,在河边码头、厂矿炉窑上 料以及产品转移等场合广泛使用。如名称为"绳索牵引的运输设备"、申请号为97125944.5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但,由于设计时为了使小 车与倾斜的轨道的斜度相配合,在整个小车(小车的前后轮)都处于倾斜的 轨道上时,小车的工作台面(供人员站立或放置货物的工作面)与水平面平 行,以防止运送的货物滑落等。也就是说上述牵引缆车仅能在斜坡上运输, 不能在水平段上运输,缆车处在水平段时,其工作台面是倾斜的,基本上不 能站立人员或运输货物。而货物、物料在缆车的上下进出口均需水平运输中 转,若再通过其它方式中转,会使装卸和运输费用增加;市场和用户都需要 一种能同时在斜坡上和在水平段上行走的缆车,以能方便运送人员和货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牵引缆车不能同时在斜坡上和在水平段上 行走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输效率高、能同时在斜坡上和在水平段上行走的六轮缆车式运输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六轮缆车式运输装置, 包括缆车车体、钢缆绳、斜坡轨、后组行走轮水平轨;其特征在于在缆车 车体的前上部位设置两个前组行走轮,在缆车车体的前下部位设置两个中组 行走轮,在缆车车体的后下部位设置两个后组行走轮;两个中组行走轮的轮 距大于或小于两个后组行走轮的轮距;在后组行走轮水平轨的内侧或外侧, 设置左、右两条中组行走轮水平轨,左、右两条中组行走轮水平轨的轨距与 两个中组行走轮的轮距相配合。更进一步的特征是中组行走轮与后组行走轮的几何尺寸相同,相对于 缆车车体的安装高度相同。下转向轮支座设置在斜坡轨下端基础的中间固定,上转向轮及支座设置 在斜坡轨顶端基础的中间固定,下转向轮和上转向轮均用于钢缆绳在斜坡和 水平转换处的牵引换向。本技术的六轮缆车式运输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 既有斜坡运输,又兼水平运输, 一气呵成;六轮缆车既能完成斜坡 运输,又能对斜坡运输上下进出的生产线产品、货物、物料进行相连贯的水 平转运。2、 同时在斜坡上和在水平段上行走,就减少了中转环节,提高了运输 效率,节省了装卸和运输费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六轮缆车实施例的纵剖面图2是斜坡行走轮轨及水平行走轮轨的布置图; 图3是图1的A向视图,是六轮缆车的仰视图; 图4是图1的B向图,是六轮缆车的正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 2、 3、 4中,l一缆车车体,2—中组行走轮,3—后组行走轮, 4—前组行走轮,5—处于水平轨段上的六轮缆车车体,6—钢缆绳,7—牵引 牛鼻,8—斜坡轨,9一后组行走轮水平轨,IO—中组行走轮水平轨,11—下 转向轮及支座,12—上转向轮及支座,13—上地坪,14—下地坪;本技术的六轮缆车式运输装置,包括缆车车体l、钢缆绳6、斜坡轨 8、后组行走轮水平轨9、下转向轮及支座11上转向轮及支座12;缆车车体1 是现有技术的缆车车体,供乘客站力或运输货物之用,钢缆绳6是动力牵引 钢丝绳,在巻扬机等动力装置带动下牵引与之连接的缆车车体1前进;斜坡 轨8是敷设在斜坡上的运行轨道,后组行走轮水平轨9是敷设在水平段上的 运行轨道,斜坡轨8与后组行走轮水平轨9的轨距是相同的。在缆车车体1 下部设置有中组行走轮2、后组行走轮3和前组行走轮4,左、右两个后组行 走轮3和左、右两个前组行走轮4的轮距相同,与斜坡轨8与后组行走轮水 平轨9的轨距相配合,相一致,使左、右两个后组行走轮3和前组行走轮4 都能分别在左、右两条斜坡轨8和后组行走轮水平轨9上运动,从而使缆车 车体1运动,起到运输的作用。相应地,在后组行走轮水平轨9的内侧或外 侧,设置左、右两条中组行走轮水平轨10,左、右两条中组行走轮水平轨10 的轨距与两个中组行走轮2的轨距相配合,相一致,使在水平段时中组行走 轮2能在中组行走轮水平轨10上运动。两个前组行走轮4设置在缆车车体1的前上部位,基本或完全对称布置; 两个中组行走轮2设置在缆车车体1的前下部位,基本或完全对称布置;两 个后组行走轮3设置在缆车车体1的后下部位,基本或完全对称布置。两个 中组行走轮2的轮距大于或小于两个后组行走轮3的轮距;图中所示的结构 是两个中组行走轮2的轮距小于两个后组行走轮3的轮距,相应地中组行走轮水平轨10设置在后组行走轮水平轨9的内侧。为了缆车车体1在坡道和水 平轨道上保持一致,在水平轨道段时,两个中组行走轮2与两个后组行走轮3 的高度一致。具体工艺设计时,中组行走轮2的前组行走轮4与后组行走轮3 的l和h与斜坡轨8的L和H直接相关,其数学表达式为1/L=h/H。最佳安 装结构是,中组行走轮2与后组行走轮3的几何尺寸相同,相对于缆车车体l 的安装高度相同。如图2,斜坡轨8与后组行走轮水平轨9轨距一致,中组行走轮水平轨 10的轨距小于后组行走轮水平轨9的轨距,即E大于e;具体设计时,应考 虑E大于或等于e+2t, t由中组行走轮水平轨10和后组行走轮水平轨9的最 小安装间距决定。下转向轮及支座11和上转向轮及支座12是为了钢缆绳6方便运动而设 置,使钢缆绳6保持与缆车车体1运动方向平行。钢缆绳6与设置在缆车车 体1上的牵引牛鼻7相连接,带动缆车车体1前行。下转向轮及支座11设置 在斜坡轨8下端基础的中间固定,上转向轮及支座12设置在斜坡轨8顶端基 础的中间固定。具体设计时,下转向轮及支座11与牵引牛鼻7间的尺寸关系 为D大于或等于d,以利于牵引牛鼻7与钢缆绳6顺利通过下转向轮11。 上地坪13和下地坪14是计算相关参数的计算点。缆车车体1负荷正行程时,由巻扬机牵引钢缆绳6带动缆车车体1前行,从后组行走轮水平轨9和中组行走轮水平轨10行走至斜坡轨8直至尽头。在水平轨道段时,两个中组行走轮2与两个后组行走轮3分别在中组行走轮水 平轨10和后组行走轮水平轨9上向前行走。空负荷返行程时,巻扬机带动钢 缆绳6回放,缆车车体1靠其自重在斜坡轨8上向下行走,行走至后组行走 轮水平轨9和中组行走轮水平轨10时,由人工推动至终点。在斜坡轨8上端尽头还可再接后组行走轮水平轨9和中组行走轮水平轨 10,缆车车体l可继续行走,在此不一一列举。权利要求1、六轮缆车式运输装置,包括缆车车体(1)、钢缆绳(6)、斜坡轨(8)、后组行走轮水平轨(9);其特征在于在缆车车体(1)的前上部位设置两个前组行走轮(4),在缆车车体(1)的前下部位设置两个中组行走轮(2),在缆车车体(1)的后下部位设置两个后组行走轮(3);两个中组行走轮(2)的轮距大于或小于两个后组行走轮(3)的轮距;在后组行走轮水平轨(9)的内侧或外侧,设置左、右两条中组行走轮水平轨(10),左、右两条中组行走轮水平轨(10)的轨距与两个中组行走轮(2)的轮距相配合。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六轮缆车式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中组行走轮(2)与后组行走轮(3)的几何尺寸相同,相对于缆车车体(1)的安装高度相同。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六轮缆车式运输装置,包括缆车车体(1)、钢缆绳(6)、斜坡轨(8)、后组行走轮水平轨(9);其特征在于:在缆车车体(1)的前上部位设置两个前组行走轮(4),在缆车车体(1)的前下部位设置两个中组行走轮(2),在缆车车体(1)的后下部位设置两个后组行走轮(3);两个中组行走轮(2)的轮距大于或小于两个后组行走轮(3)的轮距;在后组行走轮水平轨(9)的内侧或外侧,设置左、右两条中组行走轮水平轨(10),左、右两条中组行走轮水平轨(10)的轨距与两个中组行走轮(2)的轮距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永光张顺友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